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导演岗位13年后,67岁的洪金宝带着《我的特工爷爷》归来,此时的洪金宝对票房和口碑看得很淡,对得起良心,便足够。
洪金宝回归了,以导演的身份。
上一次,他的名字出现在导演一栏,还是2003年,《卧底威龙》。整整13年,他再未执导筒。
洪金宝说,自己去了美国,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华语电影市场。这是最压抑的一段时期,压抑源自挫败感。作为亚洲电影市场的顶级武打巨星,洪金宝的好莱坞征途并不顺遂,他甚至对电影事业心生厌倦。
远离电影,洪金宝花了很多时间让自己沉浸在佛学和道学中,渴望能寻得答案。忽然有一天,一个念头在心中明晰起来:“世界上最吸引自己的,并非电影所带来的名利荣华,而是电影本身。”
得益于这样的顿悟,洪金宝决定回归,回归电影也回归初心――只做喜欢的事情:“有一段时间心态非常不好,后来我意识到,有一些东西可能是命,别人能得到,自己就不一定。其实做好自己,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
他开始学会拒绝。剧本不感兴趣,直接推掉;剧组里遭遇的不快,直接提出来。“忍三天,我可以。忍三周?或许也行。但是电影一下子要拍六个月,忍六个月?那会要命。”只做喜欢的事情,选择也一下子变简单,洪金宝拒绝了许多三倍薪酬的片约邀请,“命比钱重要得多”。
《我的特工爷爷》剧本送到洪金宝手中时,他做出的判断是:剧本不错、角色适合,并未想过要做导演。后来制作方主动提出希望由他执导,短暂思考后,洪金宝同意了:“因为这个故事我感兴趣,我喜欢。”
对67岁的洪金宝来说,有趣最重要。“现在我是输得起也放得下”,抱着“玩”的心态,他对市场也很坦然,“我用心做了,对得起良心,票房和口碑实际上我不那么在乎。大不了在新的项目里试试别的方法、别的思路。年龄越大,我越明白一个道理,外界的评价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自己唯一能做的无非是对得起良心。我这个年纪,不会有太大欲望了,做事情本身的快乐,超过了事情之外带给我的快乐”。
靠认真和敢拼才能闯荡的江湖
洪金宝的偶像是李小龙,他曾与后者共事,并领会到两点:无论多大牌永远不要有架子、在动作片领域敢拼和愿意付出才可能成功。
他忍不住说起第一次和李小龙见面时的情景。当时的李小龙已经是明星了,兴奋的洪金宝一上来说了句:“你就是李小龙?”或许李小龙误会了他的意思,直接来了句:“怎么?想试试?” 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我的特工爷爷》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情重于动作。
这是洪金宝第一次和李小龙切磋,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还在摆动作的时候,李小龙的腿已经停在了面前。“他很有风度地没打我,但我很清楚,我是花拳绣腿,他是真功夫。”
除了李小龙,洪金宝还反复提及对成龙、李连杰、元彪和吴京的欣赏。在他眼中,这些人的共性是认真、努力、敢拼,这三点共性也恰是洪金宝:“脱下衣服,浑身是伤。”
1966年,洪金宝进入邵氏兄弟影业公司,薪水是60港币/天。他与同事们合租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大屋,月租金180港币。当时的香港,洪金宝的薪水收入已经算高的,可在邵氏,他的起薪还是最低。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洪金宝的功夫是最高的。
为了能拿到更高的薪酬,洪金宝一整天都在拼命赶场,除了演好公司的戏,昵称为“三毛”的洪金宝还接替身的活,帮导演打下手,连推车都做,这样下来,竟能赚到560港币/天。“这些导演都喜欢我,因为我肯干,因为我听话。”洪金宝用“熬”来形容自己的成长历史。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洪金宝清楚,动作电影演员要比一般演员付出更多。只有认真和敢拼,才可能在这一行闯荡,功夫的好坏甚至都不是关键。
认真――被洪金宝视为决定功夫明星成败的基石,更被他看作迈向人生成功的第一要务。他半开玩笑地说:“就算卖臭豆腐,认真卖的人,也会比不认真的更容易成功。”
私下里的洪金宝很幽默,喜欢和同事们嘻嘻哈哈说笑。他很在意剧组气氛的融洽和团结,总是会让助理提前买好饮料和零食,邀请大家来吃。可一旦切换到工作状态,这样的洪金宝就不见了。
