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谷龙诞辰之夜,晚风吹拂着官坪河岸升起的炊烟,碧波荡漾着月光,亲吻着柳枝上笼罩的暮色——是谁伸出一幕幕纱帐的大手朦胧了田园的犬吠、山岭的鸡声?
一阵铿锵的铜锣、嘹亮的号角、激烈的唢呐骤然震响,伴随着沉雷闷响的火铳、噼啪争吵的鞭炮和气吞山河的呐喊……这是被誉为“中国一绝”的湖南省桃源县九溪板龙灯的闹台前奏。
桃源板龙灯初萌于东晋,兴旺于李唐,火爆于宋朝,成熟于明初,鼎盛于清朝,完善于当代。板龙灯起源于草龙灯。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罗鼎夫妇从江西吉安到湖南桃源谋生途中拾得一颗大蛋,其后孵出一条金色小龙,顿时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只见屋内红光一闪,小金龙冉冉飞升。当夜,罗鼎在客栈梦见金龙藏身于他家谷仓,并大兴造谷之事,不久仓内每日可出稻谷三十六担。罗鼎非常疑惑,回家次日发现仓内果然可出谷三十六担,随后每日将满仓稻谷救济周围贫苦农民。明英宗八年(1443年),久旱不雨,寸草不收,罗鼎开仓赊粮,百姓蜂拥而至,因出谷过量,龙体,后死于仓底。为感恩谷龙,罗鼎率众人裁龙八段,棺椁装殓,大礼超度,厚葬于下山坪小山嘴上,造其坟,树其碑,砌以墓围,并在龙庙重修莲花观纪念。因传说与现实的融合,从此,桃源玩草龙灯便改为玩板龙灯。明末,九溪乡官坪村的上山坪专门修筑了占地2400多平方米的“九层堂”,并请名师塑一龙头人身老道,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供奉谷龙影身神位与首领塑像,朝拜至今。据说罗家外甥、明末宰辅、兵部尚书杨嗣昌前来看望舅父罗为裳时,曾朝拜谷龙并亲笔书赐“龙吟虎啸”金匾,高悬堂上。清末每条灯的龙板由八块、十八块、八十八块、一百零八块、二百八十八块发展到一千零八块,逐步形成了融宗族祭祀与庙会娱乐为一体的板龙灯文化。
板龙,与龙灯迥异,板龙的龙头龙尾和牌灯系纸糊篾扎,且与龙身脱节。龙身由若干块木板连接,每块灯板长六尺,宽五寸,厚两寸,上扎彩色灯笼三盏,内燃蜡烛;板中下装手柄,板的两端各凿一孔圆眼,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孔连接,短的可连数十节,长的可连数百节,串起古、土、野、美、稀的气韵,构成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板龙灯。
玩龙灯不用手舞而由肩扛,即每一条长板凳均由两人用肩膀相抬。相传元顺帝(1333~1368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举国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桃源九溪一带以官坪村莲花禅寺为聚集点,罗、沙、黄、彭、何姓等族首领响应农民起义,议定以正月十五玩龙灯为名,称谷龙和莲花佛祖报梦,说是板龙出山,天下太平,几十五岁以上男子皆舞龙板。板合则为龙,板拆则为兵器,并约定以灯笼、火铳为号,元宵举事,后罗公、黄公等十余族长壮烈殉难。起义虽被镇压,板龙灯由此被发扬光大,吸纳了民俗、美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手工技艺,传承了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有关内容与知识,汇集体育、娱乐、交际、观赏于一体,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斗争精神与生活风貌,并被列入湖南省非遗名录。据《湖南民间舞集成》载:“板龙灯流传在桃源北部的漆河、九溪、双溪口等地。传说参加者可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抗日战争时(期),漆河等地耍过二百余长板,在河滩上狂跑呼叫,势如排山倒海,甚为壮观。”
闹台前奏开始后,山脚下、河岸边人潮汹涌,缭绕的薄雾将横卧在河滩上的金碧辉煌的龙头、鳞甲闪耀的龙身和弯曲灵动的龙尾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点灯!”号令传来,肩扛板龙的男女划燃火柴,各自点亮灯笼里的四支蜡烛。蓦地,数千盏彩灯灿若繁星,将官坪河滩照得一片雪亮。
壮观的灯火中,一位额缠白头巾、身穿缀有神龙***案和寿字大红背心的长者舞着硕大的龙头,率十杆九眼铳在队伍前开道,一面队旗、一支号角、两班土锣鼓、四把唢呐、八个排灯箱等依次出阵,随着珠灯、虾子灯、蚌壳灯、仙鹤灯和狮子、彩龙船的载歌载舞,响器大作,惊天动地!玩板龙灯的人群参拜四方,虔诚地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后,在舒缓的唢呐声中玩灯队伍慢慢回到原先固定的位置。
“起!”又是一声号令。只见刚刚围拢成圆圈静卧着的板龙,刹那间,龙头威武地高昂,摆动着威严庄重的龙角,快速地游出一条长长的火龙,在河滩上转了一圈,只听龙身中的一人大吼一声,紧跟其后的舞龙人也齐声吼起来,矫健的龙身立即加快了转圈的速度,在鞭炮、唢呐、九眼铳和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中,摇头摆尾,轻盈欢畅,插花穿梭,行步急促,一会儿绕场疾飞,一会儿斗折蛇行,一会儿舞出“福禄寿喜”“双龙出洞”“游龙戏水”“滚龙戏珠”“天鹅抱蛋”等字样和***案。刹那间,舞龙弯曲急走如烈龙奔潭,笔直急行似流星坠地,缓步龙行像金龙走水,聚合龙姿若山花烂漫……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中,一位壮硕的中年男子,将一把绫罗绸缎扎织的万人伞,旋转得好像彩蝶翩跹;相映成趣的是,一位神气活现的后生,把一根横扫千***如卷席的珠棒,挥舞得虎虎生威,时而翻转腾挪,时而南北纵横,逗引着板龙左右摇摆,上下跳跃,使人感觉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似板龙一样,驾着五色祥云腾空而起。
(题***:板龙迎春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板龙灯,舞出千古的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