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扎纸,起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中国的扎纸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扎纸在民间又称糊纸、纸扎、扎纸马、扎罩子等,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扎纸工艺文化
扎纸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证实,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扎纸艺术,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扎纸的种类不外乎以下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诸种纸扎作品取材巧妙,工艺精湛。
宋代以后出现扎纸用品祭灵,扎纸人纸马是相当普遍的祭祀活动,遍布全国各民族中,扎纸是综合塑、扎、绘为一体,是融合各种工艺手段为一体,可称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民间手工扎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前清同治、光绪年间,闫氏先人即扎制出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的扎纸艺术品,也曾引起轰动,很受老百姓喜欢。
扎纸艺术就地取材,用当地产的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贴上纸然后就再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扎纸艺术品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
在前期扎纸工艺品里面,大多取材于古装戏剧、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据传说,当年扎纸工艺品有《西游记》、《秦香莲》、《韩信拜帅》、《收吴汉》、《反五关》、《九里山》、《敬德背鞭》等等。这在当时,确实也是农村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农村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后期扎纸工艺品取材贴合实际,将现代日用品结合起来,仿造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等,以写实为主,栩栩如生。***1
每个地区的扎纸艺术有所不同,材料和工艺因地制宜,各有地区鲜明的特色,现就本人所在的南通海门地区为例,粗略介绍本地扎纸艺术的特征。
在海门扎纸被称之为扎库,是举行丧事的必用物品,用来焚化给逝者,寓意为逝者准备阴间所用,小到服装饰品,大到房屋建筑都可以扎制,造型精美、做工精湛。
扎库师傅一般会根据客户需求制作不同规格的扎纸作品,当然也有一套规定的器具。丧事开始时要准备灵位旁的纸人,分童男童女,浓妆艳抹分立两旁。随后扎制丧事第二天焚化的器物,都是按照现实中家庭布置,1:2的房屋建筑,内部的家具也根据比例制作,衣物被褥也是纸质,码在纸质的柜子中,非常写实。再配置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等。这些扎库作品在丧事第二天晚上都被焚化,喻示为逝者准备好阴间所用的一切事物,包括焚化的流程都有严格规定。
扎库的过程也是比较精细的,海门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系资源,大量生长芦苇,扎库师傅首先挑选上好的芦苇杆晾干、撸直,挑选长度、直径基本一致的备用。芦苇杆用来制作扎库的骨架,因为芦苇杆质轻、强度合适、易于加工、成本低,所以替代了先前使用的竹篾而被大量使用。
按照扎库大小对芦苇杆进行劈分处理,扎制小物件时将其劈成片状,易于弯曲;而大体积的物件则使用整根芦苇杆作为骨架,保持强度,有些节点甚至两三根扎在一起以增加结构强度。骨架扎制的时候扎库师傅也参考了现代建筑结构,尤其在制作房屋是师傅会扎制横梁、立柱,以保证整个扎库房屋的整体性。由于还要放置相应的家具什物,所以对扎纸房屋的结构还是有很高要求,而师傅正是借鉴了建筑结构知识,活学活用,保证了其作品的完整性。
在扎制的时候芦苇杆之间的连接是用红色棉线进行缠绕,棉线的颜色包括缠绕的方式也有着一定规范,师傅给出的结论是红线扎制喻示着吉祥,对逝者体现了极大的敬意。骨架节点弯口一般并不截断,通常将芦苇杆捏扁然后弯曲,也可以通过局部加热的方法进行弯曲,这样避免了接口过大蒙不上表皮,这也算是在长期的扎纸工作中掌握的一些小窍门小技巧。
骨架扎完后就要进行蒙皮处理,扎库的蒙皮通常采用白洋纸,纸质平滑结实,有一定的抗撕扯性,这是为了避免扎库作品在室外受到外力破坏,而且白洋纸也提供了一定的强度,能维持整个扎库作品的完整性。
***2
蒙皮的过程中,师傅依据骨架尺寸将白洋纸裁成相应的几片,然后将其涂上浆糊,边缘卷到骨架上,技艺纯熟的扎纸库师傅蒙制的表皮非常结实而且光滑,看不到明显的接缝。扎库房屋的墙面蒙皮要求比较高,由于面积较大,整个墙面不可能用一张纸蒙好,所以需要将几张白洋纸粘接在一起,对于接口的要求是无凹凸、无污渍,扎库师傅 往往都是由上往下作业,一气呵成,房屋墙面壁直挺拔,极具线条感;而小型物品,比如汽车,往往将其进行拆分,分车门、车身、车顶、车轮逐一的蒙上表皮,然后再一并组装起来,需要体现弧度的部位还会用细小的芦苇片制作加强筋,蒙皮绷实,避免出现突兀的折痕
骨架蒙完表皮,扎库的大致形态告一段落,然后还要在其表面进行装饰,装饰分三种:
1.剪纸:扎库师傅根据需求,将适用的花纹通过剪纸的方法制作出来,如房屋屋顶、屋檐、门窗的窗花等,通过粗犷的表现手段,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2.绘制:对于一些纹样***案,扎库师傅会进行绘制处理,如灶台上的***案,家具、柜子的***形,人物的衣物饰品甚至纸人的五官,都用毛笔进行绘制,颜色种类一般不多,常以黑、红为主,绘制的***案极为夸张概括,同样追求神似。
3.粘贴:对于一般的饰物如花卉、装饰品,扎库师傅事先会用皱纹纸进行制作,等整体工作结束后统一粘贴,不过近几年类似的饰物已经出现成品,毋须单独制作,购买后就可以处理。
经过以上的步骤,一组完整的扎库工艺品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尽管等待它的只是一场丧葬法事,最终被大火焚化,作为一种仪式的物器,逝者家属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扎库作品,尤其是纯手工扎制的作品价格昂贵,能体现使用者所谓的排场,抛除这些封建思想,扎库工艺品体现了制作者高超的制作水平和精湛的技艺,更体现了工艺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3
当然,随着制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扎库艺术正在逐渐被流水线化的、毫无艺术美感、毫无文化价值的低廉丧葬用品所取代,大量人工制作时间、特殊的用材以及昂贵的价格成为扎库工艺品最大的缺点,尽管在制作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能够反映当地的人土风貌而且极具地区特色,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文化遗产,但是在老一辈扎库师傅逐渐老去,新一代又无人愿意传承这项技术,更可惜的是它具有某些落后愚昧的消极性而得不到社会重视,扎库艺术正在现今社会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下被逐渐湮没,这正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悲哀。
参考文献:
潘鲁生,2009.山东曹县戏曲纸扎艺术.重庆出版社
左汉中,2010.凤凰纸扎. 湖南美术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海门地区扎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