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上对提篮桥监狱的去留非常关注,对监狱的历史及其曾经囚禁过的人物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笔者在提篮桥监狱及其同一大院内的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机关工作了近40年,这里,对旧提篮桥监狱女监的情况作一简述。
历史沿革
启用于1903年5月的提篮桥监狱,最初仅收押男犯。从1905年1月4日起开始收押女犯,当年累计收押女犯302人。女囚室设在狱内3层高的“E”监内。该楼坐南朝北,每层12间监舍,共计36间。1906年提篮桥监狱停止接收女犯,同年11月3日,最后一名女犯刑满出狱。以后三十多年内,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女犯全部由北浙江路的会审公廨女监收押。当时轰动一时的“黎黄氏案”的女犯就关押在北浙江路。1943年8月,汪伪***府派员管理提篮桥监狱后,监狱又恢复收押女犯,在当时的孝监、爱监、平监(即今天的2、4、8监)先后关押过女犯。由于女监附属在男监中,一个大门进出,在管理上也带来诸多不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府委派上海高等法院筹备处专员徐砥平任典狱长。他在时任上海高等法院院长郭云观的策划下,决定撤销附属在监狱内的女监,利用原专押外国籍犯的西人监女监,单独设置了一座女子监狱——上海监狱第一分监。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全称司法行***部直辖上海监狱第一分监,位于今长阳路111号,系一幢4层楼监楼,此处原为提篮桥监狱的“西人监”女犯区,关押过少量的外国籍女犯。1943年7月在日伪时期曾被日本驻沪领事馆借用,抗战胜利后归还监狱。上海监狱第一分监管理人员全部为女性,1945年12月25日启用,该楼4层高,建筑面积810平方米,1楼为办公室、教诲室、接见室、传达室、盥洗室、储藏室等;2楼为医务室、病犯休息室、储藏室、洗涤室和羁押室,另有防暴监房(即橡皮监)1间,主要关押精神病犯;3楼为监舍,共12间,各间监室设有抽水马桶;4楼为生产工场和炊场;房顶(平台)四周围有丈高之铁栅,为犯人的运动场。这幢监楼旁有空地一块,四周种花木,中间辟菜园,约2亩,它从长阳路147号一大门进入后,从左侧大门进入。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在管理上很严格,工作时必须穿着统一的制服,夏装为斜纹布,米黄色,另发裙子;冬装的衣料为麻袋呢,深藏青色。工作人员的上衣前胸须佩戴白底蓝字的“司法行***部直辖第一分监”的徽章。科室人员不得随便到监舍去,女看守也不准随便进入办公室。女看守进出监狱,由分监长负责对她们进行搜身,防止为犯人夹带物品;女职员(女监办公室管理人员)进出监狱不用抄身。在上海监狱第一分监,管理人员基本上分为两种,女看守要在监狱里轮流上夜班,在监舍内日夜巡查,第二天休息。女职员不上夜班,她们是白天上班。与第一分监相邻的提篮桥监狱的男性管理人员也不准进入女监,包括其行***办公区域。每天为第一分监送菜、送食品的男员工也只能到门口止步。上海第一分监成了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1945年底,上海监狱第一分监有管理人员37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女性,其中分监长1人,课长、雇员各3人,看守长、监丁各2人,教诲师、教师、作业导师、统计员、会计员、会计室书记官、会计室雇员、人事管理员各1人,看守18人。1947年改为五课(教化、卫生、作业、警卫、总务课),两室(人事、会计室);1948年又改为四课(总务、警卫、作业、教化)两室(会计、医务)。第一分监最初属上海高等法院管辖,1947年改为由部辖上海监狱(提篮桥监狱)领导。