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庄晓莹。
白衬衣、牛仔裙、红凉鞋,步伐轻盈;皮肤白皙,眉眼清秀,宛若初秋天空的一朵云。
如果没有人介绍,你大概不会将眼前这个年轻女子与“土木工程”“优秀学者”联系起来。
学海无涯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杨浦大桥、南浦大桥都在建设当中。那时候上海有一个很火的广告,广告中有一段歌词‘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好日子好时代’,每每听到时心中就会充满无限豪情。尤其是看到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工程师能够把理想绘于蓝***,变成现实,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说起当年的选择,庄晓莹眼睛里闪着光。
彼时,庄晓莹在市三女中读书,目睹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地貌变化,一心想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
不过,读到大四那年,庄晓莹第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工程设计并不仅是描绘蓝***并实现它,其间需要作出很多妥协。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太成熟了,似乎没有多少个人发挥的空间。”幸运的是,硕士阶段的导师朱合华给了她更开阔的研究视野:“很多具体工程项目虽然在工艺上实现了突破,但理论方法滞后,问题远未解决。”她的硕士论文《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无网格法研究》,就是将数学中的方法应用到工程材料稳定性分析领域。这是一个新的契机,开辟了她此后10年的研究道路。
硕士毕业之后,庄晓莹得到来自英国的全奖支持,远赴杜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了每年仅有一篇的英国计算力学领域优秀论文奖以及欧盟的优秀论文提名。2010年,她获得杜伦大学博士学位,第二年开始在挪威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庄晓莹回国受聘同济大学副教授。
从小,庄晓莹就喜欢数理化,欣赏男生间富有逻辑性的谈话,算“24点”总比别人快。导师朱合华评价她“有悟性”:“她刚进入这个领域三四年,但是领悟得比一般人快很多。”
庄晓莹围绕纳米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问题,运用计算机构建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POLYMER)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多要素、多尺度、多物理场的模拟设计,将有助于纳米复合材料使用的改进,提高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子产品、飞机、汽车、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效果,比如通过改进使用方法、材料重组等,增强工程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冷热等。借助计算机模拟平台设计,提出材料使用优化的假设方案并进行模拟验证。庄晓莹指出,未来将开发一套程序,构建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平台,从而使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能更方便地开展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青春靓丽
工科学者大都给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印象,庄晓莹言谈举止间则充满年轻女性特有的活力。她的妥帖和周到也令人印象深刻。
“土木工程就是一脚站在理论领域,需要及时吸收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脚要站在大地上,对接实际的对象和问题。”她讲话轻柔,语速很快,带点清淡的南方口音,常常配合自己所讲的内容做一些手势。
出色的英文能力帮她更快地走向世界。她在本科期间通过了高级口译的考试,读研究生时因为英文好能够阅读大量前沿领域的文章,外国学者来访时能流利地作英文报告,甚至还做过专业领域的同声传译。
现在,她给本科的同学讲授《弹性力学》。这是一门全英文课程,她搜集了世界其他名校的教材,有时还会请外国专家来同济授课。“虽然我们的教育进步很快,但还没有国际化,缺乏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庄晓莹反复强调,土木工程绝不是“大兴土木”那么简单:“土木工程本质上是民生工程,土木工程研究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平时,庄晓莹像许多“青椒”(大学青年教师别称)一样,给学生上课,没课的时候就看看文献,或是和自己带的研究生讨论问题,忙得连买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有时候,妈妈会心疼地唠叨两句:“小姑娘折腾那么多干吗,没事去做做头发、修修指甲多好。”
此次她申请的项目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从微观到亚观再到宏观,在计算机上完成新材料的设计。“我们想弄清楚材料的内在机理,这个过程很像上帝造物。”
庄晓莹说,“想为家乡、为国家做点事”这个初衷和小时候是一样的。她虽然没有成为当年在自己眼中指挥若定、勾画蓝***的工程师,但却深深扎根在了工程理论研究领域。
变换了一种方式,年少时的纸飞机现在重又飞回她手里。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选择了做科研,而且还做得那么出色!”庄晓莹获奖的消息在同济校园传开后,师生对这位美女科学家充满了敬仰。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祥林表示,庄晓莹是同济“本土”培养的学者,她的获奖将激发青年教师和在校学子坚持志趣理想,走出自己的科研之路。
作为孩子的妈妈,庄晓莹认为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同时也要保持做学问的初心:“在博士毕业到开始工作的过渡阶段,一定不能懈怠,保持在校期间的热情和专注,就有可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摘得国际大奖
就在前不久,2015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获奖名单揭晓,庄晓莹获得了总额高达165万欧元的研究资助。索菲亚奖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会联合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面向全球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获奖者可以创立并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庄晓莹是该奖2002年设立以来第一位工程领域的获奖者。索菲娅奖是德国奖金最高的科研奖项之一(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是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
庄晓莹研究重点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设计一种开源的计算机模拟平台,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设计新一代的复合材料。
庄晓莹说,索菲亚・柯瓦列夫斯卡娅奖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绿色通道,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研究理想。
她说:“年轻博士毕业后最需要得到支持做研究,特别是那些有自己想法又在国际上有一定建树的科学新秀。需要一种特殊机制让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先冲上去,让他们在有冲劲的时候做一番事业。很多前沿课题是有时效性的,各个国家都在竞争,抓住这个时机,让年轻人放手一拼太重要了。”
据庄晓莹介绍,从2015年底开始,她将利用洪堡基金会的科研奖金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连续介质力学研究所进行先进材料研究,主要是开发先进材料的设计平台,运用计算机构建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聚合物纳米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她说,通过建立计算理论、方法、程序,可以对新材料进行多尺度、多物理场的模拟设计,将有助于聚合物纳米材料使用的改进,提高材料在电子产品、飞机、汽车、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效果,比如通过改进使用方法、材料重组等,增强工程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冷热循环性、导电性等。
通过该项目,庄晓莹可以直接在德国招收博士后和博士生加入研究团队。她说,如按国内程序走,她还要等几年才有这样的资格。“博士后在国内的体制、氛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欧美体系的博士后职位相对更专注,竞争也更激烈,优秀的团队成员对于顺利实现研究计划十分重要。”
庄晓莹还谈到,过去10年,中国创造条件吸引了大批海外科学家效力,同时也让中国学者走向世界。这点无论从规模和国家投入的力度上,都是过去几十年不能比拟的。
她说:“现阶段,我们科研成果的数量值得肯定,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个人认为远没有到值得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做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转化为国家的核心科技竞争力,目前来看我们离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庄晓莹 土木工程界的美女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