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历史悠久,始于唐武德之世,文献实物互为印证,早在1300多年前端州(肇庆)人就开始开坑采端石制砚了。
名贵的端砚石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端溪水一带。此处气势磅礴,夹岸崇山峻岭,重岩叠翠,端砚名坑如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宣德岩,朝天岩,萋藿丁⒙潭恕⒐潘岩就错落在这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中。现分别概述老坑、坑仔岩、麻仔坑。
老坑,又名下岩、水岩、皇岩。从砚石质地而论,端砚以老坑砚石为最佳。老坑砚石集端溪名坑砚石之优点于一身,其石质细腻、滋润、致密坚实,石色丰富多彩,还具有绚丽多姿的石品花纹,确实无愧为砚中至宝。老坑洞口地势低,地形下部倾斜,上部陡峭,开采条件不好。每逢汛期西江水上涨时,老坑连洞口一并淹没,即使在干旱时,老坑洞内亦终年积水。洞内因先期下挖成陷坑,加上沿砚石层开挖,一些已堵塞之石道因砚石枯竭已经被废弃。现仅存大西洞与水归洞两个工作面。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也有人称岩仔坑。它位于老坑以南的半山之上,距老坑洞口约200余米。原洞口在清末最后一次开采中塌方,石块、石屑淤塞其中。因此,1978年在隔山沟开洞挖坑洞进去,在原工作面重新开采。坑仔岩开采历史较长,历代均有开采。相传清咸丰九年(1859年)开采时曾塌方。造成较大伤亡,之后就没有大规模的开采。坑仔岩砚石质地优良、细腻、幼嫩、坚实且滋润,石色青紫而稍带赤色(最好的是紫蓝色),色泽均匀。石品花纹中同样有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偶见多眼的砚石。
麻子坑是清乾隆年间一名叫陈麻子的采石工发现的,人们为纪念他,故取名麻子坑。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相隔(高低)不到5米,旱坑在上,水坑在下,采石时,大家相互能听到凿石之声,然而采出来的砚石的石质和石色各有差别,行内人不难分辨,一般人多偏爱水坑。麻子坑亦有“石生泉中”的感觉,不过积水时间没有老坑那样长。它位于老坑以南约4公里处,洞在山腰上,距山脚下的端溪水数百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攀登困难。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呈紫蓝色,沉实。有内在美。优质麻子坑砚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又与坑仔岩不相上下。砚石中亦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金钱火捺、胭脂晕以及天青、天青冻(其天青冻特别美)。石眼尤佳,多为碧绿,有瞳子,眼中有晕,晕作数层。麻子坑砚石层次分明,石分三格。
新中国建立后。三大名坑最早重新开采的是麻子坑(1962年),其次是老坑(1972年),再次是坑仔岩(1978年),为保护不可再生的端石资源,***府从1998年始采取封坑停采砚石。
为弘扬端砚文化,肇庆博物馆内现开设了端砚陈列馆,民间亦有十位部级制砚艺术大师自筹资金,筹建了砚文化艺术馆――十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