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史上的译者

摘 要: 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译者的身份在整个翻译史上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明确译者的身份与地位无疑能够帮助翻译学明确自身的定位,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和完善。本文拟穿越历史,梳理译者在翻译史主要的几个阶段的地位与身份,从而更好地认识译者及其地位,明确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译者 翻译史 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

一、引言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离不开译者对原作者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与再表达,译者在其中兼有独特的身份。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到底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身份?明确这一点,无疑会对整个翻译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翻译作品更准确、更完美地传达原作的信息。本文拟穿越历史,以不同的翻译流派为线索,梳理译者在翻译史上各个阶段不同的地位与身份,从而更好地认识译者,把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二、译者的“奴仆”身份

德莱顿(John Dryden)认为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认为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出的酒却属于主人(谭载喜,1991:153)。巴托(Charles Batteux)则认为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原作者是主人,译者只是仆人,只能紧跟原作者忠实地再现和反映原作的思想和风格,不能超越仆人的身份进行创作,不能进行任何修改和增减。在这样的翻译理念指导下,译者地位低下的奴隶或仆人身份形成了。译者不但要为原作者和原作负责,而且要对译文读者负责,要让他们领略原作的优点,并得到“同样强烈的感受”。译者受到极大程度的束缚,译者主体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译者的“复写者”身份

20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语言的结构、功能、性质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也给涉及语言转换的翻译注入了新鲜血液。

语言学派影响较大的翻译家应首推美国的奈达(Eugene A.Nida),奈达是语言的共性论者。他坚持认为各种语言具有同等的表达力,“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他把“翻译”定义为:“在译入语中使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第一是意义,第二是文体。”奈达将交际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动态对等”(后修正为“功能对等”)的标准,即译文不但要求信息内容对等,而且尽可能在形式上要求对等。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J.C.Catford)则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模式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文本等值的概念。他在界定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的定义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他对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作了区别,并指出“翻译实践的中心任务就是寻找等值的译语,而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则是界定翻译等值的性质和条件”。卡特福特认为源语和译语之间的等值关系基本上是可以量化的,翻译就是在所有潜在的等值译语中为源语寻找最合适的等值语的过程(屠国元、廖晶,2001:41)。

到了80年代,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符号学、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前者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后者则注重再现原文的要旨和接受者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这两种翻译方法其实只是部分地化解了直译与意译的矛盾,是对早期翻译理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回归。究其根本,语义翻译注重的是译者对原作者的忠实,而交际翻译强调的则是译者对读者的忠实,仍然没有脱离“忠实”的巢臼。

从以上的分析看,虽然语言学派的理论基础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人类语言的共性,把“等值”看作是翻译理论的核心,认为语言间存在着对等关系,坚信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共核,译者只要努力便可以找到,从而达到所谓的与原作的“等值”。在此种理念的关照下,翻译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语符转换或是一种简单的编码解码过程,甚至只是“复写式”的技术性工作,不需任何创造性,译者在这里也就成为了一台脱离时空或情感制约的“翻译机器”。

语言学派过于关注语言的确定性,刻意寻求所谓的转换规律,而忽视了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性尤其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四、译者的“操纵者”身份

20世纪70、8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传统的翻译理论增添了新的研究视角,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疆域。翻译研究呈现出一派多元化的趋势,突破了传统的文艺学或语言学的模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翻译研究派”。

翻译研究派中文化学派的核心人物非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莫属。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绝不是一种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文化功能等值的过程中,译者有较大的主动权,可以灵活重写甚至打破原文的文学形式。勒弗维尔认为,翻译就是文化“改写”(rewrite),“改写”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并提出翻译是改写文本的一种形式,是创造另一个文本形象的一种形式;换句话说,翻译创造了原文、原作者、原文的文学和文化的现象。它实际上是译者对文本的摆布,由此可以巩固现存的意识形态、赞助行为和诗学因素,反之,也可以破坏它们。两人的观点对以前的翻译理论简直具有“颠覆”性。

出于对翻译哲学的思考,他们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不是句子,甚至不是篇章,而是文化。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把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学术地位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以说,在他们眼里,翻译绝不仅仅是复制和模仿,而是文化的协调和操控,译文的地位不仅可以与原文平起平坐,而且有时超过了原文。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自然也提升到了“操纵者”的地位上。

