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羊狠狼贪”虽然并不常用,但对其释义却颇多争议。《辞海》对“羊狠狼贪”解释为: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本指为人凶狠,争权夺势;后多用来比喻贪官污吏剥削压迫人民。
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狠如羊”。因为羊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温顺的动物,说象羊那样凶狠似乎于理不通。除个别学者认为“羊”是“螳螂”一词的误传外(唐生周,2000),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将“狠”理解为“执拗、不服从”之意(祝鸿熹,2004;仲宁,2002;连登岗,1994;丰家骅,1991)。其主要论据在于,《史记》中原作“很如羊”,而《说文解字》有:“很,不听从也”,但这种说法也很牵强。其实在《说文解字》中“很”就有两个意思,一是最初义为“不听从”,作动词,但并不多用;第二个意项为引申而来的“凶狠、乖戾”,作形容词。从先秦到唐宋,“很”一直是作为这两个意思而发展过来的,且以作形容词意的用法居多。稍晚出现的“狠”字,原意为“吠斗声”,引申为“凶狠、乖戾”之意,与“很”的意思相同,于是“很”、“狠”通用。到了清代,“很/狠”开始虚化为程度副词,此后,二者逐步有了分化,“很”用作程度副词,“狠”用作形容词(王静,2003)。
从句法结构上看,原文中“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三种动物并列,“猛”、“贪”皆为形容词,如将“很”理解为作动词用的“不听从”,一是句法结构不合理,二是在语义上与后文“强不可使者”重复,具有很高文学造诣的司马迁当不会如此行文。
从“羊狠狼贪”产生的语义环境和其后的应用看,也应该将“羊狠”理解为“凶狠、乖戾”之意。前引《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几句话,是楚***主帅宋义针对项羽而下的威胁式的一道***令。项羽在起兵之初,与其叔父项梁合谋杀死请其商议起事的会稽太守,领兵打仗动辄“屠城”;秦将章邯被逼投降后,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刘邦攻破咸阳后“秋毫无犯”,项羽接手后却“引兵西屠咸阳……火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并欲携带洗劫的财宝“衣锦而归”;劝其占据关中之地利成就霸业的人失望地讥讽他“沐猴而冠”,项羽闻讯大怒,“烹说者”。所以,项羽的性格、举止用“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来概括再恰当不过,而与“执拗、不服从”没什么联系。
唐代韩愈在《郓州溪堂诗》中有“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席方平》中有“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这里对“羊狠狼贪”成语的引用,所表述的也是“贪婪狠毒”之意,从上下文的语意环境中均找不到“倔强、执拗”的含义。
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成年体重可达300多公斤。当发现猎物时,常常低伏潜进,等猎物进入攻击范围时突然跃出发动进攻。虎的跳跃能力很强,一跳约5~7米远,身重力沉,强有力的前爪往往可使猎物一击毙命。对于体型较大的猎物,扑倒后再利用发达的犬齿咬住喉管使其窒息或咬断颈椎骨。虎的叫声响亮,在发动攻击的同时往往吼叫以壮“声威”,所以其捕食的特点以“猛”来形容恰如其分。
狼是体型较大的犬科动物,形态结构与狗类似,但四肢和头骨更为发达。狼具有发达的犬齿和由臼齿分化而成的裂齿,适应野外捕食和撕裂猎物。狼的牙齿与狗的牙齿相比较,虽然齿式相同, 外形相似,但狼的更粗壮,排列更紧密一些(刘玉堂 等,1997)。狼的臼齿不发达,采食时不经过咀嚼(臼齿左右活动),而是将撕裂的肉连同细小的骨头整块吞咽。对于猎物中较粗大的骨骼,狼凭借其发达的咬肌,可以将其压碎(臼齿上下活动)而吞食。狼属于群居动物,一般以集体捕猎为主,在肉食性动物中,其捕猎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狼的食量很大,一次可以吃下相当于体重五分之一的食物。由七、八只狼组成的狼群可以把体型较大的动物顷刻间吞噬殆尽,仅剩下粗大的骨架(王小波,2004);小型的猎物则可能什么也不剩下。所以,正可以用“贪”来形容狼的捕食特点。
羊属于草食性动物,缺乏上门齿,但下门齿发达而尖利,上唇中裂,薄而灵活,可以啃食其他食草动物所不能啃食的低矮牧草。在牧草相对缺乏的区域,羊还可以用蹄子刨出草根啃食。放牧过羊的草场,由于萌芽组织和根茎被啃食,牧草的萌发和恢复极其缓慢,牧草越稀疏,羊的啃食对其所造成的危害越大。有人形容“羊群像黑色瘟***,所到之处,绿色消退,青山荒芜”(刘兴国 等,2000)。
山羊剥食树皮的本领堪称一绝。像小铲子似的下门齿是啃食树皮的利器,一颗小树不需要几分钟即可将树皮剥食干净。对付难啃的树皮,山羊还能用犄角叉住树干上下蹭,让树皮全部绽开,再一缕缕撕下来吃光。上世纪70年代,鲁西南地区青山羊养殖量很大,以农户散养为主,在村落里游荡的青山羊到处啃食树皮,是农村庄落里小树的最大杀手。
由此,只有了解羊的啃食特点,才能正确理解“狠如羊”,也才能明白司马迁何以将“羊”与两种食肉动物“虎”、“狼”并列行文,也才能理解由“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演变而来的成语“羊狠狼贪”的正确含义。
参考文献:
[1]丰家骅. 1991. 《“狠如羊”旧解质疑》. 《学术研究》(04):39
[2]连登岗. 1994. 《“羊狠狼贪”和“述而不作”的本义》 《辞书研究》(02):145~147
[3]刘兴国 万*** 李定航. 2000. 《山羊踏青:羊大不为美!》 《森林与人类》(07):9
[4]刘玉堂 高中信 刘红民 等. 1997. 《狼颅骨及牙齿形态结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5(1):33~37
[5]唐生周 2000 《也释“狠如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9~50
[6]王静 2003 《“很”的语法化过程》 《淮阴示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5): 557-560
[7]王小波 2004 《狼吞虎咽》 《今日中学生》(13):36~37
[8]仲宁 2002 《羊为何凶狠》 《咬文嚼字》(10):29~30
[9]祝鸿熹 2004 《为什么说羊狠?(外一篇)》 《语文新圃》(8):23~2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成语“羊狠狼贪”之“狠如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