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婚礼与习俗

男女成婚,组成新的家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古代社会,婚礼作为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五礼”中的“嘉礼”,有一套特定的程序和仪式。在后来的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礼又形成一些习俗,并赋予新的内涵。

据《仪礼·士婚礼》载,按照西周礼仪制度的规定,婚礼有“六仪”,即6种仪式:一为“纳采”,即议婚,商议婚配。在中国古代社会,一般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周代以前,婚配是没有媒人这个角色的。“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周代以后,随着礼仪制度的建立、婚礼的确立,为人做媒的“议婚”才随之出现。“取(娶)妻如之何?匪(非)媒不得。”

二为“问名”,即询问女子之名及生日、时辰。经纳采,女家同意后,男家再派人到女家,询问女子之名和生日。因古人迷信,需占卜女子之名,以预测婚配的凶吉。

三为“纳吉”,即订婚。若占卜预测婚配吉顺,男家送礼物至女家,以示正式确定婚配。

四为“纳征”,即送彩礼。正式订婚后,男家再向女家送玄纁(作为仪物的币帛)、束帛(5匹帛)、俪皮(成对的鹿皮)等贵重礼物,以示感谢之意。

五为“请期”,即确定成婚吉日。送彩礼后,男家再经占卜,确定成婚之日,并告知女家。

六为“亲迎”,即迎接新娘,后代亦称迎亲。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迎接新娘。

成婚之日,在女家,新娘的父亲亲自迎于门外,接新郎入室。待行礼之后,新娘即随新郎离开自己家。新郎先亲自驾车,请新娘坐于车上。之后他再将车交给驭手驾车上路,自己则乘另外的车先行,赶回家中。待新娘到门外,由新郎迎入家内。新郎家设宴庆贺新婚。席间,新郎、新娘须举行“同牢”、“合卺”仪。同牢,系新郎、新娘同吃供祭祀的肉食,以示共同生活的开始。合卺,系将一个葫芦分作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持一个瓢以酒漱口,以示相亲相爱、合为一家之意。

宴后,新郎、新娘脱去礼服,入新房。新郎亲自摘下新娘头上的缨(彩色的带子,古代女子自订婚后就系于头上),撤去蜡烛,婚礼即告结束。

第二天早晨,新娘还要行“见舅姑仪”,即拜见公、婆,分别向他们进献枣、栗、腶脩(经锤捣,加姜、桂的干肉)等礼物,以示对公、婆的敬重。

按照周礼的规定,必须“六仪”齐备,才算正式建立婚姻关系。在“六仪”中男家向女家赠送大雁作为礼物,系取燕飞南北、和于阴阳之意,喻指男女成亲。

隋唐以后,婚礼的“六仪”仍基本保留。但随着内地和周边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密切,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婚俗也被吸收到婚礼中。其中,婚礼在“亲迎”仪中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并形成一个高潮。

唐代在举行婚礼“亲迎”仪时,新郎在傧相的陪伴下去女家迎接新娘。在女家的门前,新郎要被女家的亲属调笑、戏弄,甚至扑打一番,称为“下婿”。新娘在室内梳妆打扮后,却迟迟不肯出门,直到新郎咏诗催妆,方才起身。临行前,父母还要赠言,并将“皂罗”(即后世的盖头)蒙在新娘的头上。待新娘登车启程时,女家亲属还要围车阻行,称为“障车”,以示对新娘的惜别之情。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先要跨过放在地上的马鞍,喻示平稳、平安。而后与新郎一起进入青庐(临时搭建的青布幔帐),举行“交拜”仪,亦称“拜堂”。古人认为,男女结合为阴阳相合,且由此繁衍后代,故先拜昊天(天神)、地祇(地神);新娘出嫁到男家,便成为新郎家的新成员,故二拜父母等长辈(亦称高堂);男女结合,共同生活,白头偕老,故相互对拜(亦称交拜)。婚礼的“三拜”礼由此而世代相袭。之后,还要举行同牢、合卺仪。

宋代,婚礼已大为简化,只保留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仪,但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习俗。