五、译者的“***者”身份

翻译界一直流传的一句名言:翻译即叛逆(“Translator is a traitor.”),号召译者冲破源语的束缚,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由此,法国著名文论学家埃斯卡皮在他的《文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这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不谋而合。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译者是创造的主体,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译本决定原文文本,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存在,原文依赖译文才能生存下去。德国翻译理论家沃尔特・本雅明于1923年所写的题为《译者的任务》一文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经典文献,该文从根本上对传统的翻译思想提出了质疑,认为译文和原文之间本来就无“忠实”可言,认为“以追求与原作相似为其终极本质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德曼在《关于沃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的结论》中说,翻译不是文学的附庸,翻译是一个文本的“来世”(afterlife)。文本因经过翻译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获得了新的生命。 本雅明这种对“原作―译作”关系的独特认识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传统译论对“忠实”原则的盲目追求,消解了译作与原作惯常的二元对立关系。在本雅明看来,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过程中释放和***被禁锢在原作语言里的“纯语言”。真正的翻译是透明的,不会遮盖原文,不会阻挡原文的光亮,而是让纯语言更加全面地映照原文。

六、结语

纵观历史,翻译理论实现了从语言到文学、再到文化,经历了从原文转向译文,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译文地位从“低于原文”到“等于原文”再到“比原文重要”,译者的地位也从低于原作者到被认为在翻译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等一系列转变(潘文国,2002:21),译者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也逐渐彰显,其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张扬,地位也从边缘走向中心。但是译者的创作,毕竟不同于作家的创作,是一种二度创作,否则就不是译作,而是胡作、乱作。所以,译者既不能拜倒在原作面前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抛开原作,而应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交汇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因此,译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开阔自己的审美视野,丰富自己的“禀赋资源”,献给读者更多的翻译佳品。

参考文献:

[1]郭健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1991.

[4]李.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2002.

[6]潘文国.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M].中国翻译,2002.1.

[7]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M].中国翻译,2003.6.

[8]廖晶,朱献珑.论译者的身份――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M].中国翻译,2005.5.

[9]田德蓓.论译者的身份[M].中国翻译,2000.6.

[10]王姝婧.从幕后到幕前――译者身份的历时比较与共时分析[M].外国语言文学,2004.1.

[11]王家义,杨源,李小艺.西方译学三种范式与译者的身份[M].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翻译史上的译者

学习

云南玉溪窑探访记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云南玉溪窑探访记,内容包括云南玉溪窑历史,玉溪窑的回忆。癸未岁末,祖国边陲春城昆明风和日丽,鲜花遍地,同京城严寒的天气形成明显的反差。脱下厚厚的冬装,我们驱车前往昆明以南100公里的玉溪古窑遗址探访。玉溪窑位于市区东南

学习

中国名城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名城,内容包括中国名城排名榜,中国名城。1.中国名城中国名城保护六十年仇保兴,QiuBaoxing2.京杭大运河的申遗现状、价值和保护阮仪三,王建波,RuanYisan,LiJianbo3.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

学习

浅谈对位芳纶的应用与生产现状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对位芳纶的应用与生产现状,内容包括国外对位芳纶生产技术现状,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性能的区别。本文介绍了对位芳纶纤维的性能以及国内外的生产现状,并针对我国的产业现状,提出了尽快国产化的建议。关键词:对位芳纶;生产;应用

学习

浅谈IPC国际专利分类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IPC国际专利分类,内容包括专利的ipc分类指的是什么,国际专利ipc是什么。国际专利分类法是一种国际统一化、标准化的专利分类方法。由于其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国际专利分类法已广泛运用在世界各国的专利文

学习

长江流域红缨子高粱一播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长江流域红缨子高粱一播两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包括红缨子高粱种植地区,湘潭红缨子高粱高产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粗粮认识的提高,传统的高粱粑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高粱的种植规模也从多年前的低谷逐渐呈上升趋势。黄石市

学习

初中“男孩教育”课程初探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男孩教育”课程初探,内容包括课程建设初探,初中青春期教育教材分析。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项名为“为了所有人的性别和教育”的调查,在4年内对包括美国、英国、芬兰、德国等42个国家在内的15岁、已完成基础

