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牧神午后》及其音乐特征

[摘 要]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打破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本文从他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着手,从音乐创作角度分析总结了德彪西的音乐艺术特征。

[关键词] 德彪西;牧神午后;艺术特征

【中***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140-2

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e Debussy,1862-1918)是法国印象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印象派音乐正如同一时代的印象派绘画那样,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光与影的交替。在他的音乐中,充满了朦胧的月光、水中的倒影、无言的激情、发人深思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以及欲语还休的言词,他的音乐代表了振兴中的法国音乐中从浪漫主义到20世纪音乐的过渡。这首梦幻一般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L` Apres Midi d`un Faune,1892)正是根据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并于1894年由法国著名指挥家古斯塔夫·多雷指挥上演获得成功。就如当代著名法国作曲家、指挥家皮埃尔·布莱兹所说:“正像现代诗歌无疑扎根于波德莱尔的一些诗歌,现代音乐是被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唤醒。”德彪西通过这一作品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奠定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形成。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作于1892年,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Mallarme,1844~1924)的同名诗篇,是德彪西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作品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这部作品也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在这篇幅不大的前奏曲中,有许多新颖的创造,它们为管弦乐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德彪西自己也表明,《牧神午后》自始至终与马拉美的同名诗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诗里,牧神是古罗马神话里主司农牧之神法翁,法翁半人半羊,人面羊耳,头上生角,人臂羊腿,吹一支竖笛。德彪西以印象派艺术手法,用音乐描绘出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牧神在林中醒来,慵懒地缱绻于刚刚逝去的梦境:一群森林女神在沐浴,牧神吹着婉转动听的笛声悄然走近而遭拒绝,在正午的阳光下牧神吹奏迷人的牧笛又沉沉欲睡,梦境迷离、朦胧、似幻似真。

这部作品结构不大,基调也较单一,为了表现马拉美诗中那种“奇迹般晦涩难懂”的朦胧意境,德彪西在曲式、和声、配器、旋律、调式、调性、色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不同于传统音乐创作的多种表现手法。在配器上,共有三支长笛、两支双簧管、英国管、两支竖笛、两支巴松管、四支法国号、两架竖琴以及常见的弦乐器。在乐曲的最后拾七小节规定必须用小型的古钹调节成两个音。在音响上,乐队的音响清澈、纤细、雅致,旋律进行平缓柔和,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和对比性的穿插。在曲式上,不是凭借常规观念的发展部或曲式,而是凭借“由直觉的洞察力神妙地连在一起的连续的细微触键”达到感觉与织体的平衡,并扩散在多重色调微差中,使明暗得到最精巧的触合。

这首三部曲式的前奏曲,一开始便用长笛独奏出一条半音阶滑行的主题,游移、恬美、又带有慵懒的气息。独奏的长笛在柔和的低音区开始,速度平缓从容,旋律起伏不大,演示出牧神在林中醒来,慵懒地缱绻于刚刚逝去的梦境,他在努力回忆,三个林中仙女是在梦中来看过他了还是真的来过。

旋律第一次出现时,仅接以木管轻柔的和弦及坚琴刮奏,非常传神地表现出午后牧神冥想沉思的神态,也从第一个音符就营造出那种梦幻般的漂浮意境。紧接着长笛吹奏同样的旋律,弦乐组以微弱的震音衬托着它,当长笛吹奏的旋律第三次出现时,收律本身加上了精细的装饰并延伸开来,竖琴流动的琶音及弦乐组中提琴、大提琴对旋律片断的呼应,使音乐富于变化,也带来了午后的阳光照耀下的芳菲的草地和扑面而来的浓浓倦意。

第二部分有两个段落。起初,独奏双簧管吹出明亮的短句,接着,速度加快,节奏比较规整、紧凑。小提琴移高四度复述这一乐句,音乐更加明亮,牧神梦幻中的热情被现实的阳光驱散。竖琴的刮奏引出圆号缠绵的对话,弦乐器加弱音器,分组出现,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相继在乐队之上独奏,音乐极为细腻,充满柔情地描写一场爱情的白日梦,把爱情表现得迷离恍惚,包围在四周又不可即刻享受。这以后,力度逐渐加强,乐队的织体极其细腻,各个乐器互相衔接,拼镶成千变万化的各种色彩。

第二部分的另一个段落是全曲最优美的片断。它的旋律先由全体水管组演奏,弦乐声部分得很细,用音量很轻的切分节奏衬托旋律的移动,两架坚琴以精致的琴音参与其间,力度逐渐加强,在引人第一部分牧神的梦幻和欲望音调时,乐曲的热情达到顶端。

