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河南省辉县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太行山腹地,有一条长约1300米的隧道。这条隧道是由当地郭亮村村民自发修建而成,所以又称郭亮洞。因为这条隧道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因此它还有一个震撼的名称――绝壁走廊。
我们一行人到达辉县的万仙山景区,买好景区门票后,便自驾车上山。 汽车在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往前行驶,不久就看见一座赤红色绝壁出现在视线里。只见山体仿佛被斧劈刀砍一般,如同一面树立在天地间的镜子。仰望着眼前的悬崖,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公路到此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斜悬崖腰间的一条隧道,从山体里钻过去。这条隧道,就是被称之为绝壁走廊的郭亮洞。
提起这条绝壁走廊,还得细说一下走廊尽头的郭亮村。位于太行山腹地的郭亮村,坐落在悬崖峭壁间,村子前面是百米悬崖,后面是高耸的山峰。村民们出山进山的唯一通道,便是一条镶嵌在绝壁上,由一块块参差不齐的岩石垒起的古道。这是当年北宋名将牛臬,在太行驻兵时修建而成的一条路。这条高130米、720级台阶的石梯路,最宽处1.2米,窄处仅0.4米,险要处必须弯腰侧身才能通过。登这条石梯路犹如登天,因此又被人称之为天梯。虽然天梯是郭亮村人的生命之路,但是自古以来,有许多郭亮村人失足于天梯,或丧命,或致残。
在入洞口的绝壁长廊牌子上,清晰地记录着修路的那段历史:1972年,在村***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下,选出13名青壮年开凿通往外面的大路。动工之前,13名壮士面对石梯举拳宣誓:层层石阶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悠悠岁月年年走,嘘嘘喘息声声叹。赳赳硬骨拳拳心,当当铁锤叮叮钎。铮铮盟誓谔谔语,爷爷不叫孙孙攀。
当年为了修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村民们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钎。在那没有电、没有机械的年代里,13名壮士用钢钎凿赤岩,铁锤破岩壁,抡锤打钎放炮。因为绝壁砂质沉积岩硬度达8.3级,一支钢钎打10公分深就得重新淬火;10公分炮眼,8磅重的铁锤要打几千次。在整个开凿过程中,共打坏了4000多个铁锤,消耗了12吨钢钎。而炸出的岩渣,全村人都来清理。在修路过程中,人人肩头结茧,手上十指出血。经过5年的艰苦劳作,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余米的石洞。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郭亮洞。
在长廊入口处,我们下了车,缓步穿行长廊,仔细观赏郭亮人创造的壮举奇观。只见路面虽然铺上水泥,依然可见当年的粗糙。而洞壁或整齐平坦,或参差不齐,形状各异;向前张望,会发现长廊蜿蜒盘旋,忽明忽暗,引人入胜。置身于洞中,细细感受大山的脉动,人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
在郭亮洞的外侧,凿有35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天窗”。当初开凿这些石洞,是为了便于清理施工中的石渣,如今已经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凭台遥望,眼前是万丈峡谷,谷底是碧绿的水潭。对面的石壁垂直陡峭,石壁上偶尔会有倾泻而下的瀑布,那景象美得摄人魂魄。
不过,这还不是万仙山最美的风景。来到走廊尽头,眼前赫然出现一座颇有古朴韵味的红石拱桥,在桥的那一头,便是被群山环抱在怀中的郭亮村了。
这是一个淳朴的村落,它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绝壁上,前面是万丈悬崖,后面是群山峭壁。站在村子里,仰头看见的是山,低头看见的还是山。因为周围全是石头,所以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当地人用石料建造制作的石房、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坝、石路、石桥、石磨、石碾等等。村子里的民居是普通的村舍,但是这儿却有着“中国影视城之村”的雅号。上个世纪,谢晋导演的那部取景于此的《清凉寺钟声》问世后,便有许多摄制组来此拍摄外景。多年来,《双雄会》、《红姑寨恩仇记》、《石头世界》、《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天高地厚》、《花木兰》等几十部影片,都曾在此拍摄,也使郭亮村声名鹊起。现在,这儿已经成了游客们的旅游观光地。郭亮村像是一颗悬挂在绝壁上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郭亮村有许多自然景点,除了崎岖蜿蜒的石径,还有深邃神秘的溶洞和垂挂悬崖的“喊泉瀑布”。在郭亮村后山两公里处,是溶洞的集中地。溶洞小巧别致,在炎热的酷夏时节,进入洞内,清静自然,凉意阵阵。“喊泉瀑布”位于郭亮洞的不远处,平时它没有流水,有人大喊一声,一股水流应声从绝壁顶上一空心圆洞中垂直落下,空气中便弥漫着袅袅水雾,喊声过后,便又回复往日宁静。
爬上险峻的天梯,站在高处放眼 望,但见万仙山群峰峻峦,连绵不绝,峡谷沟沟壑壑,千姿百态,集险峻秀美于一身。而对面的红色砂岩绝壁,在霞光的辉映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样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真正是“相看两不厌,唯有万仙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绝壁走廊郭亮洞 悬崖明珠郭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