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因为脏而不喜欢让宝宝玩泥巴,怕出事故而不喜欢让宝宝去厨房,心疼地板便不让宝宝玩水,怕冷空气侵袭引起感冒就减少宝宝户外活动,嫌凉禁止宝宝玩雪……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当我们谨小慎微地为孩子营造臻于完美的生活环境的时候,我们是否把他与自然割裂开来,让宝宝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呢?
作者简介:常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曾就职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期间负责“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北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工作,在《父母必读》、《幼儿教育导读》等发表家教类文章数篇,并多次与出版社合作出版幼教类书籍。
“自然缺失症”这个说法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他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 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中提出来的,认为城市里的孩子出现身心不适、孤独、无聊、焦躁、易怒、疲劳、抑郁以及多动症等,部分缘于生活中缺乏与大自然的接触。也就是说“自然缺失症”本身并非一种病,而是现代人们与自然的割裂越来越深的现实。对孩子来说,这种割裂容易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城市儿童普遍存在或轻或重的“自然缺失症”,为减轻“自然缺失症”对宝宝生活的影响,我们应该避免什么?又应该怎样去有意识地进行自然教育呢?
导致宝宝“自然缺失症”的家庭因素
1.宅妈带出宅孩子
“宅”是很多新手妈妈持续多年的生活状态——看电视、上网、网购……很少走出户外,更不要说走进大自然。这样的父母有意无意会影响到孩子,在“宅”环境中长大的“宅孩子”,自然会对大自然有疏离感,甚至因为缺少玩伴而出现交往能力发展不足。
2.玩具选择求益智
“益智”是很多玩具商家的卖点,材质新颖、多功能、可遥控等等都被冠上“益智”的招牌,以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但买来的玩具有一个共性,就是远离自然,除了玩具,他无法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当各种玩具占据了宝宝大部分的生活的时候,也就是宝宝远离自然的时候。
3.误把洁癖当卫生
引言中列举的现象,就是很多家长误把洁癖当作了卫生,不喜欢让孩子玩水、玩泥、玩面粉,甚至不喜欢孩子用色彩亲手涂鸦。其实,只要玩过后能做到及时清洁,家长完全不必如此紧张,经历千难万险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前辈,吃树皮、穿草鞋,不也有活到耄耋之年的嘛。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自然因子
在家庭教育中注重自然教育,是让宝宝避免“自然缺失症”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0~1岁:
用“实物”让宝宝“识物”
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识物,家里挂满了各种水果、蔬菜、小动物的挂***,其实,与其这样,不如让宝宝用“实物”来“识物”。比如:给宝宝一个苹果让他抱着玩,这样既有了色彩、质地、空间方位的感知,倘若啃上一口,还有了嘴对外界的探索,没准还有了味道的体验。如此多元的刺激,难道不够益智吗?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宝宝带到户外,社区里那么多小狗小猫,要比我们拿着***片“汪汪汪”“喵喵喵”更生动。我家宝宝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去菜市场,给他唠唠瓜果蔬菜,甚至说说应季不应季,是根是茎是花还是果。这,也是一种教育。
1~2岁:
天然玩具不可少
上文提到许多妈妈热衷于益智玩具,但天然玩具也同样益智——变化的沙、流动的水、量奶的勺、凋落的花……只要你有想象力,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玩具,比如:做饭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择菜、捡米,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细动作的锻炼?下雪时分与孩子一起在雪地用干枯的树枝画画,雪与树枝不就成了最生动的玩具?
记得在我清贫的童年,有几枚石子、两片树叶、一撮沙子、几根稻草,我们就可以玩过家家。玩具无贫富贵贱之分,只要能带给孩子快乐,令其充分想象、无限创造,一切物品皆为玩具。
2~3岁:
漫步大自然
此时宝宝走路很利落甚至很多孩子跑的也很利落了,他们热衷于享受自己这一成功的经验,喜欢四处乱跑,这也是让很多爸妈揪心的地方,担心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过,我们可以给宝宝提供安全的场所,让其尽情地享受。另外,此时的宝宝还处于泛灵心理时期,世间万物都是他亲密的朋友。所以,漫步大自然可以成为此时自然教育的核心。
从每天的日出日落到雪雨风霜,再到花开花落树绿树凋,我们可以带着宝宝去不同的情景体验,小雨漫漫是一种意境,落叶沙沙也是一种意境;白雪飘飘是一种风景,姹紫嫣红也是一种风景……多带宝宝去户外体验,相信美丽的自然会让其无比欢乐。没有被自然感动过的生命是如此苍白,让我们陪宝宝一起经历这美妙的时刻。
如果你确定安全,带孩子去踩一踩海边的沙滩,赤脚漫步一下草地甚至土地、泥地,其真切的体验必定会让宝宝流连忘返。
3~4岁:
家庭自然角
此时的宝宝不但泛灵,而且自我意识强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幼儿园里孩子会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家就是这一心理的常见表现。老师会巧妙地处理,告诉宝宝玩具的家在哪里,家长切记,此行为无关偷窃。在家里,我们也可以借此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留出空间给宝宝成立一个自然角,让宝宝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甚至养个小鸡小鸭。此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他是自然角的主人,这里的一切都属于他,这样就会激发宝宝的责任感,令其在饲养种植的过程中进一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
4~5岁:
厨房小帮手
此时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不适当地满足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暴力倾向,如扔东西、打人等等,所以我们要给宝宝的小手找点事儿做。比如:让宝宝自己穿衣、吃饭,甚至洗碗或洗简单的衣物。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宝宝成为“厨房小帮手”,帮助妈妈择菜,按着妈妈的指导做简单的菜,比如,拼可爱的果盘、做有创意的面食、尝试包饺子等等,宝宝的参与不但让家庭气氛融融,还有助于其精细动作、自信心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呢。
饭毕,可以和宝宝一起洗餐具,流动的水本身就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这也是女人比男人细致温柔的一个原因,因为女人更多的从事与水打交道的家务,现在,不如把这样美好的体验与宝宝一起分享,让本是负担的家务成为生动的亲子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警惕宝宝“自然缺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