第三部分简洁地再现了第一部分的音乐。仍然是那支长笛吹奏出懒意洋洋的曲子,但调性已不相同,作为背景的音响则更加细腻,音乐以线性主题连续向前,像小溪一样流动,不做任何扩展。同时为了更传神地表现牧神慵倦的神态,音乐将主题的节奏放宽,织体更丰富起来。

尾声中,弦乐部分极细致的用它无比轻柔的震音为长笛的旋律增添了震颤。但只是片刻的欢娱,音乐又回到开始时懒洋洋的情绪,音乐在静寂中结束,阳光和煦,草木芬芳,牧神又沉入睡乡。

《牧神午后》在1894年法兰西音乐协会为它举办的首演音乐会上,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大获成功。诗人马拉美在听过音乐后也非常满意,这样给德彪西写道:“你对《牧神》的解释不仅没有和我的文字相矛盾,相反,它的微妙、迷离、敏感的衬托,提高了原作。”马拉美的诗剧《牧神的午后》没有具体的情节和完整的形象,只是陶醉在超然于物外的感觉世界里,意在唤起内心的某种情感。在这里传统的诗歌表现形式被抛弃,代之以含蓄、微妙、带有不确定性的朦胧意象,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德彪西也是钟情于这种自由无拘束的艺术手法,所以《牧神午后》几乎是对马拉美原诗的音乐翻版,是“缭绕于牧神笛子里的梦境片段”。《牧神的午后》在艺术上是反传统的,作品中体现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为西方近现代音乐运动揭开了序幕,现代音乐的创作也由此唤醒,正如于润洋在《西方音乐通史》中的评价:“在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中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知觉印象,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1.旋律丧失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多为简短、片断、零碎的主题动机。德彪西的音乐中旋律很少以悠长如歌的样式出现,而是大多由一些短小的旋律片断组成。这些小的旋律片断由于脱离了主调音乐的束缚,在调性上漂浮不定,在音调上也平缓、柔和、流畅。音乐较少激情,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它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

2.和声的丰富色彩成为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弦本身的音响价值得到重视,和声的使用是为增加色彩效果而服务的。这就淡化了和声功能体系,扩大和弦范围,使三度音程叠置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同时又摆脱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引进古老的各种自然调式、东方的五声调式、以及人为的全音音阶。我们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大调与小调音阶之间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在大调音阶里,半音总是处于第三音和第四音、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间。在小调音阶里,其中的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间,但是也有几种不同的小调音阶,在那里,第二个半音处在不同的地方。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

3.乐曲结构松散自由,段落界限模糊。结构上,故意使句子的轮廓和形式的各部分界线不清,但结构的内部发展仍有一定的逻辑。由于音乐中缺少矛盾冲突的戏剧性动力,乐曲往往呈现出一个个音乐画面对比并置状态,通常仅仅在整体上保留了某些再现三段体的特征。

4.音乐织体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清晰、丰满。他的管弦乐音响细腻,配器精致,爱用未经搀杂的原色,音量总是节制的,呈现出闪烁透明的色彩。节奏不规则地细分,使音乐显得模糊朦胧,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宽广而富于生气的律动。尤其在钢琴和乐队作品中体现最突出的是多层次不同音区和音色的对比组合。

作为20世纪音乐的开端,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形式上的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开创了一个耳目一新的音响世界,也唤醒了一个全新的现代音乐听觉概念。他在调式、调性、和声方面都作出了跨世纪的创举,虽然在此之前的一些作曲家也在这方面采取过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但德彪西比他们更明显地脱离过去三百年的种种惯例,他的努力也为拉威尔、巴托克、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这些作曲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他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创作也使法国音乐在20世纪音乐文化中得以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美)保罗 ·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顾戡译,钱仁康,杨燕迪校.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彼得·斯·汉森,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张蕾(1981-),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德彪西《牧神午后》及其音乐特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德彪西《牧神午后》及其音乐特征

学习

小议排鼓传承与发展趋向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小议排鼓传承与发展趋向,内容包括民间排鼓打法,农村打排鼓有何规矩。一、内丘县庆源排鼓的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一)庆源排鼓的表演形式庆源排鼓的演奏人数不等,通常有30人至40人,根据需要可以排列成三角形、圆形、方形、扇形四

学习

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打造一支高效团队,内容包括如何打造高效的采购团队,如何打造高效的狼性团队。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拥有具备一支一流团队。陈兆杰博士在《重塑领导者》中谈到“企业的失败20%是企业家错了,因为他们

