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音乐学科,是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奠基石。视唱的音准问题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基础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学好视唱练耳这门音乐学科。在视唱练耳具体教学实践中,变化音的出现又增加了视唱曲的难度,加大了学生把握音准的难度。本文以变化音体系为立足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视唱中音准问题展开教学法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提高学生把握音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变化音;音准;音乐听觉训练;教学法研究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08-02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问题一直是视唱的“生命线”。当我们拿到一首视唱谱时,想要尽可能地唱“准”它,就必须考虑其调式调性、变化音、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如果我们仅仅把视唱谱中的音符看作一个个***的符号的话,那些带变化音记号的音符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经常会干扰我们的视唱。但是音符不是简单的符号,它们的组合是有逻辑的,在一首曲所包含的调式调性中,这些特立独行的变化音所构成的变音体系是“有迹可循”的。变化音和调式调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怎样唱好这些变化音在视唱中是一门大学问,更值得我们探究。
一、调式变音的实质及具有典型意义的变化音
调式变音的实质在于调式中的某一些音向另一些音进行的尖锐化,加剧了某一些音向另一些音的倾向性,形成了新的临时导音的关系。其导入的规律是升高的音级向上作小二度解决;降低的音级向下作下二度解决。如将C自然大调的D音升高半音,就形成了临时导音#D,#D也称为副导音,此#D要求向上进入E,这种#D进入E的半音倾向,就是临时导音(副导音)的向上解决;同理,将D音降低半音,这个bD就是向下的临时导音。
另外,我们知道在自然大调的音级中,Ⅲ级到Ⅳ、Ⅶ级到Ⅰ级就是一个小二度的进行。以C大调为例。F音到E音原本是向下的导音解决,但如果将F音升高半音,使其为#F,这时F的下导入消失,形成反向导入到临时导音#F,并由#F进入G而解决。因此,在调式中,虽然变化音在各调式的任何自然音级上都可以产生,但其中最典型的是以小二度倾向于稳定音级的变化音,也是用得最多的调式变化音。在大调中,这些变化音,有倾向于Ⅰ、Ⅲ、Ⅴ级稳定音级的bⅡ级、#Ⅱ级、#Ⅳ级、bⅥ级。在小调中,同样有bⅡ级、bⅣ级(经常用#Ⅲ级来代替)、#Ⅳ级、#Ⅶ级。
二、视唱作品中调式变音的唱法分析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调式变音的种类虽然我们可以归纳,但它在视唱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同形态的调式变音其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辅助变化音要比经过性变化音容易唱,而带跳进的变化音则是最难唱准的,如例:
从上面的谱例我们可以看出,相同的音高#F在不同的形态中,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按顺序说越往后越大。例(a)的辅变音好唱一些,因为它夹在两个相同的自然音之间,比较容易找准音;(b)中的经过性的变化音是要在练好辅变化音的基础上练习的;之后两个是含跳进的变化音就要比之前的更加有难度。即使在同样的变化音形态中,也有难度的区分,比如都是辅经过音,如例
比如sol-#fa-sol比sol-bla-sol容易唱,是因为sol-#fa-sol可以看成首调概念的do-si-do。但是sol-bla-sol就不容易用首调概念来唱,也就是把#fa看成是sol的临时导音,这样在心理层面也会更容易接受。所以说“任何艺术,任何科学知识,都不能不经过研究而获得”。我们应该针对不同问题,经过研究和分析来确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析掌握了调式变音的难易程度后,我们就能够给学生提供高效率的练习方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有效的练习。从宏观上来讲,应该是按照辅变化音―经过性变化音―含跳进的变化音―半音阶练习这样一个顺序进行,这也符合大部分的视唱练耳教材的编排顺序。
