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家独院是我国北方居民传统的居住形式。有院就必有院门,院门是家庭门第的表现,所以人们对院门的设置、装饰颇为讲究。地处晋东北的定襄居民,对院门门匾更是格外重视,凡院门门楣上方大都要镶嵌一方门匾,以至形成了一种门匾文化习俗。
门匾的特征与历史
从建筑的角度讲,门匾既没有稳固基础的功能,又没有衔接结构的作用,只是一种美化门面的装饰,这种装饰效应,就是文化的表现。
门匾多为青砖雕磨而成,也有少数是木刻或石雕的,多呈长方形,横嵌于门楼的门楣之上,使门楼顿生灵美之感。其规格根据院门而定,门阔匾就大,门狭匾则小,普通者长约100厘米,高(宽)30厘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材料的换代和工艺的更新,门匾的用料逐步由水泥和洗砂取代了青砖,及至90年代大部分已改为瓷砖组合了。
门匾文化主要表现在它的雕刻艺术、装饰艺术和文字艺术上。门匾一般都雕有纹饰边框,有云纹、龙纹、花草纹、竹节纹、富贵牡丹纹等多种式样,讲究者还雕有"暗八仙"、"四季***"、"百寿***"、"富贵迭不断"等。也有的不雕刻花纹,只是把砖框磨琢得极光滑极细腻,给人一种朴素大方之感。框内由青方砖拼合组成,都雕刻有文字。一匾刻四字者居多,如"耕读相传"、"福寿康宁"等;三字匾也多见,如"居之安"、"和为贵"等;一匾二字五字者较少,但也有见,二字者如"敦厚"、"凝瑞"等,五字者如"鸿光照千秋"、"家和万事兴"等。无论是四字匾还是三字、二字、五字匾,多为吉祥语言,有的借用现成的典故成语,有的是根据院主人意愿而编,其内容十分广泛。字多为阳雕,也有少数为阴刻的。字体多见楷书和行书,篆书、隶书也有见,但数量极少。
门匾的出现可谓历史久远。最初多表现于城楼、衙署、寺庙、园林等公共场所或官宦显贵之门,比如河南省开封市的"大相国寺"匾即是北宋初年扩建该寺时京城的一位书法名家题写的。后来好多商铺店家也把门匾的形式借用来做为对自己的广告宣传,比如北京的"六必居"、"全聚德",太原的"认一力"、"清和元"等等。
在定襄境内,笔者见到的历史最久的门匾是芳兰村清顺治、康熙年间宣威将***薄迁富故居的院门门匾。此门匾系青砖雕刻而成,长约120厘米,宽约40厘米,磨砖滚边为框,四角雕有祥云,阴刻四个很难辩认的篆字,算起来此匾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可惜在70年代末新院主翻修宅院时,将门楼和门匾一起毁掉了。现在保存较完整的院门门楼及门匾最早的多是清代中晚期的遗物,如北社东洪福寺门匾即为清道光年间所置,镇安寨杜天文宅院门楼及门匾,芳兰村李祥禄、刘维亭宅院门楼及门匾等都为清末遗物。
门匾语的文化内涵
定襄的门匾都雕刻有文字,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或院主人的身份与好恶,因此这个词语便成了门匾的核心和灵魂。我们暂把这类词语叫作"门匾语"。
门匾语以最简练的方式,言简意赅地体现了人们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处世哲学,以雅俗共赏、寓意深刻的风貌召唤着真善美,晓喻着是与非,激荡着人的心魄,铸造着人的灵魂。它题旨广泛,内容纷繁,深入浅出,意义深远,一个门匾就是解读一个家庭的卷首导言,阐释一个门第的点睛之笔,无不闪现着极其亮丽的文明之光,无不蕴藏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门匾语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门匾这一独特的形式,揭示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我们常讲的精神寄托。向往美好、追求圆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门匾语也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竞相生发,纷呈异彩的。
其一,趋吉求安心理的表现
趋吉求安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定襄县内的门匾语绝大部分就反映了这种心理,表现了人们对生存与发展、美好与平安、幸福与和睦的渴求。"凝瑞宅"、"幸福居"、"福寿康宁"、"吉祥如意"、"迎喜接福"、"五福临门"、"乐在其中"、"紫阁生辉"等,即是对这一心理直截了当的表白,而"向阳第"、"松竹梅"、"寿山福海"、"紫气东来"、"桂子兰英"、"六合同春"等则是人们向往吉祥幸福心理的情深意远的反映。
趋吉求祥心理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长期落后、生活的极度艰苦是构成这一心理的重要因素。定襄地处黄土高原的半坡丘陵,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历史和自然留给人们一个落后的生产条件和贫穷的经济基础,人们穷怕了,就祈盼着"风调雨顺"、"福临门"、"五谷丰登"、"喜满院"、"人寿年丰"、"福禄长"、"招财进宝"、"家兴财源旺"。于是就把这些美丽的词语刻在门匾上,形成了又一广泛而深刻的门匾语内容,充分反映了人们为趋吉求祥以及在与自然、与命运抗争中的精神寄托和希望所在。