学习

小伊达的花(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伊达的花(上),内容包括小伊达的花原文,小伊达的花阅读题目及答案。“Mypoorflowersarequitedead!”saidlittleIda.“Theyweresoprettyyesterdayevening,andnowalltheleaveshangwithered.Whydotheydothat?”sheaskedthes

学习

岩质高边坡生态袋护坡施工技术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岩质高边坡生态袋护坡施工技术,内容包括高边坡生态袋绿植护坡施工方法,生态袋边坡防护施工方案。[关键词]岩质高边坡;生态保护;生态袋;施工技术[摘要]传统的工程护坡方式投资大且不利于生态恢复,岩质高边坡生态袋护坡技术是一种

学习

“作揖”礼及其他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作揖”礼及其他,内容包括作揖礼的故事,作揖礼合集。“揖礼”源于周代以前,算起来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了。中国古代各种行礼的方式沿革至今,除了“鞠躬”之外,好像只保留下“作揖”了。现在,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行“作揖

学习

大地画家米勒

阅读(40)

"农民画家"米勒的绘画取材和表现手法独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用自己的真挚情感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并揭示了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围绕土地所产生的喜悦与悲哀。用油画的语言完美的把"农民"这个主体表

学习

约翰·麦克米兰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约翰·麦克米兰,内容包括麦克米兰约翰,麦克米兰上尉小说。经济学家,2007年3月13日因病逝世,终年56岁相信每个读过《市场演进的故事》这本书的人,都会记住约翰麦克米兰(JohnMcMillan)的名字。这位斯坦福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天生有

学习

福尔摩斯——缺陷的英雄真实的神探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福尔摩斯——缺陷的英雄真实的神探,内容包括神探福尔摩斯的暴力人格,神探福尔摩斯10册套装第一辑。[摘要]福尔摩斯是英国柯南·道尔笔下的著名侦探,从1887年诞生至今,他一直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而福尔摩斯的魅力并非只是因

学习

光化学反应的常数探索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光化学反应的常数探索,内容包括光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取决于,光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作者:王新平王旭珍王新葵程茜杜艺王晓晨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学院光能可以连续地转变为电能。例如,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

学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内容包括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深度解析。贝索斯的童年是金色的。每逢夏天,德克萨斯州的农场总是向这个日后的亚马逊创始人张开怀抱。除了帮忙修理风车,小男孩最喜欢的事

学习

松下推出旗舰级无反相机GH5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松下推出旗舰级无反相机GH5,内容包括松下s5对比松下gh5,松下gh5无反相机价格。1月5日,美消费电子展(CES)开幕。松下公司正式推出了旗舰级无反相机LUMIXGH5,以及GX850和FZ80/82等产品。GH5是松下第五代旗舰无反相机,它采用了多项

学习

动物名片我设计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名片我设计,内容包括动物名片制作三年级,动物名片设计模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见过名片吧?一张小小的、薄薄的纸片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让第一次接触的人能对名片的主人有所了解,这就是名

学习

狭小的庭园空间设计研究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狭小的庭园空间设计研究,内容包括小庭院设计心得,庭院的设计。[摘要]现代人需要什么样的居住环境,什么才是好的栖息之地,设计师如何设计好狭小的庭园空间,本文从禅宗、光、水景、材料等几方面提出见解。[关键词]狭小庭园禅

学习

事件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事件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及中国的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事件抽取的最新研究方向,事件研究法的基本思路。内容本文回顾事件研究方法选择的最新进展,结合我国相关研究和实际情况讨论了包括估计模型、市场基准、检验方法以及长期事件研

学习

德彪西《月光》中所体现的特殊审美思想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德彪西《月光》中所体现的特殊审美思想,内容包括德彪西月光的美学意义,德彪西的月光艺术特点。德彪西,一位“为未来打开大门”的音乐语言大师,是欧洲音乐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人物,对音乐有自己的执着和看法,突破局限,勇于创造,把绘

学习

浅析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内容包括德彪西与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故事,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钢琴教程。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德彪西以法国印象主义音乐创作为目标,开创了以清晰、典

学习

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焰火》的创作及演奏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焰火》的创作及演奏,内容包括德彪西焰火和李斯特钟,印象主义德彪西焰火钢琴。摘要:德彪西是二十世纪初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不单使法国音乐发出光辉,更丰富了整个音

学习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内容包括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钢琴谱,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教学。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结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赋予了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