从1945年12月到1949年5月,陈咏声(湖南长沙人,毕业于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美国伯纳大学),狄润君(江苏溧阳人,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柯俊杰(江西瑞昌人,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先后任分监长。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看守中还有一名中共女***员,叫张仪眀,1930年生,江苏邳县人,1946年由监狱地下***支部书记赵英盛介绍入***。后来她的***员身份暴露,组织上就把她送到苏北***区,1949年5月,上海***后,她随上海市***事管制委员会监狱接管专员毛荣光等人一起接管旧提篮桥监狱。1950年初,上海在苏北大丰建立劳改农场,她积极报名去了条件非常艰苦的苏北大丰工作,1952年农场划归江苏管理的时候(后来农场又划归上海),她调回上海,先后在上海文艺医院和上海***书馆工作,时受到冲击,目前仍健在。多年前,我曾对她作过多次采访。
犯人收押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从1945年12月启用,到年底收押女犯94人。次年,收押的女犯,多数为***、***之犯,此外,还有杀人犯、***犯以及其他刑事犯。据1946年5月1日统计,第一分监新收女犯中有犯59人、***犯10人、杀人犯4人、盗窃犯5人、伤人致死犯1人,其他刑事犯4人。在监女犯大多数是中青年,其中20—40岁占62%,绝大多数女犯不识字,初小文化程度占31%,高小文化程度占9%,初中以上文化的没有。
1946年累计收押女犯1468人(其中已决犯1374人,未决犯94人),整个监舍显得十分拥挤,甚至在监房走道上也住满了犯人。当时女监还允许收押怀孕的女犯,女犯在监内可以请医生接生,同时还允许女犯携带孩童。当年1月,第一分监共养育幼儿8名。
女监在押人犯案由各异,、杀人、盗窃、***均有。其中社会影响较大的有:汪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之妻叶吉卿和汪伪76号特工总部骨干吴世宝之妻佘爱珍,电影女演员夏佩珍、***裳,还有上海新昌路酱园弄谋杀亲夫分尸13刀藏在皮箱内而轰动一时的詹周氏(***后被安置在苏北上海农场)。1948年年底,第一分监在押女犯209人,其中普通刑事犯18人、特种刑事犯185人、寄押***事犯6人。1949年5月28日,由上海市***管会派员接管,接管时有女犯56人。
狱***管理
民国时期上海第一分监的女犯,入监后必须穿囚服,均为民国时期女人穿的大襟衣服,夏装为浅灰色,冬装为深灰色,女犯的后背上每人缝有一块菱形的“番号布”,上面有一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编号。女犯入监后,管理人员一般不叫她们的姓名,而叫其番号。女犯每月可以向亲属发信一封;与家属会见一次,每次一般为20—30分钟左右,会见时允许家属带入不易变质的大头菜、豆瓣酱等食品。女犯的伙食为一天两顿。
第一分监对女犯的教诲分为出入监教诲、个别教诲、集合教诲等项目。她们对女犯的教诲工作每周均有记录,如1947年9月8至14日,管理人员对女犯实行工场教诲275人,书信教诲9人,类别教诲85人,惩罚教诲11人,出监教诲3人,临床教诲15人,疾病教诲44人,服役教诲1人,接见教诲33人,平均每日受教育者48人。9月15至21日,对女犯实行出监教诲3人,入监教诲6人,类别教诲86人,特别教诲27人,临床教诲49人,疾病教诲27人,书信教诲14人,工场教诲126人,接见教诲41人,平均每日受教育者约50人。9月22至28日,对女犯实行类别教诲94人,临床教诲17人,书信教诲11人,特别教诲31人,工场教诲148人,入监教诲17人,出监教诲2人,接见教诲47人,平均每日受教育者42人。
上海监狱第一分监对女犯文化教育,有一时期每日2小时,课本选用国文、算术、常识混合读本。1948年12月,全监不识字女犯19人,经过参加文化班学习,出监时达到小学一二年级的11人,达到小学三四年级的8人。
