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动手――动脑”教学理论精髓、教师自我效能感涵义的基础上制定了评价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预试量表。对该量表采用SPSS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表明该量表在信度上是可靠的,在结构上是合理的。
关键词:动手――动脑; 教师; 自我效能感;量表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1-0035-04中***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高一浪,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化,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策略和学生的重新审视,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对教师自我效能感宏观上的描述,缺乏对具体教学领域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与评价。“动手――动脑”(hands-on,minds-on)[1]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具体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自我效能感进行有效的测量与评价,会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课程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 “动手――动脑”教学的特点
“动手―动脑”教学以主题展开。主题包括概念性理解,解释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和现象,通过参与课堂讨论, 合作小组等解决问题;科学技术的使用,包括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动手―动脑”活动包括学生动脑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结论、总结经验等,也包括大量的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它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问题――假设――实验、调查――结论――表达、交流――拓展与迁移。例如在探究碘遇淀粉变蓝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配制淀粉溶液,然后检验。虽然实验非常简单,但很多学生都没有得到碘遇淀粉变蓝的实验现象。为什么?学生自觉组成小组认真讨论,动脑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淀粉出了问题?得到的产物不是碘单质?经过大量的动手实验探究才明白原来配制的淀粉溶液有问题。在常温情况下淀粉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用这样的淀粉溶液检验当然得不出正确结论。配制淀粉时应该加热,使淀粉大量溶解在溶液中,即使温度降低后一部分淀粉会变成颗粒状,附在试管壁上,但溶解的淀粉还是增加了。用这样的淀粉溶液检验,得出了正确结论。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了关于碘遇淀粉变蓝实验设计、操作的大量成功与失败经验。
1.2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 在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认知心理学概念,表示一个人对自己完成复杂任务能力的信任程度,是一个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它和下面因素相关[2]:(1)个体能够判断如何组织和采取行动达到远期目标。远期目标是模糊的、难以预料的、多元的。个体心中对远期目标能够整体把握、认识,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目标,并且能够根据目标设计好行动策略,更好地实现目标。(2)自我效能感帮助个体预言未来的成绩。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高,对待特殊任务将会持之以恒,不断地去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增强。相反,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人稍做努力之后,很容易放弃,甚至回避任务。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3]。自我效能感理论不仅被用在心理学领域,而且也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在不同领域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在教学领域中自我效能感包括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国内外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4]。
1.3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虽然对教师效能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它的定义还是处于百家争鸣状态。Gibson和Dembo将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5]。他们认为教师教学效能包括教师个人教学效能和一般教学效能。一般教学效能反映的是结果预期。表明教师相信自己能控制环境的程度,既不管学生处在何种家庭背景、智力水平、学校环境中,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反映了效能预期。 表明教师影响学生正面改变能力的一种评价[6]。洪秀敏等人指出:教师效能感是教师的一种自我信念和心理感受,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思维。它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不同的教学领域教师自我效能感表现是有差异的,它的评价标准也是有区别的。在“动手――动脑”教学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往往低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因为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力***使学生达到“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试***探讨“动手――动脑”教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制得能够评估教师“动手――动脑”教学效能感量表。为进一步评价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效能感提供工具和支撑。本研究被试来自锦州市三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的教师。发放问卷100份,获得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88%。
2量表的编制
2.1方法
在编制量表之前先向教师介绍“动手――动脑”教学的基本思想、理念,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该模式。一学期之后,结合谈话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虽然本评价是针对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但在具体“动手――动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等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调查获知影响教师“动手――动脑”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自己对“动手――动脑”教学理念的理解;是否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备课是否细致认真;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等。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主要因素有对教师的偏爱程度;对学科是否感兴趣;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在上面谈话调查的基础上,参考Enochs 和Riggs在1990年制定的科学教学效能感测量表简称(STEBI B),同时根据辛涛等人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制定了评价“动手――动脑”教学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本评价量表共25项。1―9为“动手――动脑”教学的一般教学效能感(GTE),10―25为“动手――动脑”教学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TE)。每一个题目都采用Likert式五等分记分。教师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 、“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选项中选择适合自己想法的答案。“非常同意”为5分、“同意”为4分、“不确定”为3分、“不同意”为2分、“非常不同意”为1分。被试者得分越高,说明在“动手――动脑”教学中效能感越高,驾御课堂的能力越强,课堂教学效果越好。
2.2预试量表的内容
预试量表的内容分成PTE和GTE两部分,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3统计分析
对所获得的资料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检测信度与效度。预试量表的信度可用Cronbach α系数分析各题项的内在一致性,量表的可靠性。效度可用因素分析法来检测,分析量表的结构、所用测量方法的有效性等。
3.1 信度分析
在整份量表中把题目与因素的校正后相关系数小于0.2者题目删除。经过该项分析,GTE中的第4题系数值为0.134,删掉;PTE中24题系数值为0.167,删掉。GTE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51,PTE的Cronbach α系数为0.523,整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9,题目内部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选题目能够测量与评价教师在“动手――动脑”教学中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见表1。
3.2效度分析
在对量表进行因素效度分析时主要检测结构效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检测获得KMO值(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和 Bartlett's Test(Bartlett's 检验)值。KMO是衡量变量之间共同因素的,KMO值越大,说明变量之间的共性越大。KMO>大于0.5,表示能够进行因素分析。本次检验KMO为0.866,大于0.5,说明各因素之间具有较大的共性,适合用因素分析法。Bartlett's球形检验X2值为1848.045,自由度(df)为253,同样说明适合用因素分析法检测。见表2。此量表的结构是合理的。第一部分题目能够检测 “动手――动脑”教学的一般教学效能感(GTE),第二部分题目也能反映“动手――动脑”教学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TE)。
当然本人对于“动手――动脑”教学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研究还很浅薄。被试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量表测试范围不够大,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有效性检测等。旨在对教师开展“动手――动脑”教学提供自我效能感水平上的量化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提供参考和支撑。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Robert E. Bleicher,Joan Lindgren,Success in Science Learning and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ing Self-Efficacy,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005,16,205-225.
[2] 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yReview,1977,84(2),191-215.
[3] 同2.
[4]洪秀敏,庞丽娟. 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结构与特征[J]. 教育科学,2006,8,22 (4),45-46.
[5]GibsonS,DemboM.Teacherefficacy:Aconstruct validation[J],Jour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1984,76:569-582.
[6] 吴国来,白学***,沈德立.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12,4,(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动手――动脑”教学中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