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坐落于延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书松村西南面山坡上的书松尼姑寺,是云南省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尼姑寺庙,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享有盛名。
历史渊源
书松尼姑寺,因其坐落于书松村而得名,其真实寺名为塔巴林,意为“修行解脱之园”。据资料显示,该寺修建于清乾隆36年(1772年)。据说是德钦东竹林寺第三世扎塘活佛倡建,并为寺庙修建购买地基。
相传,建寺初期,寺庙里既没有经师,又没有寺主,难以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有一天,两名空行母化身的女子来求拜扎塘活佛为师,扎塘活佛当即同意,两名女子剃度为尼。后来,扎塘活佛还担任尼姑寺主持,一直延续至今。
1987年,经***府批准书松尼姑寺搬迁至东竹林寺旧址,并恢复宗教活动,当时***府补助了3.5万元重建经堂。复建过程中,与叶日尼姑寺合并,建成了现在的书松尼姑寺。
又逢春天
书松尼姑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寺庙尼姑最多时达90人。据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前该寺有尼姑78人,1955年有尼姑85人。“”时期寺庙被毁,尼姑们回乡生产劳动。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民族宗教***策得以恢复落实,对于广大宗教界来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大事喜事,但寺庙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对贫困民族地区来说却是件难事,也是僧尼们燃眉之急的大事。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视察迪庆途径奔子栏时接见了尼姑寺的代表,班禅大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该寺的恢复重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书松尼姑寺恢复重建后,尼姑们相继回寺从事宗教活动,当时仅有尼姑23人。据了解,当时寺庙的条件很差,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通过***府补助、社会布施先恢复修缮能够满足当时佛事活动的两层高的土木结构大殿。同时,建起了简易的僧舍,一间木板隔成的僧舍住4、5个人。1987年12月21日,云南省人民***府宣布书松尼姑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尼姑寺进一步受到了***府的重视和保护。
尼姑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里有很多具有收藏和艺术欣赏价值的佛像和壁画。2005年,迪庆州统战部门对全州藏传佛教佛教寺庙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壁画用矿物质颜料绘制,虽然历经200多年历史岁月,但仍然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确实是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欣赏价值。
现状乐观
2015年5月9日,我驱车到了书松村驻地,从国道214线分插驶入新修的柏油路,前行数千米上坡就到了书松尼姑寺。在我眼前跃然的是宽敞的大殿广场、古老的大殿、崭新的建筑,走进寺庙里面干净整洁,淡淡的檀香味扑鼻而来,感到十分惬意。尼姑们有的在学经,有的在做饭洗衣,有的在做手工艺……
据了解,近年来,各级***、***府扶持了尼姑寺上千万元的建设资金,修建起了崭新的大殿、静室、食堂、厨房等基础设施。三层静室建成于2012年初并投入使用,投资580万元的食堂及室外附属工程是在2013年初建成后使用。2013年8月迪庆相继发生5.1级、5.9级地震,得益于***府新修建的僧舍、加固大殿等,地处震中的尼姑寺有惊无险。
不管新修的静室、食堂,还是加固的大殿,其整体装修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相协调,既做到了美观大方又保持了宗教场所的庄重。来自迪庆州各县和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等地的130多名尼姑在这里清净修行。
目前,书松尼姑寺的所有佛事活动都已全部恢复,几乎每个月都有佛事活动,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斋戒法会和持明长寿修持法会隆重而热烈,聚集了许多信教群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尼姑寺的尼僧们除了遵守教规教义外,还要遵守寺庙制定的众多规章制度,纪律严明。走进大殿的走廊,在墙壁上整齐地挂满了醒目的寺庙民主议事、财务管理、消防管理等规章制度。比如,从严守戒律的角度制定的规章,要求尼姑们不看不利于修行的电视、录像,不可以到婚礼歌舞场所游玩;衣着方面要传统,处世上要特别讲忍让、讲团结。还有规定要求,尼姑们外出时,需结对出门,不能单独出门,这也是传统的习惯。
寺庙是研修佛学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尼姑寺十分注重尼姑的经典研修,要求尼姑们不仅要精通藏文,学习《大藏经》等佛学经典,还要提倡学习汉语和英语。要求全寺尼姑时时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策法规,做到遵纪守法,爱国爱教。多年来,书松尼姑寺的尼姑们也是按照要求,遵纪守法、爱国爱教,为确保藏区社会稳定服务,也得到了***、***府的表彰鼓励。尼姑们向各级***和***府一致表示,她们将发扬“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世”的精神,热爱祖国、循规守法、树立正信、追求和谐、服务社会。
寺庙培养佛学人才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云南佛学院迪庆藏传佛教分院以寺庙为依托在全州开办了7个分院,学员学成后授予初级学衔证书,书松尼姑寺分院是其中之一,***府为尼姑们每人每月发放300元补助。自尼姑寺里开办初级学衔班以来,尼姑们除了平常的学经外,还参加初级学衔班学习藏文基础知识和佛学五部大论等典籍,组织辩经和考试,不断提高尼僧们的佛学造诣,还为佛学院中级学衔班提供生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府的倡导和鼓励下,书松尼姑寺也在不断地尝试开展以寺养寺活动。尼姑们除了学好经文、做好佛事活动外,还学习掌握了一些手艺或者技能,寺庙现有2名尼姑卫生员、2名尼姑裁缝、4名尼姑藏医和医算师,解决了寺内的日常所需。
书松尼姑寺早有尼姑们小病不出寺的传闻。正巧在寺庙里遇到了几位尼姑,其中一位是寺庙的卫生员,名叫鲁茸取追,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知识,平时尼姑们患了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都是由她打点滴***。她说,现在药品有点贵,她手里有时候缺药,难以满足***的需求,希望得到更多的药品,用来及时***尼姑们的常见疾病。
走进围绕大殿的回廊,在三楼回廊上第一次看见尼姑们正在做手工,几个尼姑在裁剪绸缎,一个尼姑用缝纫机在缝制,裁剪、缝制顺当、自若。当问到她们在做什么手工缝制时,她们说在做佛衣和柱饰,她们的寺庙已经装修得富丽堂皇了,但还缺少一些佛衣和柱饰,她们在空闲之余自己缝制佛衣和柱饰,装扮一下经堂的佛像和柱子,是她们份内的事,也能满足一下布施的心愿。
书松尼姑寺以藏医藏药和旅游为主尝试性地开展以寺养寺活动,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提高自养能力。懂医的尼姑们采用西医和藏医相结合为当地群众免费施药治病,服务百姓,不计其数。有手艺的尼姑给群众缝制衣物,得到了信教群众的好评,深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尼僧的家园 书松尼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