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厂房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一层建筑高度8m,高大模板施工面积约6200㎡。该工程按照《JGJ162-2008》、《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等安全技术文件要求,在施工期间采用了有针对性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艺,确保了工程施工安全、满足了工程质量要求,按时完成了节点工期的要求。
关键词: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构造;施工
中***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某厂房工程位于苏州市,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29811.04 ㎡,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框架结构。一层建筑高度8m,高大模板施工面积约6200㎡,最大梁截面450×1000mm,跨度8.4m,楼板厚150mm。施工***如下***1。
***1
二、模板支撑体系
1、计算构件选取
选取楼板结构标高8.00m处的J轴上KL3(12A)450×1000、板厚150mm进行高支模梁板计算的代表构件。现场钢管、扣件等材料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梁板模板支撑体系选取
1)450×1000mm主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800mm、立杆的步距1700mm,梁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350+350+350mm,采用四立杆支撑,四立杆支撑中的中间立杆严禁后加,梁底立杆的顶端采用可调顶托装置。
300×800mm次梁:模板支撑为三立杆支撑,立杆的横纵向间距为:(400+400)×800mm。
梁与板的立杆纵横两个方向拉通,多立杆支撑的梁底立杆与两侧立杆同时搭设,严禁后加。
顶板支撑架搭设间距立杆为800×800mm,立杆的步距1700mm设置。
2)梁、板架体搭设在楼板标高±.00m处150mm厚混凝土楼板上。立杆下的地下室顶板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因此高支模顶板所应对应的地下室顶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应保留,不得先拆除。
3)扫地杆、水平杆纵横两个方向严禁缺失,水平杆与现浇砼的柱子应每道与柱子箍紧,竖向剪力撑应连续封闭,内部按柱网间距纵横两个方向设置,水平剪力撑按每两个梁高设置一道,布置在框架主梁位置。
4)梁底以下第一个梁高位置满铺竹笆片,防止人员坠落。
三、模板支撑体系施工
模板支撑采用Φ48×2.8mm(壁厚等于或大于2.8mm)钢管支撑架。柱加固材料采用对拉螺杆配以方木和钢管。模板支撑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子班、木工班组熟悉方案及交底施工说明,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准备工作。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1、梁板模板支撑施工
模板安装顺序:放线搭设支模架支撑架体验收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固定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侧模板调整模板安装板底模安装梁柱节点模。
1)放线:模板安装前,根据测量标记在柱钢筋上弹出的标高、楼面上弹出的中心线和模板安装控制内边线,并按满堂架设计要求定出安模架立杆位置线。
2)搭设支模架:支模架支承在楼板标高±.00m处150厚混凝土面上。立杆下的地下室顶板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该工程高支模顶板所应对应的地下室顶板结构的模板支撑体系予以保留,不拆除。
450×1000主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800mm、立杆的步距1700mm,梁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350+350+350mm,采用四立杆支撑,四立杆支撑中的中间立杆严禁后加,梁底立杆的顶端采用可调顶托装置。
300×800次梁:为三立杆支撑,立杆的横纵向间距为:(400+400)×800。
顶板支撑架搭设间距立杆为800×800mm,立杆的步距1700mm设置。排架搭设中的纵横杆与剪刀撑扣件拧紧。
排架搭设中的扫地杆离地200mm高,纵横扫地杆不缺失。排架搭设中的竖向剪刀撑按柱网间距设置在框架梁二侧立杆的部位。排架搭设中的水平杆应通长设置,并与柱子箍紧,以增加排架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
3)架体验收合格后安装梁底模:梁跨≥4m 时,按梁跨全长度2‰起拱。
4)安装梁侧模:当梁底模安装校正后,绑扎梁钢筋及安放垫块,再拼装梁侧模两面,安装时注意侧模模型的上口高度控制,同时须加设木龙骨间距为300mm,并将侧模与底板连接,板模盖侧模,用铁钉固定,模板装完后,应检查梁模中心线及标高、断面尺寸,用钢管及木方加固。
5)安装顶板底模:支架必须稳固、不下沉。按设计要求间距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150mm厚的顶板支撑立杆纵横间距为800×800mm,板底承重的钢管格栅与立杆的连接采用双扣件梁板立杆上,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7m,并且纵横水平杆不缺失。支模架搭设时应拉通线控制高度及垂直度,并抄平检查。楼板模板铺设、下设钢管间距300mm,模板应从四周向中间铺设,楼板模板应与支承的木龙骨、梁侧模连接,用铁钉钉牢。梁侧模板板缝采用胶带粘贴,然后经检查合格后涂刷脱模剂。
楼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先弹出位置线在模板上保证位置准确后预埋,用铁钉或其它方法固定。
楼板底模安装好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拼缝、预埋件和预留洞的准确性,进一步核实梁、柱位置。
6)安装梁柱节点模:梁模板与柱模及板模接头处的空隙均用木胶板或松木板拼缝严密,并采取加固牢固;检查其平整度是否与大面相同及垂直。复核检查梁侧模是否加固牢固,有无漏设支撑。
2、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要求
1)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模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四、模板支撑体系验收
支模排架搭设完成之后,经三方按照《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2011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共同验收合格后,方才铺设平板模板。
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保持自身的***性,不能将后浇带两侧的模板拆除,影响到结构设计的受力状态。
钢管扣件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满足规范、规程相关规定。高大模板支架的板底立杆与水平杆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全数检查。拧紧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
五、混凝土浇筑
结构砼浇筑顺序由高支模施工区域中心向外对称浇筑。采用一次性连续浇捣方案,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在浇捣时不能集中过多于某点部位,防止局部负荷超重。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因分层等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梁底板振捣采用斜坡式分层振捣,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振捣快插慢提,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间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秒为宜,(砼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时,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振捣棒插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混凝土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30~40cm。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否则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六、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测监控
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支撑体系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体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的支撑情况。
重点监测部位:构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架体垂直度;超载现象;安全防护措施;支架与杆件变形。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经监测报表的数据表明,监测数据值均未超出报警值。
七、拆除
顶板模板拆除时以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为准,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底模板拆除时对砼的强度要求(上层砼未浇筑前下层模板支撑不得拆除),填写拆模申请,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除。
八、结论
某厂房一层高大模板施工前,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编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向木工和架子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书面交底。模板架体施工中,对架体进行指导检查监督整改。模板铺设前三方验收模板支架体系。该工程模板在施工期间采用了有针对性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工艺,确保了施工安全、满足了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了节点工期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文伍,唐恩宽,冯学林.高大模架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建筑施工.2012.02
[2] 闻松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2.02
[3] 李胜强,梁启雄,穆建春,金仁和.马鞍形***大梁高支模设计与施工探讨[J].工业建筑.2008年第38卷第5期
[4] 陈守辉,吴帆明,刘锦和.高支模的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年9月第9 期
[5] 杜耀进,王晓峰,包仁华,楼应平.高空悬挑混凝土结构支撑承重架的设计及施工[J].浙江建筑.2007年1月第24卷第1期
[6] 申凌云.高空大跨度悬挑模架支撑体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5月第37卷第6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支模支撑体系的大面积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