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人德斯蒙德・莫利斯眼中,人既不是神的最高杰作,亦不是生物进化选择出的幸运儿,与其自我标榜为“智人”,倒不如说是“裸猿”更合适。
“裸猿”,一种没有体毛的猿类,尽管博学多才,但却无法摆脱整个进化史中积累在身上的生物遗传。“人是进化阶梯上的暴发户,像一切新贵一样,我们竭力掩盖自己卑微的狩猎猿根子,但那只能是欲盖弥彰。”如此“贬损”人类自己,作者可谓是第一人,不过他也并非否定人类,而是试***告诉人们,人类的行为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其动物本能。
对于“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之一,他给出的答案是:“我送给你的讯息依然如故――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
我们首先从一件极其浪漫的事情说起吧。情话是恋人们美好的誓言,它的感人之处,到底是来自语言本身,还是当时的气氛、情人的轻言细语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恋爱中语气的重要性胜过言辞本身。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异地恋更难持续,没有语气上的微妙变化,就使得感情难以传递。这种对声音氛围的敏感,似乎说明人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但动物求偶时的一些本能,依然坚强地残留在我们的基因里。
“攻击性”是又一件我们永远也无法舍弃的本能。当愤怒的双方开始争吵时,一方可能会摔碎无辜的花盆,以及花花草草,而做出这一行为的人往往是其中的弱者。据观察黑猩猩在争斗中处于下风时,会有撕碎、砸烂身边树木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虚张声势”。
在争斗中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表情。尽管微笑是我们独有的表情,但愤怒的表情却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无异,眉头上扬,额头出现皱纹,嘴角后收,牙齿微露。在文明的外衣下,来自祖先的“动物性”仅仅被掩盖了起来。
莫利斯说自己是一位达尔文主义者,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进化,而且进化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这种进化并非来自外在形态,也可能是社会形态或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在书中把现代人比作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揭示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都市中人的困境:人口过剩、激烈竞争、过分拥挤的生存状态与人的生物学特性严重相悖,造成过分的压力、过多的“都市病”。
德斯蒙德・莫利斯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曾任伦敦动物园哺***动物馆馆长。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的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审视人类。1967年,他的“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横空出世,继弗洛伊德后,揭开了人类最后一块遮羞布。
但由于本书成书于上世纪,其中的一些观点不免受限于当年的科技水平,不过正像本书译者所说的那样,“没有一位学者的意见是‘圣经’”,读者只需汲取其中的精华即可。
《裸猿》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 何道宽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 ¥30.00元
书摘:
现存的163种猿猴中,只有一种猿类全身,他自诩为智人,我称之为裸猿。
裸猿是一种有意识地向子女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猿类,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冲动,由此而产生创造奇迹的潜力。
裸猿从不停止调查研究,他们解答一个问题之后,又去解决新的问题;他们始终在热爱知识和惧怕新知之间谋求平衡,这已成为这一物种最了不起的生存要诀。
动物争斗有两条可选择的正当理由:或是为了建立在社会等级系统中的支配地位,或是为了建立在一块地方的领导权。裸猿同时拥有两种形式的攻击性。
作者简介:
德斯蒙德・莫利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生物进化科普作家、电视节目撰稿人和主持人、艺术家,历任伦敦动物园哺***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裸猿”,人无法摆脱的动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