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药 作用机理 临床运用
风药是指具有疏风发散功能的一类药,其性多辛,轻清上升,向外趋表,具有升、托、发、散、化、达、窜、通等作用。临床运用较广,用之得当,常能收意外之良效,现就其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特点作如下探讨。
1 风药的作用机理
风药有宣发作用。人体的生命运动形式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来完成。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宗气的生成密切相关。因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结合而成,积与胸中以司呼吸,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温煦四肢百骸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肺有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谓:“诸气者,皆属于肺。”肺通过宣发使卫气和津液输布全身,以温润皮肤肌肉。肺与太阳相表里,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以固护于外,故为诸经之藩篱。风药辛发轻清之作用,其宣发功能主要是促进肺气的宣发,并对卫气有调节作用,以调气、化水饮、祛痰浊及宣发外邪。
风药能升发脾阳,调理升降的作用。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中枢,人体气机运动,皆赖脾气,脾气升则浮,胃气降则沉。脏腑之气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居中的斡旋作用。如肺的宣发,心火的温煦,肝胆的条达,肾水的滋养,都与脾主升清有关。风药的升发可推动脾的升清作用。
风药能升发肝胆,以资春生之气。《内经》谓:“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王于春。”肝脏其生理特点是禀春天生生不息之气。肝有木之喜升发、条达,恶抑郁之性;具有主疏泄和升发推动气血运行,调畅情志,为脾散精的作用。故风药的升散,疏其肝阳,使其不受遏郁。李东垣谓:“肝阳不足不舒,风药疏补之。”
风药有固肾气助气化作用,阳者主升、主动,阴者主降、主静。肾阴阳升发沉降,是机体气化的根本。没有肾阳的生发、气化,就不能得以化生。机体藉肾阳的升发以举精布阳,才能维持和推动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理过程。经云:“肾肝之病同一治,为具在下焦,非风药行经则不可。”风药可助肾阳升发而布。
风药还有畅行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
2 风药的临床运用
发汗解表是风药临床运用之重点,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等,这些方剂,临床加减变化,不胜枚举。此外,风药与其他药物配合,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发挥解表作用。滋阴解表如葳蕤汤解表发汗用于素体阴虚内有伏热外感风寒者;助阳解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补气解表如败毒散、参苏饮;养血解表如葱白七味饮;理气解表如香苏饮,理气发汗;化饮解表如小青龙汤;透疹解表如升麻葛根汤。
于此可见,风药与理气药配合,可起鼓旋作用;与清热泻火药配合,起宣发作用;与理血药配合,起推动作用;与祛寒药配伍,起温散作用;与祛湿药配伍,起疏化作用;与解郁药配伍,起疏达作用;与补益药配伍,起升运作用。
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李东垣在《脾胃论》论述得十分详细。借风药之性,升清、化湿、理气、泻火等,都很有用处。
风药能升发肝胆,以资春生之气,且风气内通肝胆,故在肝胆病中风药有其独特的作用,常用方小柴胡汤、逍遥散等均用风药疏达肝胆之气。
对肾气不足,阴血运行不畅,以致肝失所养之病症,在补益肝肾的基础,加用风药常能收到升气化水,行血润燥之效,如柴胡、独活、苏叶、葛根、秦艽等。
“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及”。故对巅脑之病,应想到运用风药来行经脉,运药力,使诸药凭风药之力,***巅顶之疾。
至于风药的用量,应据情而定。用于解表则用量大一些,但须中病即止;若用于杂病的***,则药味不能太多,用量也宜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风药的作用机理及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