宋代在“纳采”仪中,采用书写“帖”的方式,通告媒人传递,供两家相互了解对方家庭的情况,“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主要是向对方介绍本家成员的概况,包括本家三代家人的名字、官品职位,婚娶者的官职、辈分、生辰等。若“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细帖”,亦称“定帖”,内容较之“草帖”更为详细,包括娶亲时的“彩礼”和出嫁时的“陪嫁”。如男家“细帖”需写明婚娶者“将带金银、土田、财产、宅舍、房廊、山园,俱列帖子内”。女家回细帖,需写明婚嫁者为“第几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时生,具列房匳、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在递送“细帖”时,两家在放置“细帖”的盘内,“各以色彩衬盘”。只有当两家互换“细帖”后,这桩婚姻才正式确立。

“相媳妇”亦称“相亲”,也是宋代出现的新婚俗。宋代以前,由于主要靠媒人来往于男女双方家庭,新郎家人对未来的新娘并不了解。而自北宋开始,在定亲后即有男家前往女家“相亲”的习俗。“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如意,即留一两端彩缎,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南宋时,“相亲”的婚俗更为普遍。“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相亲”习俗的出现,为两位新人的相互了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压惊”的做法,更体现了“事虽不成,情意在”的寓意。

成婚前一天,新娘家要出人前往男家“铺房”,即于新房内挂帐幔、摆放和陈设家具、器物。南宋时,“铺房”后,女家还要令陪嫁的女佣“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直到新娘入新房,才能离开。

亲迎时,新娘改为乘轿,称为“坐花轿”。一路上,有鼓乐手随同奏乐。吹吹打打,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宋代婚礼在拜堂之后,新郎、新娘各手持“同心结”(亦称牵巾,中间挽扎有花扣的彩缎)的一端,“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由新郎牵引新娘进入堂屋。行进时,两位新人始终面对面,中间为“同心结”,喻示二人从此同心协力,永不分离。在堂屋内,新郎用秤或机抒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露出新娘的芳容。之后,又由新娘倒行,用同心结牵引新郎进入新房。

新郎、新娘入新房后,再举行“坐床”仪。其间,家人要分别从新郎头的左侧和新娘头的右侧各剪下一缕头发,用彩线系在一起,作为成亲的信物,称为“合髻”。古人亦将结婚称为“结发”,“结发夫妻”也因此成为原配夫妻的代名词。“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宋代的“合卺”仪也改以喝“交杯酒”。“用两盏以綵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用彩色的丝带将两个酒杯连起来,新郎、新娘各持一杯,相对而饮,则更能体现互敬、互爱、永不分离之意。

明代以后,又有“归宁”的习俗。即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新娘一同回女家,拜见新娘父、母,俗称“回门”或“回娘家”。

中国古代的婚礼与习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古代的婚礼与习俗

学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内容包括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心得体会。设计思想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科教兴国战略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

学习

晋西窑洞文化特殊词语内涵探析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晋西窑洞文化特殊词语内涵探析,内容包括纯粹的晋西窑洞民居,晋西黄土高坡窑洞。【摘要】山西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从面食文化,大院文化,到晋剧文化无不受到广泛的

学习

守望崇高,奠基未来李振权

阅读(20)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优质、特色、持续发展的保障,大连二十四中学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校本研训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文章围绕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展开论述。关

学习

黄红星 东非岛国的“中山红星”

阅读(21)

也不知是不是受孔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教诲的影响,从小生长在广东省中山市郊农村的黄红星不声不响地连年考取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中山医科大学学习。选择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临床医学,理由是要照顾好常年生病的母亲;本科毕业时他又

学习

渔业管理实施制度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渔业管理实施制度,内容包括渔业管理实施方案,渔业工作管理制度。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本省和国家

学习

《绝代风流》等片段四则

阅读(24)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有清高的传统,向以谈钱财为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闻一多在困境中不得不挂牌治印谋生活所需,其内心想必是痛苦的。曾有一次,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鹤不满父亲挂牌治印,怒气冲冲地责问闻

学习

论述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论述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内容包括挂篮施工各段预应力怎么连成整体,建筑实务预应力施工。该工程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大跨度混凝土梁在受荷载较大时的挠度和抗裂问题,同时也大大减少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和混

学习

资本市场的左右侧交易之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资本市场的左右侧交易之道,内容包括资本市场与传统交易规则,资本市场交易之道。从诺大的资本市场中,悟出其真谛并非易事。资本市场不光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且是一个能够深刻洞悉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场所。如今年的黄金市场可谓饕餮