学习

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内容包括中国电信客户服务理念,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作为中国电信企业文化之一的理念早已为人耳熟能详,体现了中国电信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用心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

学习

幸福的小女人倪康

阅读(31)

无论一起玩上半天或一天,我和倪康总会去吃一碗面的。她的身上总是有比饭更香的味道,那让我忘记不了的东西,和她脸边上茸茸的细毛,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那么的白皙。她曾经很喜欢在吃面时,说那些让我心里特舒服的话,舒服得像在青春的幸福中融化一

学习

《诗艺》与《原诗》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诗艺》与《原诗》,内容包括诗艺原文,诗艺原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梁真,扬州大学2010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叶燮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重要的理论大家,他的《原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继《文心雕龙》之后最优秀的诗论

学习

《海上钢琴师》:以钢琴音乐为灵魂的电影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海上钢琴师》:以钢琴音乐为灵魂的电影,内容包括海上钢琴师1900为女孩弹的钢琴,海上钢琴师用钢琴描述人物。[摘要]钢琴音乐元素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利于提高电影作品的艺术品味,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同时,钢琴音乐

学习

汉语进化史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进化史,内容包括汉语发音进化史,中国进化史汉语版。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和至今通用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汉语可谓是博大精深,体系复杂,光一个小镇子都可以囊括几种方言。除此之外,汉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

学习

教师要习养三种教育智慧

阅读(22)

作为教师,要有教育智慧,以促成学生生发智慧。激发学生运用非智力因素来开启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借助自己的元认知来推进认识活动,引领学生凭借自己的强势智慧来牵引自己的弱势智能,是教师应该习养的三种教育智慧。作为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

学习

病由心生有根据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病由心生有根据,内容包括病由心生感悟经典语录,一切病因皆由心生全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今天的基因时代所提的一种观念是,人类的疾病90%以上都可以从基因中找到原因。同样也有人指出,人类76%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即病由心

学习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实干科学家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实干科学家,内容包括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文章,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准。在北京地坛医院的性传播疾病中心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徐克沂教授。这位来自山东沂水的艾滋病临床防治专家,其朴实无华的话语

学习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准确翻译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初中文言文的准确翻译,内容包括初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初中狼的文言文翻译。【摘要】针对学生在文言文准确翻译上三方面的困难,一是一些和现代汉语中的字面形式相同,意义却不同的词难于区别;二是有些句子语序颠倒不容易把意

学习

反向翻译,以写促学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反向翻译,以写促学,内容包括论文反向翻译,反向翻译。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钱梦龙先生认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

学习

试论林纾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手法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林纾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手法,内容包括林纾的翻译作品和主张,林纾翻译的句子。[摘要]林纾翻译西方著作,旨在传播西方先进的文明教化,开启民智,激发人民反帝爱国热情,其影响最大的翻译著作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和《黑奴吁天录

学习

“转录和翻译”过程剖析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转录和翻译”过程剖析,内容包括转录和翻译讲解,转录和翻译的条件及过程。一、转录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学生在解题过程时首先要了解这两个部分的原料、模板、能量、酶等要素条件。转录过程以

学习

奥运史上的“黑镜头”(一)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奥运史上的“黑镜头”(一),内容包括100个奥运难忘瞬间,2008年奥运会资料50字。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大奇迹。它所宣扬的友爱、平等、尊重、理解、宽容,无私和奉献等,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围。然而,美玉微瑕,人性中并不

学习

往昔辉耀全明星史上的“后门生”事件

阅读(38)

如果说因伤长期休战、复出后个人数据平平就没有资格进全明星,那么长年伤停甚至已经退役的球员呢?早在24年前,就有人手持总裁大人的特批令空降奥兰多全明星赛场,而比赛态度糟糕的更是大有人在。假如今年欧文最终入选、他不是第一个“走后门”

学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概论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概论,内容包括功能翻译理论研究背景,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背景。本文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特征及其相关理论,并时其代表人物费米尔和诺德的观点作了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此学派的观点并做出评价。关键词

学习

浅谈中国翻译标准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国翻译标准,内容包括浅谈materialism和idealism的翻译问题,浅谈翻译技巧论文。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准绳,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自从有了翻译实践,翻译标准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但经过几千年的争论,翻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