1.辅助变化音的唱法分析。辅助变化音指在相同音高的两个调式自然音之间插入的上方二度或下方二度的变化音,称为辅助变化音(变化助音)。在自然音上方二度的助音称为“上助音”,下方二度的助音称“下助音”通常用“a”标出。从辅助变化音的特点来看,辅助变化音与两端的音是半音关系,即小二度关系,从音乐感知的角度来讲就相当于在钢琴上的自然音级mi-fa-mi和do-si-do的感觉。借助于钢琴对这两组自然变化音的感觉,我们可以找到辅助变化音的倾向性,只有感知它的音的倾向性才有可能唱好这个音。感知时主要是熟悉自然音与变化音之间的半音距离感以及两端自然音是否为同一自然音级,若是,就可以根据音程之间的距离直接在两个相同音高的音之间加入变化音,与两端的音形成半音关系。感知了这个变化音之后,唱好辅助变化音就有据可依了。
2.经过变化音唱法分析。经过变化音指从一个自然音到另一个自然音之间,连续级进(半音或全音)的变化音,称经过变化音,有上行和下行两种形式,通常用“p”标出。经过性变化音要从难易程度上要比辅变化音难一些,因为辅助变化音的两端好像是有个“支架”一样支撑我们去感知变化音的倾向性,而经过性变化音就好像失去“平衡”一样,找不到可以依靠的音去感知它的倾向性。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方法来练习掌握好经过性变化音的。首先要明确变化音的位置,即所谓经过变化音位于哪两个大二度之间。在感知经过变化音的基础上,唱准变化音的关键是记准自然音级的音高和掌握半音的距离感,可以在练好辅助变化音的基础上练***过式变化音。例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顺序来练***过变化音,如例:
要想唱好(3)中的#fa,可以先从(1)的基本音级fa-sol开始,记住自然音级的音高,然后唱(2)的辅助变化音,找到半音之间的关系,最后唱好(3)的经过变化音。
唱好经过变化音主要是练好半音阶,半音阶的基础是要很好地掌握自然音阶,要有调式的平稳感。例如:在唱C自然大调的音阶时,do与sol要唱得平稳,mi与si的倾向性要强,唱的时候应有倾向高的趋势,fa应该向mi靠近。音阶上行与下行时,也有不同之处,要特别注意各个音的音高发展趋势。
唱好自然音阶后,唱半音阶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失去调内自然音级的音级感,只有找准基本音级的稳定感,变化音级的倾向感才能唱好半音阶,否则就很难唱准经过变化音。如前例提到的《春天圆舞曲》中的半音阶下行,我就可以先练习F大调的半音阶下行。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们就可以将大小调的半音阶反复移至各调唱,熟悉了半音阶的结构,搞清楚哪些是自然音级,哪些是变化音级,并唱准这些半音阶,对我们很好地掌握经过性变化音有很大用处。
3.含跳进变化音唱法分析。含跳进的变化音,指从一个自然音到另一个自然音之间,以跳进的方式进行的变化音,称为含跳进的变化音。含跳进的变化音与辅助变化音和进过变化音最大的不同就是:变化音除级进外还有跳进,由于跳进,两音的音程数加大,造成了视唱者内心听觉的盲区,因而出现找不准音的现象。你们如何唱准含跳进的变化音呢?笔者认为要找到一个心里的预先支点,也就是我们提前在心理上有准备,在心理上提前为这个变化音“搭桥”。具体方法是在感知时确定两个自然音的位置,然后确定此变化音与前后两个自然音级的音程关系,要领是记准两个自然音级的音高和掌握变化音与之形成半音关系的自然音级的距离感。从单纯音程的角度上看,如果要唱好do-#fa这个增五度,我们可以先唱do-sol这个纯五度,然后再唱sol--#fa这个小二度,最后唱好这个跳进变化音。这种搭桥法实际上依据了变化音的实质,就是为这个临时变化进行解决。类似于这种方法,在熊克炎主编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视唱练耳教程》(上册)中也有提到“唱准跳进变化音的原则仍是要以其后的解决音(箭头所示之自然音)为音准依据”。即在唱跳进变化音前,应预先有它的解决音和它本身的音高的内心听觉。作为培养内心(即预先)听觉的一个方法步骤,可先临时加唱一个它的解决音。例在下谱例中:
第一、二小节的跳进变化音,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先唱,等有了#F、G音的预先听觉之后,再按原谱唱(去掉临时加的那个音sol)。”
总结:
变化音是视唱练耳中的难点,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变化音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感知它,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唱准变化音。但唱准变化音只是唱好变化音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所有内容,我们不能机械地将变化音抽离出音乐本身,对变化音的分析、还原也只是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认识它。在把握变化音音准的基础上,把这些变化音还原到音乐本来的表达中,要注意视唱中变化音的情感表达。总之,在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多听、多唱、多练习才能更好地把握变化音的音准。
参考文献:
[1]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熊克炎.视唱练耳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