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不当、照应不周、主客颠倒、复句关系混乱、误用倍数等八种类型。
【考点复习】
(一)内容不符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等,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
例1.(2007年辽宁卷)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解析:翻斗车也能挖土?不合事理。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 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例1.(江西修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解析:“人”与“一切生物”是从属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2. 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1.(2012年江西卷)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做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解析:不合逻辑,“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的外延有交叉,不能并列,可以改为“贫困市民,特别是下岗职工”。
例2.(2009年湖南卷)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群体、社会、他人”并列不当,几个概念相交差,不能并列。
3. 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1.(2012年北京朝阳一模)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解析: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不能并列。
例2.(2008 年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棋类、卡拉OK 等19 项体育活动,并将20 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不合逻辑。“拼***”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前后自相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1.(2011年威海市最后模拟)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由于是在二十层以上的屋顶实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高空作业安全系数比较大,预计进度将比平地拆除多用时四天。
解析:不合逻辑,高空作业安全系数应该是“小”。
(四)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012年安徽卷)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解析:不合逻辑,句中使用“能否”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致使一面对两面,可将“能否”删去。
例2.(2006年湖北卷)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解析:前后照应不周,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改为“从理论上和***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例3.(2011年广东卷)《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解析:暗换主语,“让人们信服了……”前面补出主语“《野鸭子》”。
(五)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例1.(2013年山东卷)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解析: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或删去“对于”。
例2.(2012年陕西西工大附中)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解析:主客颠倒,把“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与“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位置对换。
(六)多次否定失当(否定不当)。
1. 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2013年江西卷)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解析:双重否定不当。应改为“没被我列举的还有不少”或“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例2.(吉林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网友质疑道“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精神了呢?”
解析:多重否定用错,反问为一重否定,删去“需要”之前的“不”字。
2.“防止”“杜绝”“忌”“避免”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例1.(2012年山东卷)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解析:多重否定不当,把“切忌”后面的“不要”去掉。
例2.(2013届山西长治二中第一次练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解析: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七)分句间关系不当(复句关系混乱)。
1. 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开学考试)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解析:无因果关系,应删去“因而”。
2. 复句关系不当。
例1.(2013年江西卷)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解析:“五年以后”比“两年后”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体现不出递进关系,二者应该换个位置。
例2.(2012年河南省卫辉市一中卷)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解析:不合逻辑,“而且”前后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将“而且”改为“同时”。
(八)误用倍数
倍数只能用于提高、增加、扩大等方面的情况,而不能用于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的后面。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倍数常常被误用。
例1.(2007年江西卷)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解析:“低一倍多”不对,“降低”“减少”等不能用倍数。
【方法总结】
(一)看两面词。
1. 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2. 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
3. 特征:有 “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 ”“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二)看数词。
1. 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矛盾;
2. 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
3.“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三)看否定词。
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四)看并列词。
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不合逻辑”语病病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