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年茅台酒瓶的变迁
2 1956年三节瓶茅台酒
3 1958年白瓷瓶茅台酒
4 1980年代白色玻璃瓶茅台酒
5 80年代初期飞天商标黄釉瓷瓶人民大会堂专供
6 80年代初期“五星”商标黄釉瓷瓶人民大会堂专供
7 80年代中“五星”商标黑釉瓷瓶人民大会堂专供
8、9 70年代“葵花”商标外销茅台酒及“葵花”商标
10、11 70年代末期至今使用的外销飞天商标
1951年,贵州省***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式,将“成义烧房”、“荣和烧坊”、“恒兴烧坊”三家民间烧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长。酒厂成立之初,酒瓶材质沿用***前出产的三节土陶瓶,之后至上世纪60年代初,还分别使用过一节的土陶瓶和白瓷瓶,到了1968年前后,开始使用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白色玻璃瓶至今。
有关茅台的故事太多,它近60年的瓶体及商标变迁就构成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传奇,不妨在我们品味茅台酒醇香的同时,一起来回味这些历史。
茅台镇的地理位置深居黔西北腹地,因为那里出产著名的茅台酒,在人们眼中,一直都蒙着颇具传奇性的神秘面纱。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口感,醇郁的醇香风味,繁复的酿造工艺,长达五年的窖藏期以及它与新中国老一代领导人的特殊情缘,都令它跻身各种高档商务宴请及重大庆典宴会中,成为宴请主酒。
提到茅台酒,除却那特殊的口感和香气,一般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它那极具特点的瓶体造型和洁净的白色酒瓶。实际上,茅台酒在过去的岁月中并非是我们今天所常见的白色瓶体。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使用土陶原色瓶及白色瓷瓶,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除人民大会堂专供使用挂釉青瓷瓶外,其余用于出口和民间销售的都使用了白色玻璃瓶。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茅台酒厂也全部使用白色玻璃瓶灌装酒液。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人民大会堂专供用茅台分别用的是“飞天”商标黄釉瓷瓶和“五星”商标黄釉瓷瓶,以及“五星”商标黑釉瓷瓶三种。之后除特殊订制品种外,基本上还是沿用了80年代初的白色玻璃瓶。
假如您品尝茅台酒已经有了些时日,一定会发现除了“贵州茅台酒”那几个经年不变的字,它的商标却并非完全相同。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才导致商标如此多变?是的,自国营茅台酒厂成立以来,商标大体上分为内销外销两种,内销商标在1951-1952年为“工农牌”,从1953年至今一直为“五星牌”。在1978年1月至10月期间,有25.8万张外销“葵花”商标被使用在内销茅台酒上,即当时著名的“三大葵花”。
外销商标在这么多年中发生过多次变迁,1953年后经历过“车轮牌”——正面商标左上角为车轮商标,右下角为中英文对照,背标繁体竖排,此种外销商标一直持续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之后茅台酒厂依据敦煌飞天仙女献酒壁画原型,创作出“大飞天”商标,矮嘴、木塞、塑料盖。1967年时期,当时的茅台酒厂“革委会”认为该商标有“四旧”嫌疑,使用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山东分公司申请的“葵花”商标代替“大飞天”商标,在当时的历史阶段,“葵花”商标寓意着“葵花朵朵向太阳,是我们的红太阳”,正符合当时的***治需求和主流思想。
1974年,已日渐式微,因“葵花”商标海外销售业绩并不理想,茅台酒厂遂恢复“飞天”,这款飞天商标较60年代“大飞天”商标较小,飞天仙女手足部分更为精巧,而这款商标也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同商标数次变化的命运一样,茅台酒的背面商标也屡次发生变化,1953至1967年下半年,内销茅台酒背标都使用繁体字竖向排列。1967年下半年至1982年内销茅台酒背标介绍中出现了“……***后……开展三大***运动……”字样,俗称“三大***”。1983年至1986年背标换为“……荣获优质奖章……”,因其正面商标右下角为“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又俗称“地方国营”。1990年以后,茅台酒厂因市场及防伪的原因,更换背标及封口非常频繁,但无论怎么更换,尽管位置和字体会稍有不同,“贵州茅台酒”五个字在任何时期和环境下,都坚守在正面酒标上从未改变,与它的瓶体一起成为茅台酒的典型特征。
今天,茅台酒不仅是贵州茅台镇的骄傲,更成为了中国优质白酒的代名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所有人都会在举杯品尝的那一刻,被国酒的味道、国酒的经历所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