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上,英国的波义耳首先明确了“元素”的定义,他毕生大力宣传化学科学。因此,波义耳被公认为近代化学之父。然而,在波义耳之前,无数东方和西方的哲人们都对物质进行了深入探索,更是在化学领域作出了大量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不妨细数一下中国古代的化学家们,他们应该被我们后人永远纪念。
一、墨子
墨翟是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著有典籍《墨经》。在该书中,他说道:“端,是无间也。”就是说物质若没有了可分的条件,就不能再往下分了。墨子同时认为“端”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味,这说明了他在当时对物质构造的独特认识。所以说,墨子早已有原子概念的思想。
二、刘安
刘安是著名的西汉文学家和炼丹家。在他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就是说铜盐溶液遇到铁单质时,就会有铜单质生成,即铁与铜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到宋朝时,采用这种方法冶铜已占当时世界冶铜量30%,已具相当规模。刘安在《淮南子》中有“老槐生火,久血为磷”的记载,即黄磷的自燃,西汉时能有这样的记载说明刘安对多种元素的性质和转化已相当熟悉。而近代布朗特(德国化学家)在1660年才发现磷元素,比刘安晚了一千多年。
三、魏伯阳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生卒年代不详。著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著作,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丰富。记载了“丹鼎”化学反应装置,描述了汞容易挥发,汞和硫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丹砂(硫化汞)、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合物。
四、葛洪
晋代炼丹家及医学家葛洪的学问很丰富,他毕生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葛洪研究各种药方为民治病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化学实验,了解了许多无机物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仅从《抱朴子》里,我们就可看到葛洪已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
①“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的是丹砂(硫化汞),加热分解即得到单质汞。汞与硫磺接触又得到黑色的硫化汞。用丹砂可制水银,在我国公元前就是常识,而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化学反应的人。
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和硫酸铜的溶液起置换反应,因为采用涂敷的方法,所以硫酸铜只在铁表面发生作用。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可见,对于这一金属置换反应,葛洪是作了仔细观察的。
③“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铅单质可氧化为低价铅白,铅白又可氧化成高价的赤红色的铅丹。铅丹又可还原为铅白,最后还能还原为铅。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性质进行过深入考察和实验。
④“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三岁淳苦酒上,百日,此器皆生赤***,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S2,这段话就是对它们升华试验的生动描述。
五、陶弘景
他是南北朝时的炼丹家。在他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已记载了焰色反应:“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消大同小异,胐胐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消,云是真消石也。”朴消指的是Na2SO4,消石指的是KNO3(“消”和“硝”同义)。直到1854年,德国化学家本生才发现焰色反应,比陶弘景晚了一千多年。可以说,陶弘景是最早发现运用焰色反应的人。
六、马和
马和是唐朝著名炼丹家,在常年的炼丹试验中,他最早发现记录了空气成分。他在典籍《平龙认》中记载:空气有复杂的成分,主要由“阳气”(氮气)和“阴气”(氧气)组成,其中的氮气比氧气要多。并指出阴气还在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大量存在,如果加热就能释放出来;水中也存在大量的阴气,但性质稳定,很难再把它提取出来。
马和著作一直流传到清代,后来清廷昏弱被西方侵略者掠走。不过,后来的西方很多化学家在多部西方著作中都提到了马和以及他的伟大发现。像克拉索夫就声称亲眼见到了《平龙认》,还赞赏地记录:“早在8世纪,中国科学家马和就已明确指出了空气成分的复杂,提出了制备氧气(阴气)的方法,并发展了燃烧的理论。”西方科学家要比马和的发现晚一千年。
七、孙思邈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丹经内伏硫磺法》中,最早详细记录了黑火药的具体配置方法。发展到宋朝时,黑火药的生产和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十三世纪中叶,中亚商人才将黑火药传入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等地区。
八、沈括
沈括是北宋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为了纪念他的贡献,1979年国际上曾以“沈括”命名了一颗小行星。他的《梦溪笔谈》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技史上坐标”。他最早记录了石油的出产、用途,并大胆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还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个命名,后来世界各国都基本沿用了“oil”这一名称。
九、宋应星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开工天物》曾在全欧洲引起轰动,在当时日本也被称为“开物之学”,记载的化学知识相当丰富。例如,关于锌的冶炼和铜锌技术作为文献是世界上首次记载,他这样描述磷火:“暮夜鬼火游烧……直待日没黄昏,此火冲隙而出……”说明宋应星生前已发现了白磷的自燃现象并有了深入了解。
十、徐寿
清末科学家徐寿博闻强识,涉猎广泛。他的一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为了自习科技知识,拒绝了功名利禄的诱惑,抵制参加当时的八股考试。在努力学习下,后来在***事工业、机械工程、数学、物理、化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他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意义蒸汽机轮船的总设计师和总监制者。在化学方面著有《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等,系统地讲解了当时化学的主要内容,具有世界水平。为了传授科技知识,在上海创立高等学府(格致书院),开始公开招收学生,系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他是我国近代科学的传播者,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南阳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