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业利润是一个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利润表中第一层次的利润。分析营业利润的构成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财务信息。文章分析了营业利润的各项构成项目,重点分析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三个项目对营业利润的影响,并提出利润分析的相关概念,构建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
关键词: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利润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最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在以产品经营为主的企业中,营业利润应该是企业财务业绩的主体。在新会计准则下,营业利润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构成。营业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数额的构成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十分重要。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对营业利润的各项构成进行分析,从而获取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
一、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新会计准则中将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是由于企业该投资活动获得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所有计入投资收益的交易和事项却并非都具有持续性。尽管投资活动中获取收益或承担亏损已经成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全是利润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判断其是否具有持续性、重复性和可预见性。形成企业投资收益的活动主要是金融资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一)金融资产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
新准则中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一般而言,非金融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内赚取差价,具有投机性,其获得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因此此项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不应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而应是利得。
2.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根据会计准则指南,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可以看出,一般而言,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长期债权的性质,可以看做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获得的收入,具有持续性。此项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作为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是较为合理的。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目的上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相似之处,同样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此项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并不构成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二)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权益性投资,包括对子公司投资、对合营企业投资、对联营企业投资和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不可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持续的、较大的经济利益。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利益和企业处置投资时获得的净损益计入投资收益;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利时和企业处置投资时获得净损益计入投资收益。这部分投资收益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获得可持续的投资收益.此部分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具有合理性。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按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非日常的、不可预期的、不具有持续性的,因此将其计入营业利润是不合理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于投资性房地产是企业为获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尽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估计的内容,并主要取决于市场变化因素,但是在恰当地确认和计量这种价值变化的基础上,此项投资收益也可以反映经营性资产的增值情况,是企业可以持续获得的,计入营业利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货款等资产减值所形成的损失。在旧准则中,对应收款项和存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管理费用,进而反映在营业利润中;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对长短期投资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投资收益,均没有在营业利润中反映,而是体现在利润总额中。具体分项来看,应收款项和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都属于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其减值损失理应计入营业利润,而对投资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是否也一并应汁入营业利润,关键看投资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是否应计入营业利润。由前面关于投资收益的分析可知,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是合理的,因而对其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营业利润也是合理的。
四、利润质量分析体系中的相关概念
(一)核心利润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核心利润中所涉及的项目都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核心利润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另外核心利润与资产负债表经营资产、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相对应,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较准确的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
(二)狭义营业利润
狭义营业利润=核心利润+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投资性房地产等经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经营资产减值损失
狭义营业利润反映的是经营资产的价值变化,与核心利润反映的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不同,狭义的经营利润扩大了范围,该指标恰当地反映企业经营资产的盈利能力,从而便于对企业经营资产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
(三)广义营业利润
广义营业利润=狭义营业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投资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资产减值损失
广义营业利润与新准则中的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相对应,营业利润中包含了企业的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可以反映企业的两项资产的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指标是财务分析的重要数据,其各构成项目或与经营活动相关或与投资活动相关,对其结构进行恰当地分析是准确地得出财务信息的前提。构建相应的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明确相关概念,可以进一步对利润质量进行分析,得出更加稳健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6.
[3]钱爱民.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会计研究[J],2008,6: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