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遂昌县北部白马山麓的桃溪流域(今应村乡和高坪乡),古时是遂昌的茶叶主产地,生产的桃溪茶名闻遐迩。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在任遂昌知县时,于《竹院烹茶》(也有称《竹屿烹茶》)诗中写道:“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在桃溪流域,民间流传着传统的茶灯表演。茶灯主要演员有茶公、茶婆和手擎花篮形彩灯的姑娘们,以载歌载舞地表演茶叶生产和生活情景为主,民间俗称“茶灯”。茶灯表演的内容多为诙谐幽默的生活小戏,因此又称“茶灯戏”。茶灯多于春节期间在农村走村串户表演,长期以来形成了独有的的演出习俗。了解茶灯的演出习俗,对于我们保护民间茶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遂昌茶灯队约由二十几人组成。主要角色是茶公、茶婆,一般配有A角和B角,根据所演的内容分别扮演剧中的人物;小花脸一人,在演出的空档时间穿插打岔,活跃气氛;茶女六至八人;牌灯二人、蜈蚣旗二人,表演走场时领队、领唱;乐队五人,分鼓堂、正吹、副吹、散手、小锣,主要乐器有战鼓、夹板、先锋、小胡琴、二胡、笛、唢呐、吉子等;挑担一人,主要负责挑乐器;照灯若干人,手执小灯笼,夜间走路时负责照明;领队一人,负责演出线路安排、联络,放帖、收红包等。
茶灯队到一个村庄演出,白天要先发放茶灯红帖。茶灯帖书写“某某茶灯到贵府恭贺新春”,由领队和所在村庄的一名联络人一起,一家一户地分发。白天收到茶灯帖的人家,就要准备好鞭炮和红包,晚上迎接茶灯表演。或许是茶灯队一个晚上表演的范围要比龙灯少,在一家一户表演的时间要比龙灯长,组织人员和小的龙灯队又差不多,因此,茶灯表演的红包要比龙灯的红包要大一些。
茶灯表演大多在晚上进行。茶灯队到一个村庄演出,首先要在村庄的社殿起灯。社殿的社主是管理一个村庄的神祗,因为民间都有敬神的传统,茶灯表演也要先演给神看,所以每到一个村庄演出,都要在社殿起灯。在社殿起灯时,村庄里的主事人要一起到社殿点烛敬香,祈愿村庄平安吉庆。
起灯后,茶灯队按照白天所发放的茶灯帖,挨家挨户地上门表演。收到茶灯帖的人家,都厅堂红烛高照,欢欢喜喜迎接茶灯。茶灯队每到一户人家,牌灯和蜈蚣旗先引手擎花篮彩灯的茶女在厅堂走圆场,然后表演小戏。茶灯的表演也因地而异,厅堂小的人家,因场地小,不太好表演,就相对简单些,一般走个圆场,再演一段《天官赐福》类的小节目,然后就到下一家。厅堂大的人家,先走圆场,然后走阵。走阵有篱笆阵、梅花阵、圆门阵、四角阵、剪刀阵等等。再在人家里表演小戏“采茶”。
茶灯队到人家里表演,进门时,主人就把红包交给领队的人。领队的人当场就打开红包,看一看主人红包的金额。金额一般的人家就按通常的安排表演,如主人包的红包金额较大,领队的人即通知安排增加演出的节目和时间。有的村庄还有大户人家包场的习惯,一户人家请茶灯队演一个晚上。
茶灯队到一个村庄演出,村里许多人都希望安排第一家演出,因此,有的大户人家在白天放茶灯帖时就和放帖的人约定,红包的金额也大一些。一个晚上演出的最后一家(场),称“煞灯”,人家都不喜欢演出到自己家里煞灯。因此,茶灯队的领队在发放茶灯帖时,就要事先考虑安排。有时,村庄里帮助联系发放茶灯帖的人,安排自己家里为最后一场。有一种说法,联系发放茶灯帖的人家,先演后演都无所谓,没有顾忌。茶灯队到联系人家中演出,将联系人家包的红包先收来,演出结束时送还给联系人。通常情况下,茶灯队在一个村庄演出结束时,都安排到村庄的祠堂或晒场上表演,也称“大团圆”。因茶灯队在人家里演出,场地有限,表演施展不开,观看的人也挤不下,一家一户走马灯似的,村里人也没有尽兴。最后安排在晒场表演,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家煞灯的问题,更是一个村庄的“大团圆”,茶队灯可尽情地表演更多的节目,村里人可尽兴地观看。话说回来,尽管最后是在祠堂或晒场演出,但之前的一户人家还是有煞灯的感觉。因此,茶灯队在演出到最后一户人家时都要送灯,以示喜庆。送灯时,茶灯队在大门口就把牌灯里的一对红烛取出送进入家里,插到香火的烛台上。牌灯里换上新点的红烛,再进门表演。送灯时原先牌灯里也要先准备好新点的红烛。茶灯队到一个村庄演出,每逢新婚的人家,要“送灯”,寓意“添丁”。
茶灯队到各村演出,一般都当天夜里回家,不在外村住宿。但到龙游县的一些村庄演出,路程较远,头一天就得早上出发,晚上演出到半夜,就赶不回家,因此,就得在当地安排住宿。
茶灯队演出的红包收入,一般都用于演出的开支,主要有添置服装道具、购买每天演出需要的红烛等。结余的经费,一般不分红,留作用于下一年茶灯演出之需。
民间茶灯队都是村里人业余自发组织,冬闲时学习排练,春节期间到各村演出。表演的演员大都是年经人,茶婆和茶女多为姑娘,领队和乐队的人多为男人,且一般年龄稍大一些,也都是村里的一些热心人。年经的姑娘长大就出嫁了,因此茶灯队的人员变动很大。民间茶灯表演也和当时当地的年景密切相关,遇上好年景,茶灯队也好组织,所到演出的村庄的人们也高兴。如遇年景不好,茶灯队就很难组织演出。
如今,遂昌茶灯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当地***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高坪乡中心小学建立了“遂昌茶灯传习基地”,希望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承学习茶灯。县城新建的“昆曲十番古乐坊”,把遂昌茶灯作为旅游文化的传统节目,经常上演。遂昌茶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在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县庙高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