第一分监还在有限的场地内组织女犯进行生产作业,以室内劳动和手工艺劳动为主。1947年,女犯劳动作业项目分为若干部门,具体有缝纫部:分中、西成衣。初学中装时,由缀手套、锁围巾、制粉扑等项目入门,进而裁缝单夹布衣裤,渐及绸缎呢绒等西装成衣。编织部:编织绒线,有平针、织花之别。初学平针,继学织花;先织内衣,继织外套,再进而教以多色镶嵌及挑花、绣花。粉扑部:粉扑系鼎丰粉扑厂所委托,为初学缝纫及年龄较大、反应较慢的而设。念珠部:此项念珠,为天主教徒所用,系中西书室所委托。刺绣部:技术熟练者有数人。糊盒部:糊盒工场,专为一般年老视力不好者所设。园艺牧畜:新开空地一块,栽种四季应时蔬菜。对参加劳动的女犯,根据工作量完成的情况,有一定的奖励。据当年的管理人员回忆,女监在押的詹周氏,因谋杀亲夫轰动上海,想不到她的刺绣手艺却十分精湛,她绣的花相当好,针针细腻,栩栩如生。
1945年12月上海监狱第一分监成立后,上海的宗教组织曾派人到分监,对部分女犯的家庭状况及将来出狱后的去向出路作过调查。1946年该公教进行会通过上海高等法院,在南市虹桥弄天佑里1号成立“上海妇女出监人保护会”,并订立《章程》对出狱人开展一定工作。此外,上海基督教慕尔堂、、仁济堂、佛教会等宗教组织到上海监狱第一分监进行布道、传教。在圣诞节,耶稣教徒进监传教,并发给女犯少量食品。
1948年初,由于监狱经费匮乏,女犯寒衣、棉被紧缺,上海第一分监曾通过上海文艺界的滑稽演员姚慕双、周柏春、笑嘻嘻、筱快乐等联合“九九民生电台”于2月13日上午10时到午夜12时,为女犯发起“空中捐募寒衣棉被活动”。在该募捐活动中,上海的文艺团体“三五一三社”的歌星乐师、筱快乐剧团的演职人员也做了不少工作,事后募集到寒衣105套、棉被61条。第一分监在上海久大企业公司总经理的赞助下,在同年3月16日的《新闻报》刊登“鸣谢启事”并刊登捐募寒衣、棉被的单位、个人和物品数量。
几句后话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管会派员接管了时称司法行***部直辖上海监狱(即提篮桥监狱)和上海监狱第一分监。后来经过清理、整顿和改造,同年9月21日挂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第一分监建制撤销,并入提篮桥监狱,作为监狱的一个下属部门。之妻陈璧君,自1949年7月1日起,从苏州监狱移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女监,1959年6月17***在狱中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近10年。上海***以后,女犯的关押处,除了提篮桥监狱以外,还有位于苏北大丰的上海农场(1950年至1964年)和位于安徽的白茅岭农场(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上海地区监狱系统布局的调整,更有利于犯人的改造教育,上海市女子监狱于1995年9月在松江区泗泾镇新南路建造,1996年10月启用,原先关押于提篮桥监狱的女犯绝大部分移押到女子监狱。
原上海监狱第一分监的所在大楼,***初期作为上海人民法院的临时法庭,审理有关案件。20世纪50至70年代,该大楼为上海第三劳改管教队使用,80年代初期,该大楼曾是关押“”在上海的余***徐景贤、王秀珍、陈阿大、潘国平、叶昌明等人的地方。后来为《上海劳改劳教工作通讯》的编辑部、局基建办等办公地点。90年代经过整修,由原来的4层加到5层,改为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机关的办公场所之一。在其一侧又新建了一幢9层的办公楼,两幢大楼之间可联通。如果仔细观察,由于新、老两幢大楼的楼层略有高低,各楼面的衔接处,并不处于一个水平面,所以多了几级阶梯。
从一定意义上讲,监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特殊窗口,那么女子监狱更是“窗口”中的“窗口”,更引起世人的关注。从这窗口中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因素的内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国时期的提篮桥监狱女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