学习

茈湖骄子杨荣昌

阅读(26)

全国著名演讲家、著作家、评论家、教育家杨荣昌先生,洱源县茈碧大果村人氏,生于1951年11月,白族,现于云南民族大学退休,定居省城昆明。杨荣昌先生是洱源县籍中的著名学者之一,由于他的博学多才,被国内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17所著名大学和人民日报

学习

敖包祭祀的文化保护意义及措施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敖包祭祀的文化保护意义及措施,内容包括敖包祭祀的形式,祭敖包风俗与生态保护。一、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

学习

公共资金闲置的原因和对策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资金闲置的原因和对策,内容包括公共资金管理思路,货币资金闲置多的原因。今年的中央审计工作报告显示,资金“睡大觉”顽症仍待根治:在扶贫审计抽查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8.43亿元闲置超过1年,其中2.6亿元闲置超过2年,最长

学习

中”剑有雌雄“句考析》'> 《中”剑有雌雄“句考析》

阅读(19)

本文通过梳理干将莫邪名称在《搜神记・三王墓》之前的文本中出现的语境,以分析《三王墓》所载的“剑有雌雄”形成的脉络以及原因。关键词:《三王墓》干将莫邪雌雄《搜神记》为东晋初年干宝编撰,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

学习

农产品经纪人工作要点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农产品经纪人工作要点,内容包括农产品经纪人证书取消了吗,农产品经纪人技能试卷答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一)总体工作目标。努力实现“三有一参与”工作目标,即:村(农村社区)有农产品经纪人,乡(镇、农村街道)或片区有农产品经

学习

简析屠格涅夫小说《木木》中的象征意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简析屠格涅夫小说《木木》中的象征意义,内容包括屠格涅夫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屠格涅夫小说中的新人形象。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家。他一生当中写了很多关于农奴制的作品。《木木》这篇小说写于俄国19

学习

三亚回族婚礼探秘

阅读(24)

回族,在海南传统居住人口中属第三大少数民族,三亚回族同胞占海南回族人数的绝大多数,主要分布在天涯区回新和回辉两个居委会。三亚回民的婚庆文化一直不被外人熟知,因而带有几份神秘色彩;出于好奇,我自去年六月始,先后探访了他们的四次婚礼,做了

学习

圣诞节的由来与习俗

阅读(24)

圣诞节的由来每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这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而圣诞老人的原型其实是生活在第三、四世纪的尼可拉斯主教。在他的生平事迹中,最脍炙

学习

浅析中国古代家族法

阅读(23)

家族法是调整传统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法律规范。家族法在国家还没有出现的原始社会时期,自从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及在后来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家族法成为国家法的起源和必要补充,并与国家法共同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关键词:家

学习

中国古代刑法“八议”制度专题研究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刑法“八议”制度专题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刑法重要制度,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哪部法律中。【摘要】本文梳理了“八议”制度在封建时代规定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不同的朝代施行这一制度所体现的不同特点,对其在整个中国法

学习

新安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阅读(23)

在美丽的新安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名叫“九姓渔民”的特殊族群。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嫁丧娶都只能在船上完成。时光荏苒,今天的九姓渔民早已登陆上岸,散居在不同的村庄过着寻常的日子,但那些一脉相承延袭下来的传统习俗,却在见证

学习

浅析中国古代制砚史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中国古代制砚史,内容包括历代砚谱,宋代砚的特征。砚台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工具,与笔、墨、纸并称为文房四宝。由于其形式的丰富多彩,材质也是金石、漆木、牙角、陶瓷等并举,使得它相较于其他文房三宝在工艺上有更多的可塑性

学习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圆锁”习俗

阅读(24)

内容“圆锁”习俗是我国北方民族一种常见的民间风俗,特意为长到12岁的孩子举办生日聚会冠以成人礼的仪式。在其运作中激活了民间信仰、民间道德、人生自省、社区网络、崇礼意识等文化资本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运行。从现阶段凸显的“圆锁宴”

学习

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内容包括古代字形的演变,中国古代汉字字形演变。汉字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经过人们不断的改造变得逐渐正规化和稳定化,从而为今天汉字字形的真正形成提供了基础。小篆将中国汉字的基本字形做出了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