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炎夏转入凉秋后,人体自我感觉比较舒服,因“苦夏”所致的身体消瘦也渐渐恢复,胃口和精神渐渐转好,因此,人们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开始“贴秋膘”,各种肉类的摄入量由此大幅度增加,油脂摄入就可能超过机体需要,导致肥胖和血脂增高等,从而导致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增高。
大量临床实例告诫我们,秋季饮食失控,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可能致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肺部疾病。而合理进补,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风险。
为了掌控好“进补”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了解以下两点:
一、秋季进补食物的酸碱性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好比缓慢的燃烧作用。食物在经历这一“燃烧”过程后所剩的灰粉,决定了它的酸碱性。
凡食物中含氯、硫、磷元素较多。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呈酸性的,即成酸性食物。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畜内类、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谷类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
凡食物中所含的钙、钾,镁等元素的总量较多,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的,即成碱性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还有部分食物既非酸性也非碱性,如烹调油、黄油、淀粉及食糖等,被称为中性食物。
应注意的是,不能根据食物是否有酸味来判定其酸碱性。例如山楂、西红柿、醋等“酸味”食物不是酸性食物,而是典型的碱性食物。
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将酸性食物分为“强酸类”和“弱酸类”。可将碱性食物分为“强碱类”和“弱碱类”。
食物酸碱度分类
强碱类:牛奶、胡瓜、胡萝卜、柑子、萝卜、番茄、菠菜、葡萄、葡萄干、黑胡麻、昆布、芋、无花果。
弱碱类:马铃薯,高丽菜、养乐多(一种***酸菌)、南瓜、苹果、香蕉、凤梨、樱桃、梨、桃。
强酸类:牛内、猪内、香肠、蚵仔、清酒、鳝鱼、***酪,砂糖、饼干、花生米、鲔鱼、椰子汁。
弱酸类:火腿、蛤蜊、鲍鱼,茄子、巧克力、奶油、章鱼、葱白、溪鱼、油炸物,虾、白菜,鲷鱼。
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如果长期偏重于肉类和糖类的摄取,又缺乏蔬果的调和,可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聚积过多,不但促使新陈代谢作用发生变化,加速衰老,更会因此产生肉酸中毒,带来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肺部疾病。
二、进补要遵循的四大原则
为在秋季进补过程中保持好酸碱平衡,需要注意以下四大原则:
第一原则,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人们往往认为夏季需水量大。其实,与夏季相比,人体在秋季的需水量并不少。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气温变化急剧,湿度降低,人体水分的消耗量增加,因此秋季要注意多饮水。秋季每日水的摄入量要达到2000毫升,才能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这也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原则,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有“三宝”――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并且其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多呈碱性,多吃蔬果能使身体保持酸碱平衡。
第三原则,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食物,并尽可能少食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出现秋燥症状。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宜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品等柔润食物,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宣肺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
第四原则,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过食寒凉之品或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的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