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地坛医院的性传播疾病中心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徐克沂教授。这位来自山东沂水的艾滋病临床防治专家,其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出淳朴而实干的科学精神。正是像徐克沂教授这样有实干精神、求真精神的医学科学家们筑起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钢铁长城。
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1969年,刚从第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的徐克沂被分配到***区。五年的***医生涯中,年轻的他勤勤恳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培养了高超的临床技能,还在这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出了坚忍不拔的品质。
1974年,徐克沂回到北京工作,他选择了北京地坛医院,当时这是一个传染病防治的专科医院。他来到医院的杂病区、重肝炎区,做一名***重症传染病医生,一干就是十多年。徐克沂从来不问自己是否喜欢干,但只要干了就会认真去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攻克临床中的困难。徐克沂教授从不畏惧那些携带有高度传染病毒的患者,总是认真地问诊、查体,采集血样、尿样,深入临床第一线。他经常到各个传染病暴发的重***区,收集传染源标本,实施预防性或控制性户外工作。
自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获得性免***缺陷综合征)以来,艾滋病其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艾滋病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在20多年的时间里,艾滋病的流行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成为有史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演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进步的严重社会问题。因而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
1985年,我国报告了国内首例艾滋病病例。面对这种“不治之症”的传染病,当时的人们显得恐惧而无知。徐克沂是最先开始对这 “世纪瘟***”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总说:“再苦再累的活也要有人干,传染病防治工作也要有人干,我总感觉自己很普通,喜欢默默无闻地工作,正好也适应这个岗位。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人生意义。”这些朴实的话语正体现了徐克沂教授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然而,在传染病防治的岗位上只有实干精神是不够的。任何一个细菌、病毒都有其独特的传染规律,所以必须要认清它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学习和认知,最后才能制服它。
1989年8~10月,徐克沂赴澳大利亚参加WHO主办的HIV培训班学习,从此开始了对艾滋病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认识。人类免***缺陷病毒(HIV)为单链RNA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皮肤黏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汁中也含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量很小,传染性不大。
1989年10月~1994年4月,徐克沂担任北京地坛医院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卫生局病毒性疾病防治中心主任。他经常到云南、河南等地重***区去工作和研究,向当地人群普及和宣传艾滋病病毒传染规律的知识。
1994年4月~1995年12月,徐克沂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肿瘤病毒学实验室做了“肝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P53基因的变异”和“HIV感染合并淋巴瘤患者的EB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又于1995年12月~1997年6月在CDC性传播疾病分部做了“性传播疾病的分子诊断学方法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在美国学习的3年半时间里,徐克沂为科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98年徐克沂回国后,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徐克沂教授认为我国艾滋病传播有三个高峰时期: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是由云南***人群造成;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由河南非法卖血人群造成;三是近五年,主要是由同性恋人群造成。所以在预防上要抓住这些危险因素,在***上要规范。应用国外研制的抗病毒药物,及何大一提出的“鸡尾酒”疗法等一系列措施,可达到90%以上的健康携带。
1999年3~4月,徐克沂教授远赴欧洲,在英国艾滋病协会进修HIV/AIDS的抗病毒***,做临床病毒科研,探索HIV的诊疗方法。他紧跟艾滋病的研究动态,并不断到国外参加学习、科研和学术会等。正是他这种不知疲倦地学习和研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才使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水平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发展。
诚心关爱的人文精神
徐克沂教授在多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接触了众多的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亲人、朋友,一个重要的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恐艾症”。
据徐克沂教授分析,造成“恐艾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艾滋病不了解,二是心理上的障碍。徐克沂教授总是给他们做耐心的科学讲解和诚心的心理调节。徐克沂教授非常提倡联合国卫生组织对艾滋病宣传提出的口号:“你的朋友得了艾滋病仍然是你的朋友。”这句话简单而深刻。我们应该把艾滋病作为一个普通疾病来看待,而不应该更多牵扯到道德等其他问题。
徐克沂教授充分利用团体、社会等力量,广泛开展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关爱。1999年1月,他倡导筹建了地坛医院的“红丝带之家”,其宗旨是: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关怀和服务;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协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及困难;推广多元化的艾滋病预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促进社会对艾滋病的理解和关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关注艾滋病问题、关怀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氛围。
“红丝带之家”举办定期与不定期的讲座、恳谈会、联欢会,发放宣传品,设立咨询电话,开设网站等。这些活动不但达到了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目的,而且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以至2005年1月成立了北京“红丝带之家”,不仅在北京市开展艾滋病的综合工作,还把防治工作扩展到了河南、云南、***等艾滋病高发区。
在深入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中,徐克沂教授结合了地坛医院收治艾滋病患者多的专业特点,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反羞辱、反歧视的报告会。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消除对他们的羞辱和歧视;正确认识消除医疗场所与艾滋病相关的羞辱与歧视的重要意义;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正确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向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徐克沂教授致力于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社会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偏见,倡导全社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综合的关怀与支持,为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作为我国WHO艾滋病***关怀综合管理合作中心主任,徐克沂教授集合了一切有利的社会因素,给艾滋病患者最大的帮助和关怀,充分体现了他诚心关爱的人文精神。
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2000年1月~2001年3月,徐克沂教授在56岁时再次远赴美国,到Baylor医学院分子免***学及病毒学系做“HIVgp41,gp120,gp36抗原在Bculorvirus-insect cell系统的高效表达”的研究和“可同时检测HIV抗体及p24抗原的第4代HIV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徐克沂教授已从事传染病诊疗30多年,担任多项传染病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但他至今还经常远赴国外进行艾滋病研究,经常不厌其烦地到国内艾滋病高发区调研***。64岁的徐克沂教授仍活跃在我国传染病的诊疗界,是一种什么力量和精神在背后驱使着他呢?
徐教授指出,2008年纽约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上提供的资料表明:截至2007年12月,全球有3320万人(3060万~361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2007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为250万人。他又拿出《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已累计报告22.35万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其中患者人数为62838例,死亡报告2万余例。
徐教授说:“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被确诊以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各个领域做了深入研究,虽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基础医学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在临床防治上还未根本解决。我虽已经在这个领域和HIV斗争了20多年,但我还没有权利退出这个战场。”
徐克沂教授这种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诚信关爱的人文精神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定会给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学者们带来极大的鼓舞与启迪,在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下,相信“世纪瘟***”艾滋病终有一天会被人类所攻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实干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