人们在趋吉的同时,都渴望平安,在某种程度上把平安看得比吉祥富有更重要。俗话说"万贯家产顶不上一个平安","万两金,值不住一祸生"。因此,祈求平安就成了亿万老百姓的一个共同心声,但愿全家平安,出门平安,好人一生平安。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就把有关平安的词语用在各自的门匾上,如"居之安"、"安而吉"、"竹报平安"、"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安定团结"、"福寿安康"等,成了与趋吉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门匾语内容的组成部分。
其二,兴家立业心理的表现
吉祥与平安固然重要,但兴家立业更是关键。不管吉祥如意,还是兴家立业,都必须要有人创造,有人享受。人是第一宝贵的,因此我们的民族把人类的繁衍、门第香火的延续推向了人生意义的最高理想。众所周知,生殖崇拜是我们民族生存意识的核心,传宗接代更是核心的核心,它牢固地占领着人们的思想阵地。民谚讲:"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儿孙不算穷。"因此人们就把这一心理自然地甚至说是迫不急待地反映在了门匾语上。这类门匾语在定襄境内属"大家族",比如"子硕居"、"子兴宅"、"愿三多"、"后益劲"、"本固枝荣"、"源远流长"、"祖豆千秋"、"瓜瓞绵长"、"光前裕后"、"庇荫万世"、"后来居上"、"大有人在"等,可谓乡乡可见,村村皆有。这些看似朴素简练却又情深意长的匾语都凝聚着生命的内容,闪耀着生命的火花,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人们祈求子孙兴旺、家业昌盛的心理。
一个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同心协力的艰苦奋斗,其中包括勤奋读书、勤奋耕耘、勤俭持家、勤劳俭朴、家庭和睦、谦谨处事等等。围绕这一系列治家方略,人们便把有关的词语题刻在门匾上,或成为家风传以万代,或当作家训教以后人。如"藏书宅"、"耕读第"、"耕读传家"、"敦诗笃礼"、"书声琴韵"、"诗书继世"等,是教导子孙们要勤奋读书以"耀祖光宗"、"光大门楣";而"躬耕乐道"、"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克勤克俭"、"克振家声"等,则是告诫人们勿忘勤俭之本,牢记"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的古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春华秋实",才能"福曜常临"而"金玉满堂"、"碧宇生辉"。
其三,喻理劝世心理的表现
喻理劝世心理的表现是定襄门匾语的又一重要内容。我们常讲教育是根本,宣传是导向。门匾语作为一种文化,同样发挥着教育与宣传的作用。
喻理劝世类的门匾语,有的循循善诱如润物细雨,有的大声疾呼似惊世鸣钟,有的晓之以理,劝世而为善;有的明之以义,以德而养性。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办事的原则。如"孝为先"、"和为贵"、"平为福"、"笃礼崇义"、"尚德崇礼"、"仁义为本"、"枕善而居"、"进德修业"、"存诚守朴"、"端本正源"、"富在知足"、"知乐仁寿"、"公高于第"、"民大于天"、"清风正气"、"大公无私"、"宁静致远"、"砥砺清节"、"退一步想"等等。尽管这类匾语中有很大一部分弥漫着封建的儒家思想色彩,但透过其表面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到这每一条匾语都充满了赤诚的心愿和殷切的期望,它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人、怎样办事。它在感性上作用着人生,在理性上端正着人生,为人们建立起一个共同的价值尺度与做人标准,产生了强大的构造力量,使人们从中得到积极向上的启示,从而塑造高贵的道德品质,修养正确的处世哲学。
其四,壮怀明志心理的表现
人是具有感情、理想的高级动物。大有大的感情世界,抱负志向,小有小的感彩,希望所在,不论大还是小,人们都有一种壮怀明志的心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阐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白自己的理想抱负。定襄境内有很大一部分门匾即是这种心理的表露。如"大展鸿***"、"壮志凌云"、"鸿鹄壮志"、"鹏程万里"、"甲秀乡梓"、"步步登高"、"革故鼎新"、"补地柱天"、"穷则思变"、"发奋***强"等。它们既表明了主人的情感与志向,同时也沟通了家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合力与定向作用,让人们朝着既定方向去努力奋斗。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门匾语反映了人们含而不露的心理,或以物寄情,或以景壮志,或以虚喻实,或以此及彼。像"适山居"、"听涛宅"、"鸢飞鱼跃"、"松风竹雨"、"春兰秋菊"、"钟灵毓秀"、"山清水秀"、"风花雪月"、"藏春育秀"等,都是以比喻的手法抒发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思想感情。尽管这类门匾语看似咏物言景,但却都达到了寓意深刻、内蕴深厚的效果,使人们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得到理的深化。而"栖身小舍"、"等闲人家"、"寒门白屋"、"略避风雨"、"蜗居吾庐"等门匾语,则是直接表明了院主人财大不炫耀、家富不张扬的谦虚慎行、含而不露的心理。
