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择特级苗造林,能提高生长量,加快林分都闭,缩短培育周期,提前主伐利用。特级苗造林比常规苗造林生长快,树高提高31.8%,胸径提高44%。形态发育Ⅰ级苗占82%,比常规苗提高64%,特级苗造林10年后离散度较小,林分生长稳定,特级苗与Ⅰ级苗和常规苗相比,树高、胸径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特级苗;生长表现
中***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04-01
日本落叶松是辽宁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每年造林面积很大,已构成辽宁主要用材林基地。为了提高日本落叶松的优质速生,早期成材,选择优质特级苗进行造林试验,经过10年的生长变化,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试验区的自然概况
试验区位于辽宁岫岩兴隆镇四道河村,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7.5℃,无霜期140d,相对湿度70%,年日照时数2367h,年降水量870mm,年蒸发量1217mm,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40-60cm。
试验地处在北坡8-18°范围,山势平缓,土层厚度为50-60cm,面积300亩,更新前为残次林及灌丛。
2、试验方法
按超常的特级苗标准,优选苗木,标准为:苗高:120-150cm,地径1.5-2.5cm,主根长:30cm,侧根数:20条。
将选好的苗木和常规苗分别按三次重复进行栽植试验,每次重复分别为100亩,造林方法与常规造林相同。每年幼抚一次,连续3年。
3、结果分析
3.1 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是反映造林后是否成林的一个标志。通过栽后10年的观察,特级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了85%以上,保存率在10龄时在78-82%之间,也基本满足单位面积幼树数量的要求。特级苗根系较大,造林时容易窝根,但只要是认真掌握好技术关键,是完全可以成功。
3.2 日本落叶松特级苗栽后10年的生长表现
依据三次重复调查数据,特级苗造林10年的生长变化。生长速度较快,胸径生长量达到7.36cm,树高生长量达到8.63m。为了验证特级苗的生长速度快慢,将特级苗与常规苗造林10年后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见表1。
从表1看出,采用特级苗造林,10年后的生长变化,无论是树高,胸径生长量都远远高于常规苗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比常规苗高31.8%,胸径生长量高44.0%,可见采用特级苗造林可以缩短培育周期,使日本落叶松能早日郁闭进人间伐期,提前主伐利用。
3.3 特级苗栽后10年的形态发育
为了对栽后10年的幼树形态发育进行调查,我们制定了形态发育的三级标准。即Ⅰ级木为冠形圆满,主干生长旺盛,处在林冠上层,无分叉断尖现象。Ⅱ级木为冠形发育良好,生长处于中等。Ⅲ级术为冠形窄小,生长势弱,处于林冠下层。通过对特级苗和常规苗的栽后10年的形态发育调查,可反映出幼树之间的质量优劣,可判断幼林的发育趋势,为幼林今后的发展动态和如何营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据调查,特级苗栽后10年的形态发育变化,基本是以I级木为绝对优势,占82%,Ⅱ、Ⅲ级木仅18%,说明特级苗栽后生长优良,形态发育良好,林木质量优异,为今后林分的优质高产提供了基础。而常规苗栽后的生长,远远不如特级苗,Ⅰ级木占50%左右,Ⅱ级木占30%左右,Ⅲ级木占20%左右,说明常规苗栽后生长不如特级菌。
3.4 特级苗栽后10年的离散度
离散度是林木分化程度的一个指标,离散度越大,表明林木分化激烈,自然稀疏开始,离散度越小,表明林分生长稳定,林木分化、自然稀疏尚未开始。通过对特级苗栽后10年的调查,其离散度的表现见表2。
特级苗10龄时离散度为1.2,比自然径级(1.0)仅超出0.2,说明林分生长比较稳定。而常规苗10龄时的自然径级为1.7,超出自然径级(1.0)0.7,表明该林分自然稀疏已经开始波及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3.5 特级苗与其它几种苗的生长对比
为比较特级苗与其它几种苗栽后的生长差异,我们以栽后10年各不同类型的日本落叶松幼林树高、胸径的生长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方差分析,
计算结果为:
F树高=17.21>10.9F0.01>5.14 F0.05
F胸径=28.78>10.9F0.01>5.14 F0.05
说明树高和胸径各不同类型间差异极显著。
4、小 结
选择特级苗造林,成活率级达到85%以上,10年后的保存率也在80%左右。特级苗造林10年后的变化,生长速度较快,树高生长量比常规苗提高31.8%,胸径生长量比常规苗提高44.0%。形态发育变化以Ⅰ级木占绝对优势达到82%。Ⅱ、Ⅲ级木仅占18%,特级苗造林10后的径级变化,离散度较小,与自然径级相近,表明林分生长稳定。经方差分析。特级苗造林比Ⅰ级苗和常规苗造林差异极显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日本落叶松特级苗造林10年后的生长表现候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