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先生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少年时受家庭条件所限而无钱买宣纸,只能长时间在报纸上涂抹习练。“”末期的一个偶然机会,高卫东跟随父亲见到了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尽管没能得到笔墨上的教诲,但启功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精辟阐述却让他受益匪浅。
高卫东先生的书法艺术师从王之鳞、田伯平、郭建勋等书法名家,与大多数习书之人一样,高卫东的书法也是由楷书入门的,较长时间临摹《颜勤礼碑》为他的楷书打下了良好基础。颜体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方形外拓、方圆转折等笔法特征在他的楷书作品中清晰可见。随着书艺的不断精进和视野的不断开阔,高卫东开始对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遂立志追随王羲之,走书法创新之路。
尽管我们常讲艺术是相通的,但坚持8年临写《颜勤礼碑》的高卫东发现,颜真卿的楷书和王羲之的行书毕竟不是一条书路,故由“颜”入“王”并没有捷径可循。无奈之下,高卫东选择了由“欧”入“王”的一条书路。在阅读了大量相关专业书报资料后,为了不出现问题,他又斗胆致信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求教。在得到专家的首肯后,他毅然开始了新的学习。在反复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虞恭公》等碑帖的同时,他开始逐渐向“二王”靠拢。圣教序的骨法用笔、传本墨迹的挥洒变化、兰亭序的俊美飘逸、十七帖的古朴纵横成了他手摹心追的目标,数十年的时光令他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练就了俊逸雄秀的书风。了解书法艺术的人都清楚,临摹是学书之人的必由之路,在高卫东的习书之路上,临摹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历代名家诸体他都曾临摹过,由于对“二王”的钟情,使其在诸多书体中对行书更为痴迷。多年来,他反复临摹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的《松风阁》、李建中的《土母贴》等行书名帖。然而,高卫东深知创新的可贵,在向古人讨教的同时,他始终不忘自己风格的锤炼。
高卫东先生的书法创作涵盖了真、草、篆、隶、行诸体,且诸体皆精。大概是对“二王”情有独钟的缘故,他的行书造诣尤其精湛。高卫东先生的书法质朴淳厚,用笔圆活飘逸,起落笔的变化极其微妙,结体舒展灵秀,行气贯通,上下连展,大小参差有度,富于节奏韵律。其笔法间架虽出于古法,但已融入了自己的风貌,气象雄伟,毫无雕琢之气。细观他的作品不难发现,书者是在用心书写,其创作完全是一种不期然的自然流露,单纯而富于微妙变化的笔墨在作者激情的牵引下,进发出勃勃生机,在“黑”与“白”的世界中营造出“五彩斑斓”的神奇效果。
凭借对生活的思考、智慧的出新等,创作者的笔墨功力亦会非同寻常。以常人的眼光,高卫东先生是一位成功者,他挚爱的书法艺术得到了社会和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高卫东先生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低调做人、谦逊为艺的一贯风格,伴随着他日益精进的书法艺术,为我们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愈来愈多的视觉“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