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作品的功用在于兴、观,群、怨。小说作为文学四种体裁之一,往往是最能直接体现社会功用和审美价值的。那么,当作者用虚构的笔法去刻画人物,构思情节,铺设环境,设计语言,使其成为精品之后,我们需要学会欣赏,从欣赏中去领悟,从领悟中去发现美。小说的精华要靠用心赏析才能体现其存在的意义。欧・亨利是驾驭段短篇小说的能手。《警察和赞美诗》的绝妙就在于它的构思和语言。
【关键词】欧・亨利 《警察和赞美诗》
小说是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必要恰当的环境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短篇小说是从篇幅上对小说的划分。基本字数在万言左右的都划分为短篇范围。矛盾说过,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富有生活意义的典型片段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短篇小说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明单一、人物集中紧凑、环境描写精当点睛。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欣赏一部短片小说,可以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描写和语言修辞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入手。
欧・亨利(O.Henry 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科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常常以构思巧妙新颖、语言幽默诙谐、结局出人意料而成为不朽的经典。其中《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篇藤叶》、《爱的牺牲》等使他享有了世界声誉。《警察和赞美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人叹服的艺术精品。的确,这部短篇小说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语言运用,都独树一帜,技高一筹。欧・亨利少年时曾幻想做一名画家,后来在妻子鼓励下开始写小说。后来在做银行职业时因账目不清一度身陷囹圄。生活往往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有狱中生活的亲身经历和深刻体验,欧亨利创作这类小说,描摹解剖畸形的社会,自然得心应手。
《警察与赞美诗》最主要的特色是奇巧的构思。开篇上来作者就风趣轻松地描写主人公苏比要努力实现入狱的愿望,令人疑惑,吸引读者。接着叙述苏比“把三份星期天的的厚报纸塞在大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能挡住寒气”,表明苏比是个失业后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给他反常的心态做了合理的诠释和铺垫。苏比曾经六次惹是生非,前三次步步入境但有惊无险,第四次“耍流氓”,小说进入了高潮。读者都以为苏比被抓无疑,可作者恰恰又笔锋一转,勾勒出个风尘,抖出一个漂亮的“包袱”,失望了苏比,又让循着作者思路思考的读者惊奇叫绝。第五次“喧哗”又是个有惊无险的过渡情节。到了第六次“抢伞”,小说再起狂澜,引诱读者认为苏比一心入狱的愿望必然得逞。作者一路诱惑着读者去猜度,又不断地给读者的思路制造误区,然后回马一***,巧妙地用伞主人的话道破原委,“这伞是早上在一家饭店捡来的”,再一次出奇制胜。苏比六次极力争取被捕失败后,作者这才一改调侃的笔调,严肃地庄重地细致地描写教堂高雅的环境和圣洁的赞美诗音乐,突然收笔来个违背常理的结局,当苏比的心灵在多次落魄突然醍醐灌顶准备好好做人的时候,作者却不让苏比“失望”,给自己笔下畸形的人物来一个最后的报答――被捕入狱,也给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奇和震撼以及久久的回味思考。
欧・亨利的小说构思脉络是:轻松地调侃制造险情铺垫假象反常的结局。整个思路犹如一条河,有时平缓,有时激荡,有时有惊无险,有时缓中生险,往往结局就在附近,他却蓄意掩藏,把读者的猜度意料支开,然后再抖出惊奇,既出人预料又合乎情理。在情节的营构上,匠心独运,令人称绝,形成了欧亨利独特的风格,难怪有人偏颇地评论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
《警察与赞美诗》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幽默辛辣的语言。冬天来了,当枯叶落到苏比的膝头,作者用了一个诙谐的比喻“这是杰克・弗洛斯特”(北风)的名片;接着又诙谐地说苏比是麦迪逊广场上的“老住户”,多么温情和气客气!但这些预示的是冬天的难捱。这张名片给苏比带来的是一场灾难一份痛苦, “老住户”则是苏比这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用辛酸的苦难换来的。“名片”、“老住户”是带有辛酸泪水的幽默!在叙述苏比第四次惹是生非时,作者说“警察那双可爱的手很快地就落到他身上,使他在岛上冬蛰的小安乐窝里吃穿不愁”.“可爱的小手”、 “小安乐窝”,好轻松的笔调。然而那是苏比以入狱为乐事的反常心态的折射,这又怎能不让读者为这份自我安慰而心悲落泪?作者用在苏比身上的幽默是辛酸的,表面轻松内心沉重,表面是微笑,内心是泪水。这种幽默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遭遇的极大同情。
文中还有一种用在别人身上的幽默,那就是辛辣的讽刺和揭露了。写酒店的侍者“嗓音油腻的像奶油蛋糕,眼睛红得像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两个恰如其分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同时读来又令人可笑,那是对鄙视苏比的“上层贵族”的夸张式写真,也是对他们令人作呕的丑态的揭示。“那娘们像常春藤一样紧紧攀住苏比这颗橡树”,一个幽默的比喻,则抨击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腐朽糜烂。“每天晚上,餐馆里都汇集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把反语和借代有机结合,讽刺上流社会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
精品之所以成文精品,之所以能享誉古今中外,都有其无可取代之特点。奇妙的构思、幽默的语言、辛辣的讽刺效果,让欧・亨利及其短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成为永恒的杰作,隽永长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奇妙·幽默·辛辣·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