门匾语的时代特色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光大都与其当时的时代背景、***治制度、经济基础以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不深深地打铸着时代的烙印。
定襄门匾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些门匾语一看就知道它是什么时代的产物。"德乃荣"、"孝廉至上"、"尚德崇义"、"爱人以德"、"礼让谦和"等,词间字中涂抹着封建儒教的色彩,记录着旧时人们的思想追求和当时的社会风气。而"新中国好"、"万象更新"、"发愤***强"、"勤俭建国"、"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映的则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翻身得***的喜悦心情和团结一致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的精神风貌。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时期,是定襄传统的门匾语遭受劫难的时期,也是所谓的"***的"门匾语滋生蔓长的时期。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门匾语也发生了畸性的变化。尽管当时建房立院者极少,但"红小将"们却把过去的门匾及门匾语当作"四旧"拆的拆、毁的毁、凿的凿,不拆不毁的就在匾上抹以泥灰,写上"最最***"的内容,像"大学毛著"、"万岁"等门匾语几天之间遍及全县各村各寨。有的还拿来诗词和文章中的现成词语作为门匾语,如"起宏***"、"换新天"、"莺歌燕舞"、"风华正茂"、"万山红遍"、"为人民服务"等,把对的崇拜推向了"顶峰"。与学《毛选》同步,当时在中国大地上还掀起了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走资派"、批判"牛鬼蛇神"的滚滚浪潮,于是什么"***门"、"斗私批修"、"反帝反修"、"兴无灭资"、"破旧立新"、"忆苦思甜"、"不忘阶级苦"等带着浓浓火药味和喊杀声的门匾语也就应运而生。至今有个别村庄还遗存有这类门匾语,成了那个时代的见证。类此,像"气壮山河"、"改天换地"、"战天斗地"、"战山治水"等豪言壮语式的门匾现在仍偶有所见,它们记录和反映了当时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攻方向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定襄县内的火爆景象。
1978年后,是定襄县有史以来建房立院最兴盛的时期,新宅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门匾除了其建筑材料的变化之外,其匾语的内容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发家致富"、"招财进宝"、"财源茂盛"等门匾语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的改革开放***策的深入人心,""时期人们谈富色变的心理被一扫而光,改革开放、思富致富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丰衣足食"、"紫气东来"、"满院生辉"、"万事如意"、"家兴财源旺"等门匾语的兴盛,则是对新时期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的真实写照。像"雅而静"、"清雅贤居"、"春花秋月"、"临河听涛"、"舒雅庭院"等匾语,都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及日益增长的休闲情趣。
纵观定襄门匾语,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化现象不仅仅是对门面的装饰与美化,而是人们心理结构深层意识的表现;它不是单纯的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继承,而是对优秀文化真缔的认识与弘扬。时代的、历史的、社会的多层因素不断使门匾文化的内容、寓意发生着深刻的转化,因此,这种文化必将被现代文明所承认,所接受。我们相信,门匾文化与祖国的其它优秀传统文化一样,也必将汇聚于现代文明的长河之中,继续不断地发挥其激励人们奋进、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责编 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