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一缕春风能带给孩子们一生的春天。
生活中我们可以无穷无尽地享受到美,而审美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学会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发现美、理解美、宣传美、展示美的机会;通过活动教育渗透美,启迪孩子的心智,让他们在愉快的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我校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探索。
课堂:培养学生审美的基本能力
规范的艺术(音乐、美术)教学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选择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器乐“葫芦丝”作为学校的音乐特色项目,课堂上,师生通过学习葫芦丝普及音乐素养,提升审美能力。
葫芦丝音色柔美,时而圆润多情,时而缠绵悠远,时而婉转明快……浸透深厚的傣族文化内涵,既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又深刻地领会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美、意境美、自然美。
器乐进课堂,孩子们能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演及创作简单优美的乐曲,有效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的首要任务是为审美打下初步基础。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文化修养,引导观察生活,体验并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的基础。课堂上,通过学习绘画、手工技巧、利用身边材质进行美术创作,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比如,我们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为自己或他人设计名片,自己选择人物、安排内容、设计版面、分享创意。又如,设计班标、节日贺卡、班级小报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这些内容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活动课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艺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感知,对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开展多个兴趣社团,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广泛参与,合唱队、舞蹈队(民族舞、拉丁舞、儿童舞)、“向阳花”小乐团、语言艺术班、绘画班、手工班、书法班等,都成为孩子们艺术实践活动的乐园。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尽情地体验了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美感源于儿童对生活真挚、美好的情感。在班级合唱团里,孩子们通过合唱训练,提高歌唱技巧,充分感知歌曲的意境美、旋律美、和声美。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的造型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他们带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大课间综合活动以美启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陶冶学生情操;以美健身,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充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对课堂美育的有效补充。
展演:培养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舞台
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举行了大量的艺术展演,如举办葫芦丝表演周、葫芦丝精英赛、葫芦丝自选曲目比赛、葫芦丝年级展示比赛,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达人秀”,为有艺术特长的孩子搭建了展示平台。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全身心地对节目进行艺术创新。参与比赛的过程,就是有效促进审美创造能力提高的过程。
学校还专门为有专长的学生举办个人音乐会。去年底,段抒彤同学就举办了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上,她还演奏了一首自己创作的作品《踏春》。正是在丰富多彩的比赛、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除此之外,每年一度的“童心趣享”美术节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尽情展示的舞台。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五彩画笔,描绘了幸福童年、精彩生活、美丽世界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我校的民族、民间体育特色创建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扬和高度评价。通过学习各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孩子们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他们也学习和了解了相关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发现美、选择美、追求美。
以美育人,寓教于乐,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接受美的熏陶,形成美好的品德习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让艺术的一缕春风带给孩子们一生的春天!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