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井”一词的由来众说纷纭,疑点颇多,现并无定论。笔者根据已有资料进行了探索式的考证。笔者认为“井”不仅是古代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基本的户籍单位,“市井”一词的起源也与此有关。
关键词:市井 起源 考证
“市井”一词又来已久。在《汉语大词典》中,“市井”里一共有七个义项,分别是:1.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2.街头,街市。3. 城邑;城市;集镇。4. 指商贾。5.指城市中流俗之人。6.指行为无赖、狡猾。7.指粗俗鄙陋。后六个义项应该都是由第一个义项引申出来的。人们为何要用“市井”来表示买卖货物的场所,这与“井”有什么关系?“市井”又是如何引申,来泛指城市的呢?“市”与“井”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词的,尚值得研究。
“市”在《说文》里的解释是:买卖所之也。简单的说,“市”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易的场所。“井”在《说文》里的解释是:八家为一井,像构韩形。 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凡井之属皆从井。笔者认为,“八家为一井”中的“井”体现的并不是“井”的本义,而是一种古代的社会制度,每八户人编为一“井”,其得名原因应该类似于我国古代“井田制”的得名原因。两横两纵刚好把一块土地划成了“井”字形。的八块地是私田,中间一块是公田。小篆“井”为 ,是一个象形字,描画的是“井”的外形。由此可推知“井”的本义。《段注》曰:韩,井上木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谓之银床。“井”本义应是:从地面往下凿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井口有木质围栏,即“韩”。“市井”一词的疑点关键在于“井”,“市”本身就含有“进行买卖的场所”这一意义,“井”与买卖毫无关系,为何“市”后面还要附带一个“井”?
关于“市井”的起源,《汉语大词典》给出了几种可能:1. 《管子·小匡》:“處商必就市井。” 尹知章 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2.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頌聲作矣” 汉 何休 注:“因井田以爲市,故俗語曰市井。”《初学记》卷二四:“或曰:古者二十畝爲井,因井爲市,故云也。”3. 《汉书·货殖传序》:“商相與語財利於市井。” 颜师古 注:“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故總而言之也。”4. 《诗·陈风·东门之枌序》 孔颖达 疏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市井,謂至市者當於井上洗濯其物香潔,及自嚴飾,乃到市也。”5. 《史记·平準书》:“山川園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湯沐邑,皆各爲私奉養焉。” 张守节 正义:“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故言市井也。”后亦泛指店铺,市场。对于以上五条,我们将逐一分析。
以上五个起源,其实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交易的场所类似于井田,二是交易的地点靠近井田,三是交易的地点在水井附近。
先看第一个起源。关于“市”最早的文献资料见于《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在《易》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市”已经是人们聚集在一起的交易场所。但单从这里,我们还不能看出“市”的格局,也不能判定“市”是否如同尹知章所注:“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市井”连用最早见于《春秋》分别为:1. 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2. 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庶人则曰刺草之臣;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处商,就市井”仅能看出“市井”是进行商贸活动的场所。而第二条语料中的“邦”表示“封国”或“邦国”,“市井之臣”指在城市中的人。这里“市井”似乎是一种代称,表示城市,也不能判断“市”的格局与“井”相似,因而“市井”并称。因此,尹知章的注解并不准确。具历史记载,我国的坊、市制度萌芽于西周。在《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城市的大概格局,“市”仅是“城”中的一个部分。魏晋时期,坊、市制度进一步发展,北魏时,洛阳才形成棋盘格式的布局,到唐代,坊、市格局达到成熟。应该说唐人尹知章是用了当时的眼光对“市井”进行了注解。
再看第二个起源。在何休的注解中和《初学记》的记载中,均认为商业活动是靠近井田进行的。提到“井田”,这是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土地国有制度。所谓“井田制”是指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每块一百亩,八家共耕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每家都有一百亩私田, 这种土地的划分使用方式,其形犹如“井”字。是一种农业、行***与***事组织形式合一的重要制度。“井田”一词最早见于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井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的场所,进行商业活动的似乎是不太现实的。
最后看第三个起源。在第三个起源中,都认为“市井”的起源与“水井”有关。要么是在水井旁买卖,要么是在水井中把货物洗净,或者是打水时顺便出售货物。如果真如以上所说,那么“市井”一词的构词方法就很成问题了。“市”表示动作行为(买卖),“井”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场所。就汉语目前的情况来看,词和短语的结构原则是一致的,那么词的结构原则即一下五种: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根据第三个起源来看,“市井”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而根据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语料,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古代的贸易活动是在水井边进行。所以,第三种起源也是不可信的。
“市井”并用在春秋出现后,就广泛见于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各种文献中,其意义也不单表示买卖交易的场所,还成为“城邑、城市、市镇”的代称。请看一下几段语料:
1.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广治;礼乐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庄子》 )。这里的“市井”泛指商业活动。
2.尚方五百余里而与粱(梁)千丈之城,万家之邑,大县十七,小县有[市井]卅有余。将***皆令县急急为守备选择贤者,令之坚守,将以救亡(《纵横家书》)。这里“市井”意义不甚明确,作者认为此处应为“居民集中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