他对细节要求极高,哪怕只是从3尺(1米)高的地方跳下,他也会抠演员的动作细节,甚至会为动作不到位大发雷霆:“因为会受伤!别看只有3尺高,也是可能断腿的。”看见演员动作不到位,一定放开嗓门大声嚷嚷。而如果犯错的是“洪家班”成员,脾气就会更大。好在剧组里的人也都清楚,洪金宝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动作对了,火气立马下来。
他非常看重演员的习惯,反复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曾有过近八年武行经历的洪金宝比任何人都了解后辈们的不易,也更清楚身体是动作片演员的本钱。大发雷霆背后是对后辈演员的疼惜和保护。
在洪金宝看来,不会武术可能在拍动作戏时会有一些难度,但是动作电影里的大部分动作都可以通过短期练习学得,关键就看愿不愿意付出。“比如有一些戏,我们会建议不会武术的演员,能否提前一年先练练。”
“其实我是个很纯的人。”洪金宝说,一个人其实不能评价自己,评价需要让外人来做,但他承认自己心里确实一直有着 “仗义大哥”的情怀,对于认真而敢拼的人,他有天然的好感,遇到这样的人,往往会心甘情愿给机会。
洪金宝的古道热肠和仗义仿似天生。下雨天,13岁的洪金宝从戏班下课回来,看到一个小乞丐蹲在路边,二话没说就脱下T恤递给小乞丐,光着上身冒雨回去。成名后,也一样。他设计过一款“洪金宝羽绒服”,用料实在,穿起来很暖。每进入一个新剧组,都有人要,“都会给,就算没货,我也会让助理新做几件送给大家。” 影片中,洪金宝饰演的“爷爷”是一位退休老兵,恰好,洪金宝的年龄与角色相符。
直到今天,洪金宝还是会去街边小店吃一、二十块港币的饭,有时,老街坊看到会说:“三毛,你怎么也来这吃饭?”他都会笑笑回一句:“怎么?我不能来吃?”他说,自己是能过一顿饭十元钱日子的人,还有点“阿Q精神”。
年轻时,有一次身上只剩下1.2港币,已是深夜,没有公交,离家又远,他想也没想就拦住一辆出租车坐了上去,上车后死死盯着计价器,一看跳到1.2港币,就让司机立刻停车:“再走我就没钱了,但是能走一点是一点,哈哈。”
就连父子家庭观,洪金宝也有他的独到认知:“他们都是洪金宝上辈子的债主,所以我这辈子来养他们,还上辈子的钱。”他还要求孩子们用同样的心态面对孙辈。
“就是要换个方法看世界,如果我今天是20岁,我要走的路还很长,那么我可能会考虑很多事情。但如今60多岁的我,只会考虑如何让自己更快乐地活着。”
这些,都让洪金宝在挑选合作者,尤其是新人时,心态更加平和。“我其实已经很少选新人了,如果有新人跟我学,我会直接告诉他们,有一天你们想离开我单干,真的没问题,我培养你们不是为了让你们一直依赖我,而是希望你们走得比我远。”洪金宝从来不会用合同之类的东西把弟子限制住,他希望弟子们能去各个地方闯荡,而不是仅仅限于香港。
对于新人,洪金宝唯一的标准就是“性格要纯,人要好”。他并不看重名气,只希望找到认真而敢拼的人,一如曾经的自己。“我不会把他们培养为单纯的武打人,单纯的武打人路太窄了,我会教他们剧本、动作设计、人物关系设计等等,我希望培养动作片领域方方面面的人,而不是只会武打的人。”
动作片电影的创新在于“小惊喜”
自从1966年踏入电影行业,洪金宝奉为圭臬的就是――动作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动作不能脱离人物性格。
最初,观众们看动作片可能是为了看炫酷的镜头,看一些生活中看不到的高难度动作。而如今,特效并不能挽救动作片,替身更早已不是万金油。“越是过于炫酷、过于匪夷所思的动作,观众越反感。”
一部动作片的好坏,很大程度也是决定于其动作与剧情的搭配程度。洪金宝用自己担任动作指导的电影《三打白骨精》举例子:“虽然巩俐有替身,但如果真让她连续翻100个跟头,观众会不相信这是巩俐做的,从而影响观感。”
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我的特工爷爷》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情重于动作。这也是洪金宝回归后做出的改变。他很清楚,单纯靠精彩动作就能吸引观众的时代已经彻底不再,有深度的人物塑造更容易为动作片增加魅力。
影片中,洪金宝饰演的“爷爷”是一位退休老兵,恰好,洪金宝的年龄与角色相符,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爷爷。设计时,洪金宝就努力让动作符合老兵的形象设定:“适合年轻人打的招数,这个角色就不一定适合。”
一个喜剧色彩很重的角色,如果非要设计生硬、冰冷、粗犷的动作,那么观众就会觉得突兀。不如设计一些讨喜的动作,效果反而可能更好。在早期作品《五福星》中,洪金宝之所以为笑星吴耀汉设计了蛇形的搞笑动作,正是因为人物本身的喜剧色彩。电影上映后,观众很买账,这一设计也成了经典动作。
