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咏物诗除了写景写事外,其中还流露着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景与物披上了一种感荡性灵的东西,使人读着不仅实获我心,而且意味无穷。这就是咏物诗歌的妙处。本文举例来谈谈咏物诗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咏物诗 审美特质 体物 喻体 抒情
咏物诗于世间万物的吟咏,或对物感怀,吟咏性情,或借物抒怀,有所寄托,或托物寓意,意蕴深邃;咏物诗,于景意事情外,别有一种思致,必心领神会始得,妙处不在言句上。咏物诗除了写景写事外,其中还流露着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景与物披上了一种“感荡性灵”的东西,使人读着不仅实获我心,而且意味无穷。这就是咏物诗歌的妙处,既有物理特征,体物若即若离;又有事理特征,喻理饶有兴致;还具情理特征,抒情意味深长。
一.体物要求“若即若离”
这是咏物诗的物理特质。“若即若离”就是一种临界美,咏物诗,既要切合咏物,曲尽“物”之妙,又要暗合情韵,直抒“人”之思,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似花还似非花”,花与人不即不离,水融,密不可分,物我一体。所以咏物,有时侧重于绘形,有时侧重于赋神,有时形神兼备。
(一)穷形尽相。着重表现物的外在形式,描写生动,新颖传神,可谓穷形尽相,诚如刘勰所说:“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如骆宾王的《咏鹅》,就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红掌白鹅在绿水中划游高歌的形象;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状写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形态;再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寒,复觉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阑梦醒,冷气砭骨,衾枕生寒,白雪照棂,下雪之久、积雪之深、飘雪之大,诗人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所勾绘的这一场夜雪,不禁使人遥想“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壮观景象。
(二)遗貌取神。不太追求细致刻画,工巧形似,而是重在写物的神态,表现物的内在精神,诗人只是写自己刹那间所感受的物理的气象,有点像中国的写意画。咏物“气韵生动”(谢赫《古画品录》),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柔弱风姿,摇曳娇态,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三)形神兼备。此乃咏物诗之妙境。钱咏《履园谭诗》亦云:“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所谓“不即不离”,就是指“形”与“神”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又渗透了诗人的情思。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于谦的《石灰吟》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石灰就是自己的化身,自己就是石灰的写照。这里再看一首陈亮的《梅花》诗:“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这首诗前四句主要写梅花的“形”:疏枝瘦条,雪积其上,花萼似珠,光彩夺目;一朵先开,吐放清香。由第四句转到后四句,主要写梅花的“神”:梅先天下春,凌雪抗冰霜,清香传天地,规律不可抗。梅花有人品,人品是梅花。
二.喻理可以“饶有兴致”
这是咏物诗的事理特质。以物喻理,饶有兴致。咏物诗通过物事来喻理,既可形象生动地讲清道理,使人容易领会;又能婉转含蓄,意蕴深长,令人回味不尽。其间,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豁然,亦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洞然,更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然,事理通晓,诗理明晰。王安石吟咏石榴:“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兵法“兵不在多而在精”的至理名言,蕴含“以少总多”、“从微见著”的哲理。欧阳修感叹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后反差,两厢对比,点明了一个真理:失去了自由的画眉鸟,即使将它用金笼供养起来,它也没有身在大自然快乐啊!由物及人,人不也是这样吗?人禀七性,应物斯感。感怀亦有不同,物因人而感触异常,人因物而体验迥然。
(一)一而异的理趣。咏同一物表达不同的情志。以唐人三首咏蝉诗为例:虞世南《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三位诗人,一为高官,一为囚徒,一为迁客,各自所处境遇有别,地位、气质不同,因而在诗中寄寓的情感迥异。同为咏梅,词作傲岸,陆游词作料峭,心境不一,赏梅有异。
(二)异而一的理趣。咏同一物表达同一情志。同为咏菊,郑谷与郑思肖在表达不改节操、坚守人格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郑谷的《菊》:“王孙莫把比蓬篙,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用对比的手法写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与他花攀比,借此表达诗人不慕高位、坚守节操的品格。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霜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前两句写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咏不同的物表达同一情志。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笔下的梅花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孤高清傲,高格独标,一袭香馨,默然轻悄。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无别,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
三.抒情讲究“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