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β骋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二者基本重合。《左传》解释《春秋》,其经、传的对应关系有三种:无经有传、有经无传、经传皆有。本文本着经、传决不能割裂的原则,就其有经无传之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春秋;左传;有经无传
《春秋》本是当时周王朝与各诸侯国史书的通名,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对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先秦至汉为《春秋》作传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除了本身是部史书外,也部是非常重要的解经之作。《公羊传》、《谷梁传》致力于在《春秋》的字句之间探求圣人的微言大义,而《左传》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春秋》史实,还有大量的文字是直接阐发经义的。“三传”之中,最为后人所推崇的是《左氏春秋》。因而,研究《春秋》与《左传》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有经无传的现象在《左传》中十分常见,本文采取分类研究的方法,就其经传对应关系作简要分析。
《左传》与《春秋》所载条目,并非完全对应。经常出现经有传无、传有经无的情况,从内容上看,以下四类基本上是有经无传的:第一,四时的记载;第二,自然现象与灾害;第三婚丧、卒葬、朝觐、改元等礼制的记载;第四,关于征伐、会、盟、内乱等的相关记载。这些无传的条目,一般都是内容简单,没有特殊情况和意义的。
第一,清楚明确的四时记载。《春秋》有明确的时间记载,突出“四时”的框架,这与《春秋》的记事方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是分不开的,但《传》一般是不加以详述的。例如,文公四年《经》云:“四年春,公至自齐。”,文公五年《经》云:“夏,公孙敖如晋。”《传》都没有记载。以及此后的“王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等,有些条目,《左传》除了复叙经文外不做任何解释,还有些条目《左传》中直接没有记载,“这类见于《春秋》而《左传》未提及者的条目约五十有六。”因为,《春秋》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特点,在何时发生了何事,均有明确的记载;而且,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时间意识和历史观念的民族,在《尚书》中已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载;加之,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跟节气时令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节气时令,对四时的变化也格外关注。
第二,自然现象与灾害记载。《春秋》中有很多关于日、月食,蝗灾、饥年、地震、雨雪等的记载,其内涵明确,不需另作解释,《左传》往往不书。例如,文公十三年《经》云:“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文公八年《经》云:“螽。”宣公十年《经》云:“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饥。”,“大水。”以及此后的“秋,螽。”,“无冰”,“六月癸卯,日有食之。”等,《传》都不书。除了特例,例如,昭公二十五年《传》云:“秋,书再雩,旱甚也。”解释其原因----旱甚,传的重点在于解经而不在于记事。
第三,婚丧、卒葬、朝觐、即位等礼制的记载。《春秋》对天子、诸侯、鲁公以及其夫人等的婚丧、卒葬、即位等,除了特例“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外,其他均有记载。而《左传》往往不载,《传》载的多为“非礼”、“避讳”等内容。例如,宣公十年《经》云:“葬曹文公。”成公元年《经》云:“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宣公二年《经》云:“冬十月己亥,天王崩。”宣公八年《经》云:“戊子,夫人嬴氏薨。”庄公元年《经》云:“王姬归于齐。这些条目都是经有载而传无文的。天子、诸侯的即位,若顺利过渡,不发生内乱,《左传》一般是不加以书的,反之,《左传》要详叙其事,解释原因、结果。
第四,征伐及会、盟、内乱等的记载。整个春秋史可以说是一部诸侯争霸史,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攻城掠地是当时的重大事件,《左传》对此类内容,有传与不传之分。《传》对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事件繁复的征战以及大国之间的争霸等***事活动,往往不惜笔墨,详细叙述。而不书的往往的是没有重大影响或意义的会、盟以及在征伐、会、盟中鲁国有违礼的行为,还有小国之间小规模的攻城争地,没有大国、强国的插手和命令。例如,文公七年《经》云:“遂城N。”文公十年《经》云:“冬,狄侵宋。”宣公四年《经》云:“秋,公入齐。”宣公七年《经》云:“秋,公至自伐莱。”宣公九年《经》云:“齐侯伐莱。”宣公十一年《经》云:“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及此后的“公伐杞”、“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二月,公至自伐郑”等,均没有传文。综上所述,可将无传解经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内容简单没必要解释;第二,没有特殊意义的不加解释;第三史料散佚。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版)[M].中华书局,2009.
[2] 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张高评.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吕思勉.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春秋》、《左传》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