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民俗文化等多方面阐述广东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美学价值。通过从多角度考察其各种特点形式的影响因素,以求在本质上、整体上去理解它和欣赏它。
潮汕民居历史源远流长,它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岭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典型传统民居主要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的建筑形式。
广东省潮汕地区{主要包括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地处中国东南隅,毗邻福建省,南海和台湾海峡在这里交接。东北和西北多山地,东南面海,有很长的海岸线。以韩江为主干流,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海产资源。从气候条件来讲,这里处于亚热带和热带之间,四季气候比较温和。夏季气候炎热,降水丰沛,多台风。所以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都是朝南偏东,以南为主。建筑空间形态特征是内部开敞和外部封闭,阴阳互补。这样冬季就可以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季又可以接受凉爽的南风。屋顶采用硬山做法,有利于防风排水。
因为潮汕地区邻近海洋,所以传统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石材和木材。
在历史上,潮汕人有兵败于楚国的闽越人,有畲族人,还有从中原南迁的“福老”人和客家人。在历史的进展中,唐朝韩愈所广泛传播的中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历代每一个潮汕人。这也使得潮汕民居的规制与国内很多地区的传统民居相似,平面布局为严谨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一般是同祖宗的人住在一起,院子是大家活动的公共空间,白天大家在这里晒东西,晚上大家喜欢聚在一起喝工夫茶、唱潮剧、玩弄乐器、钩花等。院里还有一口井,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大家日常的生活用水全都来自这里,夏天小孩和男人都会直接在井边洗澡,因为传统的民居里面是没有卫生间的。
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下山虎”又名“爬狮”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其布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相似。正屋为三开间居中,中央开间是“大客厅”,两侧各一“大房”;正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为一开间的“厢房”(俗称“伸手”)与“大房”连接;前为高墙,墙上开门。形成“一厅二房二伸手”的平面布局。“下山虎”还有一种形式,它的大门侧升,占去一侧“伸手”位置,称为“单跑师”。
“四点金”即是以前厅――天井――后厅为中轴线,前后厅东西两旁各一房,占据整座大房的四角,故称“四点金”。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如同北京的“四合院”,是明朝京都的建筑风格。“四点金”是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厅大房)和门楼间均为三开间居中轴,中间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正屋和门楼间形成围合,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称为“厝手房”;大门多开于门楼间;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交通整座小院。天井后面就是后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
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居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装饰,自古就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装饰材质也很多,有木雕、石雕、灰塑、嵌瓷等;雕刻内容主要有花果草虫、鱼鸟走兽、山水人物等。
潮汕地区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对外交通方便,很多人从事商业活动,所以经济比较发达。
传统民居除了受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外,潮汕文化对本地建筑的影响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潮汕文化是本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要数风水文化。
潮汕人对于居住环境风水很苛刻,相传唐朝末年,“峦山派”宗师杨救贫定居江西三僚授徒传业,在潮汕一带犹负盛名。无论选地、建新居、还是老屋重修,都要请风水先生去看风水,从朝向、八字、五行还有家里人的生肖等角度做了详尽的分析。比如门前要有水、天井要有适当的过白、厅房要恰当穿插、前种榕后种竹等等。很多人都在屋顶中央种上“海旺”(当地居民的叫法)祈求全家兴旺。房子的背面也不开窗,因为开窗就意味着漏财,但房子一般都有开小天窗。
大门位相的选择也大有讲究,常选择朝向远山或曲折的水流,而避开直冲的道路。各门的设置也不能位于同一直线,否则气会太盛而漏掉。
说到风水,不能不提到符镇之法,人们喜欢把绘有八卦***案的木块挂在大门上,并且贴上神仙符。
潮汕民居的营造法中,白尺法和丈杆法本身也很讲究风水。
潮汕人很崇拜大自然,每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都要奉祀太阳公、灶神、土地神、三山国王、五谷神、树神等等。同时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比如一般民居的厨房设有灶神台,大厅正对大门的地方设有祖宗龛位,龛位的下面是土地神位,而阳台或者自家大门外摆放着太阳公香炉,大门的两边也摆着门神的香炉。
潮汕民居中的风水理论,固然存在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有很多科学的地方。
对传统民居的研究,不能只从形制特点出发,应该从多角度考察其各种特点形式的影响因素,以求在本质上、整体上去理解它和欣赏它。
(作者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映娜,学历:本科,毕业后在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事业,邮编:52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