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21世纪,仇视和诋毁中国形象的英美话语霸权战略似乎已行不通,寻求与中国的共赢成为英美意识形态的新内容。在这一复杂的形势中,有效解读西方英语语篇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对于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语篇分析 中国形象英语新闻语篇
一、引言
国家形象是国际关系中的软权力,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国家形象一直处于“被塑造”的状态,因不乏偏颇乃至歪曲,令国人倍感屈辱。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21世纪,仇视和诋毁中国形象的英美话语霸权战略似乎已行不通,寻求与中国的共赢成为英美意识形态的新内容。在这一复杂的形势中,有效解读西方英语语篇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对于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形象与英语文学语篇
英语文学语篇是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如果说《马可・波罗行记》是塑造中国形象的第一部外国人的作品的话,那么就是从13世纪开始,西方开始揭开中国的面纱,试***窥视中国的神秘形象。此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作品,如以利玛窦、基歇尔、平托、亨利・米修等为代表的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士的日记体语篇,以赛珍珠、严歌芩、谭恩美等为代表的华裔文学语篇等(杨秀媚,2006)。
比较文学学者用后殖民理论,研究这些文学语篇所塑造的中国形象。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文本中的形象描述和形象特征进行归纳和梳理,挖掘中国形象的原型,并探讨这些文本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对于原型的偏离程度。
这些研究发现,西方学界对中国形象的认识,是动态和片面的(周宁等,2005)。鸦片战争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存在有神化、理想化等成分;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更是成为各个列强争斗的角斗场,中国也被塑造成了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形象,存在有丑化的倾向,特别是对中国的***及其***权则蓄意进行妖魔化,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向往、恐惧,亦或仇视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国家形象与英语新闻语篇
英语新闻语篇也是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传播手段。新闻语篇包括报纸新闻、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和互联网新闻,也涵盖短讯、报道、特写、编者按等。新闻不是对事件的采集,而是制造,是媒体按照一定的价值趋向,对众多事件从筛选到选定等一系列过程的产物。因此,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
国际社会,一向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传播能力西强中弱,而薄弱的国际传媒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导致西方国家利用传媒肆意歪曲中国形象。因此,解读英语新闻语篇显得十分重要,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1.对英语新闻语篇报道倾向性的研究
一方面,学者分析西方英语报纸英语新闻语篇的倾向性。Su Shangming (1991)调查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大报纸的508篇英语新闻,发现中国整体形象被扭曲;潘志高(2003)总结了《纽约时报》1993-1998年间对中国的报道,发现很多是负面的;杨雪燕等(2003)总结了1990~1999年间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新闻办公室也曾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3家报纸2005年涉华报道的内容和倾向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在总共243篇涉华文字报道中,客观报道64篇,占报道总数的26%,偏见报道83篇占34%,平衡报道96篇占40%。
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报纸英汉新闻语篇的倾向性。北外美国研究中心的翟峥对1998年度《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做了对比分析,发现《纽约时报》里的中国常与一些负面概念为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了2000年度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程曼也研究了美、俄、日、德等国1998年度报纸的对华报道,两项研究均发现中国的国家形象受媒体所代表的国家利益的影响,对中国的报道以负面为主。郭可(2000)对比了中国媒体对美国的新闻报道语篇和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新闻报道语篇,发现中国媒体对美国是基于事实的正面报道,而美国媒体对中国则往往是带有偏见的负面报道。
这些偏离原型的报道,是西方媒体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延伸,严重制约世界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正确认识。
2.对英语新闻语篇语言功能性的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系统功能法把新闻语篇看作一个多功能的系统,每一种功能又可进行细分。
在实现上述功能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选词的问题,如,他们对中国餐饮、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的***治与***策等问题比较感兴趣,往往忽视中国的具体文化语境,片面地理解弃婴,计划生育等问题。而且,英语新闻语篇作为塑造中国形象的工具,受到西方媒体自身的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肯定自我,从而在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他者”的某种否定,肆无忌惮地使用一些贬义词,如plague, threat, peril, low cost producer, hegemony, competitor,体现了一种对立的***治立场。
当然,对中国的报道选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仇视中国,视其为一个“集权的***国家”,一个“red China”;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日益以新的形象跻身于国际舞台,对中国的报道中也出现了诸如china’s rise,waking dragon,renaissance,global market,world workshop等正面语汇。
四、结语
语篇是语言、权势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文从历时的角度研究报道中国的文学和新闻语篇,解读英语语篇,了解意识形态的动态变化,必将有助于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宁,宋炳辉.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关于形象学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的对话[J].中国比较文学,2005,(2).
[2]杨秀媚.“他者”眼光下的自我言说[J].宜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
[3]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4).
[4]李希光.再论“妖魔化中国”[J].当代传播业,1997,(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英语语篇分析与中国形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