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double bass)最早被称为大低音小提琴(large-bassviolin),它是从小提琴家族中分离出来的。低音提琴庞大的体形使其拥有很大的共鸣箱,它的声音结实、音色厚重,最早是以伴奏乐器的角色在乐队中出现的。16世纪,低音提琴已被广泛应用,但与现在的低音提琴不同,当时它是音域较窄的五弦琴,是一种单纯的伴奏乐器。最早低音提琴从里弦到外弦的音依次定为 F、C、G、D、A,而现在乐队中的低音提琴从里弦到外弦依次定为C、E、A、D、G。随着时间的推移,低音提琴也逐渐从五根弦发展成为四根弦的乐器。此时的低音提琴已不仅是一种乐队伴奏的乐器了,它加入了独奏乐器的行列,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以其独特的声音、柔美的音色征服了无数的观众。但是由于低音提琴的音域受其自身条件所限,无法演奏较高的音。为了扩宽低音提琴的音域,使其拥有更具穿透力声音,很多演奏者就在原来的乐队定弦的基础上,把低音提琴的每个音都升高了一个大二度。这一小小的变化,弥补了低音提琴的很多不足,也因此出现了现在常用的独奏定弦#F、B、E、A。
低音提琴的持琴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站立持琴。演奏者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距离稍大于肩宽;琴靠在左腹股沟中,琴头略向演奏者身体倾斜(以人为中心,让琴靠着人,而不是人靠着琴);右手持弓,左手自然垂下放在琴的左上侧板上。第二种是坐式持琴。演奏低音提琴所需要的椅子要比普通的椅子略高。坐式持琴时,左脚搭在椅子上的踏脚处,把琴右上侧的背板与侧板之间的边缘置于左腿跨沟处;右腿自然伸直靠到琴的右下侧板处(当然也有人把琴置于大腿的右侧);左手跟站式持琴的姿势一样,自然垂下放到琴的左上侧板上,右手持弓。
而低音提琴地运弓方式是把琴弓放到琴码与指板中间稍稍偏下的位置上,从演奏者站立的角度往下看,弓尖的角度略微朝上,有一点倾斜。弓毛不要全部接触到琴弦,右手握弓时把弓子稍稍往里偏,用三分之二的弓毛与琴弦接触,右手加上压力。每个手指所用的力量的比例应为:右手食指所用的力量占80%,其它手指所用的力量总和占20%。由此可见,在运弓的时侯,右手食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它的手指起辅助作用。演奏时保持这种力量,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手指的力量来回运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从弓根拉到弓尖时,所用的力量并不是一样的。由于弓根的距离离演奏者最近,比较容易控制力度,稍用力就会自然发声;相反弓尖离演奏者相对要远一些,力度不易控制,所以需要的力量也稍大一些。为了保持运弓时音色和力度上的统一,演奏者在运弓的时侯,要特别注意从弓根拉到弓尖时,右手的压力应逐渐加大;而从弓尖拉回来时,压力要逐渐减小。一定不要在从弓根拉到弓尖时出现渐弱的声音,也不要从弓尖拉到弓根时出现渐强的声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尾巴音”和“鱼肚音”。
对大多数弦乐演奏者来说,左手的技巧问题通过正确的方法反复练习,基本上都可以解决。但是要想更好的表现音乐,演奏的琴声更具磁力,除了自身的音乐修养以外,主要通过右手来体现。提高右手控制力的前提就是放松,这种放松可以通过练习空弦来完成。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空弦不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而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那种认为练习空弦只是为了装样子,既枯燥又浪费时间的想法是错误的。在练空弦的时侯,左手只需放松地搭在琴上就行了,也只有在这个时侯,演奏者才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右手的运弓上,解决在平常的训练中没有注意到、或注意不足的右手放松问题。可以试着用弓根、弓中、弓尖等不同部位,对相同或不同的音乐力度进行表现,不要只会用弓根演奏强音符或渐强,可以试着拉弱音和渐弱,相反用弓尖来演奏强音符或渐强,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演奏者的音乐表现能力,同时也为提高演奏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