每次接手新项目,洪金宝都会花很长时间设计人物性格与动作间的关系,让助手收集大量素材,为的就是能够设计出一些不一样的动作。除了基本人物性格和动作设计,还有一种“灵光一现”的设计。这种可遇不可求的设计往往是动作片中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镜头。
“动作片不是科幻片,不真实的动作观众会厌烦。”洪金宝坦言,贪玩的性格帮助了自己。因为贪玩,所以对什么都好奇;因为贪玩,所以喜欢世界各地四处走走,正是如此,许多“灵光一现”的设计就在“贪玩”中产生了。
有一次在菲律宾拍戏时,他看到当地小孩子在玩一种没见过的游戏,觉得很有意思,便学了这个游戏并设计到下一部电影中,观众们也确实被这个游戏桥段所吸引。“因为新鲜,电影就是要给观众新鲜感,让他们看没看过的东西。”
洪金宝越来越觉得,动作片的创新比一般电影更难。因为不论难易程度,各类动作基本都演过了,动作情节创新也比较困难,反而是生活中收集到的“小惊喜”更容易让观众感到新奇。
香港电影死于太过超前
洪金宝并不喜欢打开香港的电视台,因为总有一些老片、老剧在重播,而其中许多前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洪金宝第一次发现电视上有自己认识的人过世时,他非常惊恐。后来,他意识到因为做过童星,所以与许多前辈合作过:“但我真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 洪全宝唯一在意的是口碑,他希望自己最终的口碑是不错的。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拍摄一部动作片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爱情片。动作片大火,大量同题材作品的蜂拥面市,加速了观众的厌烦,随着票房一年不如一年,出品方也开始减少投入。
“市场是现实的,人也是。现在没有人天天苦练功夫,只为了有朝一日成为动作片明星。”洪金宝语气里有一丝伤感,“现在香港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当动作片演员?大家都愿意当歌手。”
目睹了香港电影的崛起、兴盛与沉寂,洪金宝把香港电影式微的原因归结为太过超前。过去几十年,香港电影行业基本把各种类型片、各种可以尝试的东西都试了一遍,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顶级水平,但本地市场过于狭小,观众又太容易在跟风后迅速厌倦,当创新枯竭,就被市场无情抛弃。
“电影都没了,何谈人才?”在洪金宝看来,动作片和喜剧片都是很难的类型,而喜剧动作片难度更大。和当时许多成功电影人一样,洪金宝的创作模式也是从本地生活中取材,再进行艺术创作,这曾让香港电影一度充满了鲜活的气息,充满着人间烟火的智慧。可是近十几年,香港本土的喜剧动作片之所以产量直线下降,很大原因就是市场枯萎导致的人才断档。
好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让洪金宝看到了希望。洪金宝很清楚,相比于好莱坞市场,动作片人才更容易在本土找到机会。他说起自己刚去好莱坞时的场景,尽管会说简单英语,但每次说话时,好莱坞的人总会纠正他的发音或者诟病他的语句:“有一次我生气了,我告诉他们我是来演戏的,不是来当英语老师的。”更重要的是,许多好莱坞电影中的“梗”洪金宝完全无法体会,这就造成了交流的难度。他认为,语言关始终是困住中国电影人攻入好莱坞的第一道难关:“时至今日,好莱坞依然重用在美国长大的华人演员,中国人在好莱坞依然很难出来,语言其实是关键问题。”
而同样的,语言门槛也被洪金宝视为中国本土电影的机会所在。中国人很难在好莱坞找到“地气”,好莱坞电影也不如本土电影更适合中国市场。去年,洪金宝印象深刻的电影是《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看得他哈哈大笑,像这样充满本土笑点的作品,外国人很难拍出来。
虽然已经处于无欲无求的状态,但67岁的洪金宝已经决定,只要还能动,就要一直拍下去。他说,不拍戏时,每天醒来就是想一下中午吃什么,然后再想晚上吃什么或者去哪玩。只有电影,能够让生活真正充实起来。
洪金宝唯一在意的是口碑,他希望自己最终的口碑是不错的。如果今生能有100部作品,那么除了一、两部被评价为马马虎虎外,希望其余都能获得“不错”这样的评价。“我不是电影的神,也不是大师,我只是一个电影工作者,但是我对得起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