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玄,有着80后特有的挑战基因,年仅24岁的他已经成为雷漫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身兼运营总监一职。
近日,记者采访了肖玄,他有着一张还未完全摆脱稚气的脸,但在交谈中却显出了成熟的思想意识。下面是他的口述。
带着音乐梦想开始
我的原名叫肖志明,1986年出生,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人,东北人所拥有的特质我都有。2005年遇到我的伯乐著名音乐人李兴龙先生,给我取名“玄”,从此一直改用肖玄的名字。
我在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艺术系,是系里的学生会***,也是班级的班长。我在学校成立了艺术系自建校30年来第一支社团――朝阳原创协会,这个社团也是我校首支按照商业模式,科学的管理与经营模式组建的。第一年,社团会员达1500人。也正是在社团的不断壮大与成长中,我的思维与能力得到提高。
我从小是学音乐的,专业是钢琴。钢琴学习的是正统古典音乐,给我的音乐之路奠定了基础,后来受到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的影响,我才开始转“玩”吉他。到目前为止,我的吉他反而比钢琴更优秀。
还记得1998年我十二岁时,写了第一首歌《曾经》,这是一首没有发表的却对我意义尤为深刻的作品。上大学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到最后我整理出来的作品就有二百多首,包括现在发表了的作品《找你找了好几遍》、《三世离愁》、《跳个舞吧》、《希腊神话》等等。
我是属于80后既做音乐又玩商业最早的一批人。2005年以艺人身份签约星海文化传媒,当时我的老板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兴龙先生。当年以《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唱红大江南北的台湾籍歌手裘海正的其他一些作品正是出自他的笔下。
李兴龙是我的老板,更是我的榜样。是我这辈子最重要同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人物之一。在星海文化,我深刻了解了唱片业的发展模式,管理方面也受到一些影响。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注意流行音乐的市场研究。今天,我不敢说音乐做得最好,但对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把握,绝对很有信心。因为流行音乐是高级商品,你在做这件事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动态与发展情况。
有很多音乐人或艺术家,埋怨现在流行的音乐是垃圾,而不作为。往往拥有这种思想的人,都一穷二白,即使做出再好的音乐,也不见得有钱赚,因为他不懂市场,不懂他的音乐要给谁听,不懂他的音乐会有什么人来消费。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要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独身一人,怀揣梦想,一把吉他,500元钱(含火车票钱)来到北京。第一个落脚的地方是堂哥家。起初,我并没有方向,和大多数北漂一族是一样的迷茫。总之,这是我最关键最难忘的一段时间。在来北京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基本涉足音乐影视方面的所有位置,疯狂的更换工作。最直接的目标是为了吃饭,还有就是想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模式。
在北京,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音乐培训中心做吉他、钢琴和音基老师,后来转战后海酒吧做驻场歌手,又到疯狂钢琴做销售兼钢琴教师,还去过影视基地跑龙套出演个小角色,以及给一些小艺人做新闻会的乐手。真真正正的踏入圈内,是在某唱片公司做艺人经纪后,当时我是谈判专家,并很快到了郑智化的公司做企宣。
这一阶段,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处于什么位置,有一点我是最清醒的,就是我要研究我所在的行业,并搭建足够的人脉关系。2009年底,通过一年半的东奔西走,我最终想做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于是我就拉着恩师李兴龙先生,来到北京一起做了这家公司――雷漫唱片,这时才是我真正事业的开始吧。
有不怕死的精神
压力和挫折是无处不在的,这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我觉得想到要做到,做事情干脆利落不拖拉是最重要的!
我基本上属于超级工作狂,每天基本上工作13个小时。因为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崭新的。我觉得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首先心态要正,绝不能乱了阵脚,始终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因为做事情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那么做细节的时候有些压力和挫折也是很正常的,要一点点的去攻破它,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得战无不胜了。
现在公司基本属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业务项目都是发展阶段,刚刚过了商业上所讲的危险期,现在基本稳定属于拓展阶段。
我公司现在已经有五个部门,分别是音乐制作部(录音棚)、企划宣传部、市场经纪部、摄影工作站、MV影视部。现在公司签约艺人有裘海正、常艾非、叶贝文、崔恕崔岩、左佳、鲁琦。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凡是唱片界能干的事,在雷漫都能干,并且让五个部门有机的结合真正的转起来。
作为80后,因为年轻,所以应该有种不怕死的精神。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怎么干都是道理的,毕竟思想是跟得上时代的,不怕不干,怕的是偷懒。其实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把自己的想法真正的落实到事业当中。
插排:我觉得作为80后,因为年轻,所以应该有种不怕死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个音乐运营总监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