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又到了健康体检的高峰期。但是面对反复冗杂的体检项目,究竟自己该做哪项,不需要做哪项,没有半点头绪。化验单上盖着的“阳性”或“阴性”字样,亦或是显示的数字值,更是令人感到一头雾水。是否阳性就是患病,阴性就可以高枕无忧?为什么常常听到有人说,体检时啥事也没有,几个月后却发现患了癌症?体检没事就等于身体健康吗?如何运用体检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呢?
PART1:正确送检化验标本
血液 通常由医务人员采集,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取血时不需要空腹;但做血脂检查、空腹血糖检查时,一定要求空腹,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尿液 以当日凌晨第一次小便为好,因为夜间饮水少,小便浓缩,容易查到各种病理成分;门诊病人可随时留取新鲜小便,及时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留取标本必须放入医院提供的干净容器内。要注意避免经血、白带、粪便污染,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做尿检。做24小时尿检验时,须加防腐剂(由医院提供);做细菌培养时,应取清晨第一次清洁的中段尿(即解小便,前一部分及后一部分都不要,只留取约1毫升的中间部分),置于医院提供的无菌试管中,女性应先清洗外阴后再留取尿标本。
粪便 被检者留取新鲜粪便约5克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由医院提供)内送检;标本中不得混入尿液,且送检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若做隐血试验,检验的前天即应禁食动物血、肝脏及富含叶绿素的食物、铁剂、中药等,以免出现假阳性。
痰液 患者应收集新鲜的痰液,具体做法是:起床刷牙漱口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呼吸道分泌物,并避免口腔、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盛放痰液标本的器皿应用不吸水的,且须加盖;若做细菌培养,需用医院提供的无菌器皿。用于细胞学检查的痰液标本,应取上午9~10时深咳出来的痰(清晨第一口痰在呼吸道停留过久,细胞结构不清,不利检查),并及时送检。挑取痰液时,应尽量挑取带血部分的痰。
PART2:正确看待化验报告
1.化验值高低皆须重视
化验项目报告中显示的数目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化验值。每个化验项目的正常值有一定范围,超过正常值上限或低于正常值下限都属于不正常,说明可能存在某些疾病。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验血查白细胞,如果白细胞数目超过正常值,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害、急性中毒、急性大出血、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如果数目低于正常值,常见于沙门菌感染、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疾病;长期接触铅、汞、苯等,使用抗癌药物,长期接触放射线***后,也可以引起白细胞数降低。
又比如抽血做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虽然多出现在肝炎时,但有时心、脑、肾受损伤时也能升高,甚至感冒,或吃了一些药物也能使转氨酶暂时升高,新近还有报道,吃了被污染的食物也会使转氨酶升高。因此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认为是肝炎。
有的患者很重视化验的高数值,低了却无所谓。如很多人害怕血中胆固醇增高,殊不知低胆固醇血症同样不利。研究发现,血中胆固醇过低可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这是因为胆固醇在维持细胞膜功能上有重要作用,胆固醇缺乏易导致血管脆弱而破裂,特别在血压持续增高时易发生脑出血。胆固醇过低还会影响免***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免***功能,使杀伤癌细胞的功能大大减弱。再者,胆固醇又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者是好胆固醇,对动脉壁积聚的胆固醇起清除作用,数值升高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后者是坏胆固醇,易附于动脉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受到化验技术的影响,化验值会有些误差,所以稍高或稍低时不必斤斤计较。同时,由于化验方法不同,正常值也有所差异;成人与儿童的化验正常值不相同;有些化验值还有男女之别。因此,当您接到化验单时,要仔细对照一下该化验单上标明的正常值范围,必要时咨询医生,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阴性和阳性不可一概而论
化验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有的化验可以“一纸定乾坤”,如痰里找到结核杆菌、血里找到疟原虫、一些组织中找到癌细胞等,即可确诊。有的化验结果标示为阴性和阳性,指实验有无反应,无反应称阴性,有反应称阳性。
患者普通存在着“恐阳症”,只要化验单上出现“阳性”二字,就认为不好而惶恐不安。其实并非如此。
就拿乙型肝炎来说,如果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说明患者已产生了抵抗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个好现象,何惧之有!注射乙肝***苗的目的,就是要出现抗HBs阳性,从而获得免***力而不被乙肝病毒感染。
又如甲胎蛋白(AFP)用于诊断肝癌,准确率一般较高,然而,活动性肝炎和生殖胚胎肿瘤患者也会出现阳性。相反,6%~10%的肝癌患者(尤其是老年)AFP始终为阴性,故也不能因为AFP为阴性而否定肝癌的诊断,还须进行酶学等其他方面的检查,来综合分析判断。
再如,尿妊娠试验阳性的妇女,若其他情况不符合,也不要自认为“有喜”而不就医,绒毛膜上皮癌、侵蚀性葡萄胎及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也会出现阳性,因此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化验单上的阴性和阳性,应结合病情和检查,方可得出正确结论,不可一概而论。
PART3:正确识别粪尿变色
影响粪、尿变色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药物、食物、疾病三大因素。如果您肉眼观察到或化验单上报告了粪、尿变色。首先要注意分析最近是否服用或食用过易致粪尿变色的药物或食物,若无,则应考虑到疾病作祟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如某些贫血患者服用补铁制剂后,可使大便变黑色;服用次碳酸铋钾及含铋的复方制剂(如胃必治、胃得乐、乐得胃)活性炭等,也可使大便变黑;做胃肠钡餐透视,服用钡餐后,大便呈灰白色;服用利福平,大便呈红色;服用含大黄类的药物可使大便呈深黄色。
某些食物也可使粪便“染”上颜色。如多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大便会变绿色;食用大量的西红柿、西瓜等,粪便会变红色。
某些药物对尿液也会有影响。如服用黄连素、核黄素、复合维生素B、四环素等,尿液可变成黄色;服用利福平、磺胺嘧啶、含大黄类制剂等,尿液可呈橙黄色;服用氨基比林、酚酞、苯琥、苯妥英纳等,能使尿液变成红色;服用氯喹、痢特灵,可使尿液呈棕色;服用消炎痛、亚甲蓝,可使尿液变绿色;服用呋喃坦啶、伯氨喹啉、磺胺类,能使尿液变成赤黄或棕色;服用奎宁、可使尿液变成棕黑色。
尿液色泽的深浅常随饮水量、运动、出汗等不同情况或深或浅。如尿液呈灰白色,多为冬季室温较低,尿中磷酸盐和尿酸盐结晶过多所致。
特别提醒
有时大小便颜色的异常,也是药物过量或中毒的信号。如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消炎痛或保泰松,会出现绿色尿或血尿,这可能是由于药物损害肝脏引起的胆绿素血症所致;长时间使用维生素D、庆大霉素可使小便呈红色,是由于肾脏受损引起的血尿;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羟基保泰松及肝素等,对胃肠道均有较强的刺激性,往往引起出血,一旦发现有柏油样大便,应立即停药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