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都有对小说考查的题型。小说以其思想的深刻性、人物的形象性、主题的丰富性、情节的曲折性历来被命题者所青睐,几乎每年的高考语文命题都作为重点来考查。以黑龙江考区为例,小说考查已有十年之久。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自认为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我称为之“四要素结合法”。那么何为四要素法呢?简单说就是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者相结合,组成一个立体式的网络,几乎可以覆盖小说的所有考点、所有考法。特将此方法呈献给大家。
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小说主题,可以通过情节来塑造,可以通过环境来烘托,反之又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可以反映主题,可以通过人物来推动。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形象,反映小说主题。主题可以通过人物,情节来呈现,通过环境描写来深化。这就是四要素结合法。
以《祝福》为例,开篇的环境描写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描写结合的典范。家家户户忙于祝福的景象可以让我们看到虽然辛亥***胜利了,但农村的旧思想、旧风俗依旧,可以见反封建的任务任重道远,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背景,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
如果说祝福场景的准备是社会环境描写的话,那么第一次的风雪描写则是作者呕心沥血之笔。这样的手段是为祥林嫂的出场设置环境,为她的死渲染悲剧氛围。在祝福的前夜、风雪之中,祥林嫂的死去更衬托出旧制度的罪恶、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加之倒叙手法的安排,这一情节的设置能引起读者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所以说四要素结合法的作用是巨大的,效果是显著的。
祥林嫂初到、再到鲁镇这一情节的安排,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画眼睛”的高超技艺。祥林嫂由新寡后虽悲伤但仍然有一定的活力、有顽强的生命气息,再到不见血色、勉强地活着这一形象的巨大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巨大杀伤力。对封建社会的控诉的主题更加高远而深沉,祥林嫂丧夫又被逼迫改嫁这一情节,又让我们看到了他敢于反抗以至头被撞出洞,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她的意志的坚定,勇敢的反抗精神。但最终还是驯服了,不得不说这是她的悲哀和软弱,更反衬出封建礼教的强大力量。而悲剧发生的暮春时节,作为充满生机的季节,这一环境描写来反衬祥林嫂命运的悲催,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发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柳妈、鲁四太太、鲁四老爷他们都是间接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他们本身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受毒害者同时又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制造者、可悲的旁观者,更象征着辛亥***后麻木的国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反封建工作的艰巨性这一主题,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小说结尾祝福的景象,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结局。斯人已去,人们无丝毫改变,祥林嫂的死去没有带给人们任何的变化,如果要改变现状,只有这腐朽的封建制度。这一主题较前面显得更加高远而深刻。而漫天飞舞的大雪似乎在昭示着封建势力在扼杀祥林嫂后洋洋得意的样子。这也体现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的无力,有力的印证了主题和塑造了人物形象。
如果学生熟练地理清小说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情节作用题,还是主题探究题,或是环境分析题,还是人物形象题,乃至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题,都离不开这几方面的关系。如果运用得当,定能很好地完成小说阅读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北安市通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