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油盐饭》若是进不了诗歌史,那简直是天理不容!”以《天行者》一书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刘醒龙如是说。
是什么让大作家言之铮铮,发出如此感慨?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刘醒龙因事逗留在大别山腹地一个普通小镇上,在与村人交谈时,无意中听到一位老人朗诵了一首诗。诗很短,明白如话,听完诗的最后一句,刘醒龙的泪水竟然夺眶而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首诗在他心中扎下深根,直到他在《天行者》中深情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并恰当地引用了这首诗,情感才得到缓慢的释放。
刘醒龙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因为在不同的文学场合,他都提到了这首诗,使一些人对此关注起来。可笑的是,经常有人打来电话,申明自己就是那首小诗的作者。刘醒龙一概置之不理。但2002年某天,一位男子先是写信,后又打来电话,非常谨慎小心地陈述,说那诗是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写的,并不断给出相应的解释,以证明自己的真诚。这次,刘醒龙说,不是你写的。
实际上,刘醒龙与那位老人攀谈时,虽然不知道诗作者的姓名,但对其略有了解:那是一位鄂西山区的女孩,非常勤快懂事的女孩,因为家穷,因为母亲多病,她能品尝到的最好的美味就是油盐饭,后来母亲不幸病逝,女孩含泪写成这首诗,并从此挑起家庭的重担。更不幸的是,这位女孩竟然在18岁那年遭遇车祸身亡,她的那首诗从此被村民们口口相传。
悲痛的人生,让人疼痛的乡村故事。素有乡土情结的作家刘醒龙始终放不下这首诗。一次在鄂东浠水河畔,他再一次在讲座中介绍并朗诵了这首诗,全场无数听众哽咽而泪下。会后,得知县文化馆守门的老人旁听了讲座后,竟然失控地当街痛哭,泪流不止。原来,《一碗油盐饭》勾起了老人伤心的回忆:老人夫妇原有一个儿子,特别喜欢吃油盐饭,后来儿子不幸早逝,老两口每年清明必会到坟前给儿子送上一碗油盐饭。
2004年3月,刘醒龙应邀到法国巴黎参加法中文化年中国文学周活动。在一个关于乡村文学的讲座上,刘醒龙面对异国的学者与听众,再次讲到了这首诗。真诚的感情是不分国界的,讲台上的他,清晰地看到一行行泪水在这些蓝眼高鼻白皮肤的人们脸上流淌。担任同声翻译的加拿大老人,哽咽着几乎翻译不下去了。演讲结束后,曾为已故中国国家******当过同声翻译的这位加拿大老人,一定要刘醒龙将这首诗用汉语写下来,他要用心珍藏。
刘醒龙说,“我从未读过也从未见过只用如此简单的形式,就表现出强大的震撼力与穿透力的艺术作品。那么平凡的文字却能负载一个母亲的全部生命质量。”
《一碗油盐饭》,全诗只有简单的52个字:
前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
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摘自《鄂东晚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刘醒龙的“油盐饭”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