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6月21日,湖北省宜城市选出一位中国最年轻市长――二十九岁的周森峰。可是,“最年轻市长”的头衔却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周市长让年长下属打伞、开会时抽“天价”烟、硕士毕业论文涉嫌作假……种种“劣迹”引爆了公众的不满情绪。面对舆论的滔天巨浪,周森峰请求“给我不受干扰的成长环境”。而种种声音中,有人反思,这是一个处在“丑闻思维”下没有佳话的时代;有人追讨民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有人质疑,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个如此“成熟”的二十九岁市长?此间种种,值得思考。
湖北宜城选出一个全国最年轻的市长,立即成为媒体热点。二十九岁的周森锋,工作不到五年,到宜城仅十个月,就在人大选举中以全票当选为新一任市长,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大新闻。聚光灯下,周森锋要求媒体对他关注少一些,给他一个不受干扰的成长环境。在我看来,比周市长的成长环境更重要的是民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媒体关注得太晚了,也太少了,才引发了那么多人的种种质疑。
从现实经验出发,民众首先质疑的是年轻市长的家庭背景。襄樊市组织部很快发表声明说,周森锋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记者还探访了他的家乡,发现他果然出身于底层普通人家,家里只有低矮的平房,父母还在打工挣钱。他的妻子也是同乡的青梅竹马,似乎没有什么猫腻。对此,很多人大概松了一口气。组织部和周森锋本人大概也感到庆幸,省却了自证清白的麻烦。
我却觉得此事未免荒唐。首先,一个人当选市长之后,公众质疑之后,媒体调查之后,人们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去看他有没有后台,这是对选举制度的一种讽刺。我们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选举的必要性和程序。办法是先由民众一人一票选举出人大代表,再由人大代表选举出市长。也就是说,人大代表的选举应该体现民意。不必说别国的选举如何,就说我们自己的真实民意,到底关心不关心全国最年轻市长的家庭背景?从这些天网络的反应看,答案是确定无疑的。要充分了解一个人,家庭背景是必要的信息。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不能在选举之前的宜城媒体或市民中轻易得到,而要跑到周市长的老家去现查现访呢?
其次,家庭越贫寒,***治越可靠,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假如周森锋“不幸”出身于锦衣玉食的富庶人家,甚或养尊处优的官宦之家,是不是他就一定不清不白了呢?从众多反腐的案例来看,纨绔子弟固然作恶多端,但是苦寒培育的也不尽是梅花,不少穷孩子到头来都“辜负了***的多年教育”,成了贪官污吏。以家庭出身来判断一个人的清白,本身就十分扭曲。一个人当选市长的清白和能力,只能依靠选举过程中身份信息的透明、选举程序的公正和职位竞争的充分来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森锋市长要求媒体“少些对我的关注”,还专门给母校打电话,交代学校不要透露他的更多信息,实在是年轻的老思维。一个人还没有成长到面对公众的成熟度,你就不要去当市长了。当市长首先要获得民众同意,也即被选择,你就必然受到媒体的重点关注。尤其是你年纪轻轻,破格当选,要么有骄人的***绩,要么有出色的说服民意的能力,总之不可能“大隐隐于朝”。当选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大家对这个人很不了解,怀疑他是靠家庭背景上位的,这是人大代表的失职,或者是选举程序的失效。
不少人愿意当官,却又不愿接受媒体监督,还自命为低调务实。在满足民众知情权方面,低调并不是务实的做法。一个年轻人,假如他依靠自身能力,通过充分的竞争,获胜于一场市长选举,成为耀眼的明星,他的正常表情应该是激动万分,豪情满怀。他的成功也会鼓舞民心,激励同辈。可为什么官员都流行低调,甚至玩神秘呢?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选民,只需要得到领导的认可。在领导看来,高调者可能喧宾夺主,挟民意以自重,不听使唤,所以官员都把低调当优点。在官员受到质疑的时候,组织部门往往出面,表示他们已经充分考察,确认了该干部的***治品质和工作能力。如果这就够了,那就不要说选举,直接说任命得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假如年轻市长出身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