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文化里的“江湖情结”,虽然现代医学创造了无数真正的奇迹,却常常被怀疑。至于江湖医生们,却在我们共同营造的自由宽阔的医药海洋里,欢快地畅游。我们给他们奉送信任和钱财,予以寄托和希望。
我们都喜欢童真。人一旦思考,不但令上帝发笑,也惹同胞们发笑。一年多前,电影《2012》热映。据说,西方有很多人,看完电影后,散尽家财,等待着几年后末日的到来。这真是一帮叫爱的人。
按照柏杨的说法,我们中国人“心眼”多。确实,虽然《2012》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为了使他的故事更令人信服,采用了我们中国人一贯喜欢的方法,也就是将这个伟大的预言归结于辉煌的古代文明,而不是正在饱受怀疑的现代科学。但是,真正相信他故事的、天真可爱的中国人,我还未听说过。
那些人:很傻很可爱
和西方的知识分子相比,我们的专家学者们要可爱得多。
我上大学时,有好几节课,是由老师讲授《史记》里的《扁鹊仓公列传》和((三国志》中的《华佗传》。老师非常认真,引经据典,对其中扁鹊和华佗诊治的每一个案例。给出深奥但却圆满的中医理论阐释,为麻沸散和剖腹手术未能得以传承而嗟叹不已。
我记得,当时惟一令他有些困惑的是:为何扁鹊服了长桑君的禁药后,能隔墙见人。好在那个时候大家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老师由此推断,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如何开发人体潜能的技术。
听这些课时,我总是联想起家乡长辈们讲述甚至拜请过的“灵姑”巫婆和江湖医生们。关于他们的故事,和讲司马迁。陈寿的故事同样精彩。小时候,我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对其中的种种神奇医术羡慕不已。上大学后,我喜欢上了科学家们的传记。童真已渐褪,对历史故事中的神奇技巧已难激起羡慕之情。课堂上老师一本正经的理论解释,让我觉得很是滑稽。只能说自己天生就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吧。
江湖医生前传:不同世界造就不同际遇
医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但是,“江湖医生”这个称谓,可能历史要短得多。
据张远山先生考证,“江湖”这个词,可追溯到《庄子大宗师篇》。至于“江湖医生”,有人说,文字上最早见于一百来年前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根据当初的含义,大概是指游走四方的医生。
在西方,江湖医生(英文有不同的称呼,如quaCK,charIatan等。但是,这些词更确切的翻译可能是“庸医”。因为确实带有贬义,通常是学院派医生们对与他们竞争病人的医生们的称呼)主要是指未经正统教育,未经国家管理部门考核认可的行医者。
在现代社会,文凭、头衔、证书之类,已是很容易买到的商品。江湖医生们也不必四处游走,可以用各种名头,比如专家、大师的面目出现。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不遵循或者完全否定公认的医学理论,替之以“偏方”或“秘技”来治病。
我们的文字很有意思。我们说“江湖豪杰“、“江湖义士”,甚至“江湖好汉”,都带有某种褒义。可是,在现代语境里,”江湖医生”却带有一些贬义。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没有人会喜欢被称为“江湖医生”。那些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最喜欢的头衔,首推的是“祖传”,其次是“名师传授”。实在不得已,就号为“民间医生”。曾有一段时间,出现了一大批农民行医者。据说他们主要来自福建和河南,喜欢戴的“帽子”是“***医”或“老***医”。无论如何,大家都不肯自称为“江湖医生”。
实际上,在我国历史上,两位最有名的医生――扁鹊和华佗,都是标准的江湖医生。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扁鹊是一个客馆的管理员,年近三十时,服了禁药,得了禁方,便突然成了神医。华佗的医术是年轻时在徐州一带“游学”得来。
第二,游走行医。扁鹊为医或在齐,或在赵,或游周入秦。华佗也是游走四方。
第三,能预测疾病,甚至预知生死。扁鹊过虢,还未见到濒死的虢太子,就断言能救活他。华佗甚至准确预测,***吏李成十八年后疾病复发。
第四,百病皆治,无所不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华佗也是内,外、妇、儿,凡病皆能治。
第五,不提供理论解释。扁鹊、华佗都没有创立系统的医学理论。也没有为后人留下可供研习的典籍,甚至没有留下哪怕一种可供后人效仿的***方法。他们被载入史册,完全是由于坊间流传的奇闻轶事。相反,流传两千年,至今仍被奉为圣典的《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典的作者。却默默无名。
世界各地,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得到发展之前,绝大多数医学诊疗实际上都是由江湖医生、巫婆神汉、老年妇女或神父牧师完成的。很多有效的***,也是由江湖医生们发明的。
在我们的文化里,扁鹊和华佗成了医学化身。江湖医生的历史地位,远远超过学院派医生。西方的情况似乎相反。历史上,学院派的医生,一直地位尊贵。尽管他们提供的***,常常比江湖医生们的***更昂贵,更无效、甚至更有害。江湖医生,主要是那些从事外科性***的医生们,尽管曾经创造过很多有效的***方法,其历史地位却十分卑微。即使是其中技术高超、名动一时者,也难逃被历史湮没的命运。例如,三百多年前。法国一位江湖医生毕攸留,几乎完全不懂解剖学。但是,他创立的经会阴切开膀胱取石术,至今仍在应用。
江湖医生今生:江湖情结造就荒诞“传说”
也许正是由于我们文化里的“江湖情结”,现代的江湖医生们,不管以何种名目出现,总能被赋予神秘的能力,被寄托希望,被信任和追捧。
当年的“神医”胡万林,万人膜拜。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为他写下激情四溢、洋洋数十万言的颂歌。他只是非常偶然地走了霉运。绝大多数江湖医生们,在我们共同营造的自由宽阔的医药海洋呈,欢快地畅游。
我认识一位职位很高的官员,因为冠心病安了支架。主治医生嘱咐他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一个月后,听另外一位官员夫人说,该官员认识了一位颇有仙风道骨的老者。老者自称为清廷太医传人,身份不能暴露。见面之后,老者说这位官员有“痰浊淤结”,乃是“肥甘厚味,酒食所伤,恐有胸痹之症”,叮嘱千万不能用破血之西药,否则贻害无穷。官员拜服,奉为上宾,花了30余万元,买了几袋老者用祖传秘方炮制的黑色小药丸,停用一切西药。半年之后,他不幸心跳骤停,猝然离世。家人不胜悲痛,仙翁老者却早已不知云游何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