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彪西,一位“为未来打开大门”的音乐语言大师,是欧洲音乐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人物,对音乐有自己的执着和看法,突破局限,勇于创造,把绘画的印象主义带进音乐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前所未有的音响和色彩,欣赏他的作品时,要有特殊的审美意识。《月光》是他的一首比较容易理解的印象主义作品,本文从音乐审美本质、特征和功能三方面论述《月光》中所体现的特殊审美思想。
关键词:德彪西 月光 审美思想
印象派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在他短短56年的光阴里,为音乐艺术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创造了无数奇迹,这些奇迹中包括:开发极端音区;充分使用可能有的音响组合,使用传统大小调以外的调式,来突出和声不同的色彩;不使用固定乐思,不使用常规节奏,突破传统的主题发展模式等等。从这些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彪西是一个“反教条、反传统”的大胆探索者、实践者。作为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深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所以,评价德彪西作品不能简单的从音乐水平考虑,他的音乐中还有诗,不仅如此,从他的音乐作品中,还能看到音乐与绘画的交融。
《月光》,选自《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是德彪西早期的作品,这个时期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高峰期,但德彪西并没有受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他放弃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那富有歌唱性旋律作为表现手法的风格,而是追求革新,转而吸收印象主义绘画派的技巧,并将这种技巧实践于自己的作品中,《月光》就是从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的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德彪西《月光》所体现的特殊审美思想。
一、德彪西《月光》中体现的音乐审美本质
(一)音乐的形式
一般认为最主要的形式美的法则有以下几种:和谐、对比、比例、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等。在德彪西的作品《月光》中,虽然是降D大调,但作品中有很多地方调性并不明确,如:
这一部分以琶音为主,运用了调式交替,不能分辨出是#c小调还是E大调。到了42小节出现了E大调的完整和弦才能明确的调性。
另外,在和声上,出现了一些变和弦,如第69小节就出现了bⅢ和弦,在作品里面大量使用副三和弦和副七和弦,加重了乐曲和声的阻碍进行。另外,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二度和四、五度以及一些高叠和弦,这些和弦削弱了和声的功能性,进而增加了音乐的律动和和声的色彩性,如下***所示:
在节奏上,全曲都在使用复合型节拍,如9/8、6/8、5/4拍等,这些复合型节拍使得音乐更加复杂,变幻莫测,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
综合上述,德彪西的《月光》并没有严格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但是他用他那独特的创作技法,呈现在听众面前又是那么的和谐,那种和谐是一种特殊的和谐,需要有一双能听懂音乐的耳朵,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因为对我来说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①
(二)音乐的内容
音乐内容有双重含义,一种是我们用文字语言或某种视觉形象来加以表述或说明的内容,另一种是无须用文字或形象加以说明,接受者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到的那些由音响自身的逻辑所体现出来的内容。②
1.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
从德彪西这部作品中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这部作品描绘的就是月光,这种描绘是非常明确的,所以非常容易想象,但是德彪西所描绘的月光和其他作曲家如贝多芬的作品《月光》是不一样的,贝多芬的《月光》是静的,是心中的虚拟的月光,所以这种月光的美是内在的,表达的是一种思绪、一种情感,有如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叹。而德彪西的月光是动的,描写的是眼中的,写实的月光,所以这种月光的美是外在的,描写的是一幅流动的、时而静、时而动,闪烁不定的场景。
2.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
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包括绘画性内容和文学性内容,用这两种非音乐性的内容来形容德彪西的《月光》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德彪西被誉为印象派“音乐画家”与象征主义“音乐诗人”的最主要原因,不止这首《月光》,德彪西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当时印象派画家和象征主义作家所追求的理想。德彪西一直致力于把绘画的色彩美与诗歌的意境美融进他的音响中,《月光》就是绘画与诗歌交融的最好体现,闭上眼睛,轻轻聆听,《月光》中的画面马上浮现出来,安静的天空中,群星闪硕,月光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时而完整,时而钻进云层中,这种光感与色彩联系得非常紧密。另一方面,这首《月光》本来就是根据法国诗人魏尔伦的诗创作而成。在德彪西赴意大利留学期间,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的贝加莫,贝加莫美丽的风光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加上他读到魏尔伦的《明月之光》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成了著名的《贝加莫组曲》,而《月光》就是该组曲中的第三首。
二、德彪西《月光》中体现的音乐审美特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都必须具有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这就是音乐和其他艺术的一种共性,即任何艺术都必须具有的审美性;但是,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在审美性方面相比较,又有着自己的一些特性和个性,这就是音乐的审美特征。德彪西《月光》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审美形象的特殊性。
德彪西的《月光》给我们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审美形象特殊性,包括意向性和时间性。《月光》是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的意境比较恬淡,在这部分使用了大量的弱音记号,使用一些微差的对比,产生了月光的朦胧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云层在轻轻抚摸着月光,月光的影子浮现在水面上,让听众产生无限的遐想。第二部分,出现了大量的琶音,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开始活跃起来,更增添了神秘色彩,美国的音乐评论家加蒂说:“上行的琶音多么轻盈,像向空中喷射的泉水一般涌起。”美国音乐评论家弗兰克·道斯说:“分解和弦在这里完全是传统式的,但清楚地显示出德彪西注意到了这一点,即在中间声区运用钟铃声的原理,使一些浮动着的柔和泛音,产生出闪闪发光的效果。”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装饰再现。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时间,我们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也有所不同,虽然第三部分是再现,但是呈现在听众面前的音乐形象和音响效果确是不同的,在这一部分里,激动的情绪开始转变,表现出了一种月亮穿越了云层,是月亮最明亮、最迷人时刻的意境。最后,天空开始微微泛白,这时候作者开始添加一些临时变音记号,使乐曲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音程,这种手法是德彪西在音色运用及发挥中新颖独到的创造。最后,结束在优美的琶音上,音色柔美、清新,余音袅袅,意味深长,给听众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三、德彪西《月光》中体现的音乐审美功能
音乐的审美功能是音乐的最基本的功能,审美功能的地位,可以说比其他任何艺术更为重要。审美功能是建立在审美体验中的,我们在对这首《月光》的审美体验中,可以感受到这首曲子并没有严密的逻辑,也没有借景抒情和以情写景,而是一种通过大量微差对比,补色对比,通过统一中的变化来达到一种自由抒情。
这首《月光》开拓了音乐中光和色彩的风格,在音乐的语言上,采用了中古调式以及一些平行和弦的运用,旋律支离破碎,节奏变幻莫测,调性模糊,这些都为音乐创造了一种神奇的朦胧效果。
《月光》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审美功能,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与一般的乐曲不同的是,一般的乐曲要么有节奏的律动美、要么有旋律的线条美、要么有和声的立体美、要么有调性的色彩美等等。而这首月光节奏变幻、旋律变幻、和声变幻、调性变幻、整首曲子都在变幻中,但是整首曲子听起来又是那么的和谐,所以才会给人以不同美的感受。
注释:
①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59-64页。
②卢建华:《音乐美学教程》,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88-95页。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卢建华.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4][英]保罗·霍尔姆斯.德彪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法]让·巴拉凯.德彪西画传[M].储围围,白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德彪西《月光》中所体现的特殊审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