大数据是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BI概念外延的扩展,手段的扩充,不存在取代的关系,也并不是互斥的关系。
最近有人问:如今大数据风头正劲,而传统商业智能(指基于传统数据仓库进行分析以辅助决策)似乎过时了,商业智能的未来在哪里。下面三种观点,你支持哪一个? 1. 大数据完全取代传统商业智能; 2. 大数据与传统商业智能井水不犯河水; 3. 大数据与传统商业智能两者有分工也有协作。
我一直的观点是:大数据是传统数据库、数据仓库、BI概念外延的扩展,手段的扩充,不存在取代的关系,也并不是互斥的关系。
以前也曾经开玩笑地说过,电器城隔三差五地卖新东西,一会儿平板电视,一会儿液晶,一会儿等离子,一会儿Google眼镜,刺激消费嘛。数据库界发展平稳而缓慢,也只好每隔5到10年造个吸引人的关键词来推新的技术吧,上个世纪70年代是数据库,80年代是VLDB,90年代数据仓库,00年代商务智能,10年代总要换个新瓶装旧酒吧。上面的那些选择中3似乎最接近,但也不尽严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分工协作的同事关系。
还是简单地打个比方吧:如果BI是个听诊器的话,你说X光、核磁共振和它啥关系?并不是大数据技术出来了,BI技术就可以扔掉了,正相反,BI可能以自己的速度正常发展(甚至可能由于大数据的热络,引起更多注意),但是大数据扩展了外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产生了更多的视角,解决了更多的问题。
那么,传统BI的领地是否会被大数据抢占呢?
1.概念:抢不了!商业智能这个概念自1992年起的20年中,已经在IT界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这个概念的知名度是一个巨大的资产,颠覆一个20年,现在仍有生命力的概念是非常不容易而缓慢的过程。
2.产品生态:不容易抢。BI从最初的朦胧到现在,从概念到丰富的产品系列,与其他数据库、数据仓库产品的组合、配合都十分深远,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软件及用法,在众多客户的生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更是不可能迅速消失和转化的。
3.数据资产:当然,更重要的是数据资产,我以前的文章中也专门论述过“数据资产”、“数据战略”的概念及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因为,一个企业里面的应用/软件其实是围绕数据和数据的价值生长的,如果大数据的到来意味着企业中大部分的数据在非结构化中,那个时候就自然意味着应用会以非结构化为主(互联网也许是一个这个方向的雏形的案例),那么BI必须更深刻地改变自己。
4.抢就抢吧:大数据对BI来说是扩充,是进化,是提升,从BI的角度来说,如果IT界能够接受一个新的概念来代表“数据的积累、分析,以推动业务”这样一件事,即使不一定推波助澜,也应该静观其变,甚至乐观其成。
如果BI的市场被大数据所抢占,那么BI是否应该应对大数据(即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挑战做准备,比如现厂商提供各种连接器支持对Hadoop数据进行分析:
1.我觉得可以稍微修改一下用词,更准确的是“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吧,从结构化为主的“小数据”到非结构化为主的“大数据”,大量连接器的出现其实已经表明了数据库厂商的“适应”姿态,大数据扩充了数据的外延,也扩大了数据库的应对空间,目前并没有一个数据库完美地解决“小数据”和“大数据”的混用问题,接口就是目前最好的阶段性技术
2.再下一步,数据库、数据仓库产品必须自我发展,以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深刻挑战,数据量、数据类型、数据变化的前提下,谈效率、谈速度、谈价值才有意义。
最后总结一点,做为数据库厂商一员,做为数据库从业人员一名,我并不担心大数据对现在数据库、商业智能软件的“冲击”,相反,这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毕竟数据库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存在颠覆,只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从现在从事大数据技术的圈子来看,也大量是过去从事与数据库相关的人员在领导,这也侧面印证我说的“大数据是数据库发展的新阶段”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