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体里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女人;她育有3个优秀儿女,却有二段不堪回首的婚姻;她是中国第一个回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却在10年后重返上海;她是一个卖春卷的小商人,却奇迹般地成为世界第三大钻石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她是唯一至今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又是一位坚强慈爱的中国母亲。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记录着中以两国人民绵延不断的真挚友谊。
她42岁受到了以色列***的接见
1950年,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一个长着犹太人特有的大眼睛的漂亮女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位苏北农村的女子。父亲给女儿起名叫沙拉。
1956年,他们举家搬到了上海复兴中路642号犹太人联合会会所居住。童年的沙拉是幸福的,在联合会三层的洋楼里,她享受着父亲的慈爱,她和邻家的小朋友一样接受了许多共产主义教育,她读著作,听英雄故事,学愚公移山精神。
沙拉的父亲在大名路242号开了一家商铺做小生意,生活过得还算安稳,当时的上海***府还给予他们每月70元的犹太人补助金。
1962年4月,沙拉的父亲因病去世。父亲的去世使她失去了家庭温暖。沙拉的生母在她很小时就改嫁他人,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失去父亲的沙拉回到母亲身边时,母女之间竟然已形同陌路。沙拉说:“我母亲总认为我这张外国人的脸,给她带来很多麻烦。”母亲不会养一个白吃饭的人,所以,初中都没有念完的沙拉成了上海铜厂一名靠体力吃饭的女工。
长大后的沙拉幻想着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再一次被捉弄了。她的第一个丈夫婚后不久就被发现生活不检点,沙拉只好离开他。这次短暂的婚姻,留给了沙拉一个儿子。而正是因为这个孩子,沙拉的第二次婚姻在坚持了10年之后,也终于宣告结束,这一次,又留下了两个孩子。沙拉说:“人家不愿意接受我跟别的男人生下的孩子,我非常矛盾和痛苦。在情绪最低潮的时候,我几乎想自杀。”
在那个特殊年代,一半的犹太血统使沙拉失去了亲情和爱情。绝望的沙拉开始思念她的另一个家乡。
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了。沙拉用最隆重的方式庆祝了这个日子。在沙拉42岁这一年,她踏上了“寻根”之旅。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或许是最后一个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回到以色列,她受到了当时的以色列***拉宾的接见。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然而,沙拉没想到的是自己来到了一个充满硝烟的国度。由于巴以冲突升级,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沙拉所在的特拉维夫市。那时的特拉维夫到处可见挂在墙上的人的肢体,有好几次,沙拉都是死里逃生。有时下公交车没多久,身后的公交车就爆炸了,但倔强的沙拉渐渐习惯了这种动荡。
她成了以色列名人
1993年5月,沙拉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把3个孩子从上海接到了身边,从这一天起,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人地生疏的沙拉没有特别的技能,但颇具商业天赋的她马上想起了她在上海看到的绝活――包春卷。
沙拉说:“我做坏了很多春卷,当打出第一张春卷皮的时候,我真的是又难过又开心。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上海人说的千金小姐,自己找了一个饭碗。那时掉下的眼泪,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第一张春卷皮给沙拉增添了自信心,靠着这个手艺,她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孩子,而且还赚了很多钱。
到了以色列以后,沙拉依旧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就来春卷摊前玩耍。
一天,当3个孩子像往常一样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沙拉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没用。”
邻居的话很伤人,沙拉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沙拉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沙拉说:“孩子睡着后,我会偷偷掉眼泪,但孩子醒来后,我会和他们一起唱歌,告诉他们明天会比今天好。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人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必须被人照顾的权利,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沙拉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沙拉更容易接受这种犹太人的生活法则。于是,沙拉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沙拉给了孩子们赚钱的机会,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20个,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放学回来以后,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块,每人可以品尝一小块。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沙拉的意料之中,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她的想象。她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以前只会黏着她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犹太商人。
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孩子们都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母亲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沙拉半信半疑地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她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
家里的资产越来越多的时候,她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一家中国餐厅。沙拉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餐厅越来越有名气,沙拉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沙拉再一次获得以色列***拉宾的接见后,她成了以色列的名人。
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沙拉又让他们去当兵。从部队出来后,二儿子杰瑞现在在以色列做钻石生意,成了身价千万的富翁。大儿子以华现就职于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在香港分公司工作。
她回到中国,
用感恩的心来报答故乡人民
沙拉有着浓浓的中国乡情,从中国回到以色列,这些年来她又多次搬迁,但她始终将《语录》和一套《选集》带在身边。1997年2月19日,***同志逝世那天,她带着3个孩子驱车300公里赶到中国驻以大使馆,在***的灵堂前深情地献上了一束鲜花,以寄托她对中国伟人的哀思。
当她看到在以色列的中国劳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之时,看到中国打工者遇到生活困难或遭遇不幸时,她都会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因而受到中国驻以大使馆的感谢和以色列司法部门的嘉奖,于是沙拉在犹太人和华人中就有了两个亲切的称呼:“闲事大妈”和“沙拉大姐”。她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生命中有着中国人的血脉,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啊!”
沙拉的才干和特有的中国情结,受到了许多以色列人士的关注。在以色列生活的10年中,沙拉曾无偿地为以色列司法部和移民局作翻译,先后帮助过上千名在那里的华人,为他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沙拉的真诚打动了拥有百年历史的罗斯蒂克兄弟钻石有限公司老板, 2002年,这家世界著名的钻石公司全权委托她作为该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于是她离开上海10年之后,又重返故土。
现在成了国际钻石公司的中国代表,沙拉觉得自己终于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轨道,她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上海。由于她胸中的中国情愫,她特意选择在她原来居住过的地区上海浦东居住。在气势恢宏、富商云集的上海金茂大厦,沙拉有了专用办公室。
沙拉是个热心肠的人,别看现在年纪大了,可在社区里、街道上,她碰到什么不平的事情都要管。百姓们赞誉沙拉热情、正直,敢为民请命。
沙拉经常为群众的生活琐事奔波操劳,有时甚至带着保姆拎着水桶给小区的绿化地带浇水护花,她还成了浦东某医院的“荣誉职工”兼义务工。说来让人难以置信,医院碰到难题就会想到沙拉。因为再有情绪的病人,只要她出面劝说,总能破涕为笑;再激烈的矛盾,经她协调双方常常会握手言欢。
2008年3月7日,在虹口区曲阳社区的居住地,沙拉还对社区5户困难家庭进行了捐助。沙拉特别懂得感恩,热爱中国,乐于助人,为中以两国人民架设了友谊的桥梁。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沙拉一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沙拉说,在中国她最喜欢的歌是《歌唱祖国》,因为那表达了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对祖国由衷的感恩之情。
返回故乡后,沙拉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她嫁给了一名大学教师,苦日子终于结束了。2008年8月30日,沙拉兴奋地告诉人们:她拥有了中国的身份证。
如今的沙拉就像其他上海妇女一样平静安宁地过着琐碎的日子,她很知足。她深情地说:“我选择中国,我想将整个身心和智慧为她付出;我选择中国,我愿做中国大地上一棵努力成长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责编/紫君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沙拉:一位以色列女子的中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