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有幸获得了韬奋新闻奖,这是组织关怀的结果,是报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是我们团队全体人员长期团结奋斗的结果。经过20年的倾力打造,《齐鲁晚报》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许多同志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韬奋奖这个荣誉,既属于我自己,更属于集体。
通过奉献社会、恪尽社会责任,来成就自我、实现个人价值,是齐鲁晚报团队一贯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我对其中的内涵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
1984年,我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省直机关,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在机关里,我入***、升职,成为后备干部,一切进行得正常而顺利。但是,我和社会上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一直满怀着强烈的新闻理想,憧憬着能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于是在1994年,我主动放弃了机关干部的身份、放弃了与这个身份相伴随的宽敞住房、公费医疗以及行***级别等待遇,成为齐鲁晚报的一名招聘记者。那一年,我已经33岁。
进入报社后,重打锣鼓另开戏,一切从零开始。在晚报做记者,首先要多跑。我借了亲戚6000多元钱,买了一辆摩托车,从此,我便与这辆车形影不离,跑工厂、跑学校、跑街道,千方百计地抢抓新闻,较长时间保持着写稿数量与获奖数量名列前茅的纪录。
那段时间,我还给自己定下了一条“歇马不歇人”的原则,叫做“有新闻则写新闻,没有新闻写评论,不写评论写论文,保证歇马不歇人”。除新闻采写之外,评论、随笔甚至小说等各种题材都不断出现在报端。我曾开过个人杂谈专栏“有话郝说”,每周一篇;也曾连续发过10多个整版的“故事新编”,受到读者的喜爱。我特别注意边工作边思考边研究,一有心得体会就写出来,先后发表业务论文60余篇,亲自撰写或参与编辑***书40余部。
因为我的这种执著精神,非常符合报社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入报社第二年,我就成为首席记者,第三年成为部门副主任,第四年成为部门主任,第五年成为编委兼周刊中心主编,第七年成为齐鲁晚报的总编辑。此后,又有一系列的职务、奖励与荣誉落到我的身上,像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董事长、全国新闻出版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之类。实践让我真切地体会到,珍惜机会,牢记理想,以所在媒体为平台,付出,坚持付出,坚持创造性地付出,当我们的社会责任尽到了,社会自然就会承认我们的个人价值。
其实,作为新闻工作者,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尊重,就是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一个承担着很大社会责任的职业。然而,名义上承担责任,并不等于真正尽到责任。比如这些年来,各新闻媒体都在不断地招聘人员,应聘者几乎都会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在正式工作以后,却看不出有什么社会责任感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同志把“当上记者”和“尽到责任”简单地画上了等号,错误地以为当上了记者就等于尽到社会责任了,而没有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要真正把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得努力,得奉献,得执著,得苦干、实干加巧干,得扑下身子写好稿、编好版、办好报纸。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在成为部门主任以后,我意识到,搞好新闻策划,应该是部门主任的首要职责所在。为此,我还提出了一个“靠奉献树威信,靠策划尽责任”的主任工作要领。那段时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策划当中,几近痴迷。从1996年起,我坚持每周都搞一个重头策划,连续近两年时间,一周也没落下,像“招标进药起波澜”、“兵分十路看文明”、“美国老人龙山寻根记”、“负心郎追踪”等系列报道与专版,都引起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我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论文《策划,乃部门主任的首要任务》,发表后在业内引起了共鸣。我在周刊中心担任主编时,策划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和专版,后来被5家出版社先后结集出版,畅销一时。1999年我执行策划的《国庆百版特刊》,第一次让齐鲁晚报的发行量突破百万份大关。
这种策划情结一直延续至今,丝毫未减。这些年,齐鲁晚报的许多重大新闻策划,或是我点题、或是我参与。我在亲自策划的同时,更注重激励大家都要树立强烈的策划意识,以此来增强报纸的独家性和竞争力。在齐鲁晚报,每年都要评选十大优秀新闻策划,每个优秀策划奖金高达两三万元;同时还要求策划者写出策划的起因、策划的实施过程和策划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及策划的体会,然后作为劳动成果正式结集出版。
2000年,我成为齐鲁晚报的总编辑。职务高了,责任自然也更重了。第一,职工拥护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我得对这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愉快、生活幸福负责;第二,报业集团***把一份事业交给我,我得为这份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负责;第三,我是一张报纸的主要负责人,这张报纸每天有上百万的发行量,有数百万的阅读者,我们的***要用这张报纸正确引导人民大众,我们的人民大众要从这张报纸上获得有用信息,我得对***和人民负责。这些社会责任汇总起来,就是要求我和我的团队必须做好报纸,做强品牌,做大事业。
因此,我在上任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三个提升”的发展战略和“三个带动”的工作思路。“三个提升”,就是“提升队伍品质,提升报纸品位,提升齐鲁品牌”。“三个带动”,就是“以队伍带动报纸,以报纸带动品牌,以品牌带动事业”。
此后几年,我们主要是围绕着这个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的落实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体会到,报纸质量、品牌形象以及事业状态,都是队伍素质的外化;一切工作,都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先。我们对队伍建设,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手抓制度,一手抓文化,或者说是一手抓纪律,一手抓理想。针对齐鲁晚报前些年一直快速发展、粗放经营的局面,我亲自拟定了一套《完全分数考核办法》,九章八十八条,涵盖了所有员工的所有工作环节;并且设立了一个由一批讲原则、有经验的老同志组成的督察考评部,专职负责这个办法的落实。针对新闻单位员工劳动强度较大、工作作风较为散漫的实际情况,我亲自拟定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一系列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措施,并且按照“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原则,在职工中成立了学习研讨、作风督察、生活福利、休闲健身、民主生活等多个日常工作小组,坚持一年四季活动不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身心、促进和谐、激发干劲、提高素质的作用,这在全国新闻系统成为首创。
在报纸品位提升方面,重点是提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能力,提高适应市场与读者需求变化的水平。我认为,许多晚报都市类报纸之所以不能进入“主流”,一是***治意识、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强;二是实际新闻把握能力欠缺;三是缺少高尚的办报理念。《齐鲁晚报》是山东省委机关报的子报,是***和***府所倚重的生活类报纸,我们绝不能降格以求,更不能自甘堕落。我们的基本标准是:要增加时***新闻,强化实用新闻,减少社会新闻,消灭八卦新闻;要让报纸能拿回家,让孩子能放心看。为此,我在提出了“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的办报宗旨之后,又提出了包括“三高”、“三重”和“三人”在内的一整套全新的办报理念。其中“三高”是指,“以高品质的采编队伍,生产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满足高品位的读者需求”;“三重”是指,报纸“形式上要稳重、处理上要慎重、内容上要厚重”;“三人”是指,办报“指导思想人本化,报纸特色人文化,操作方式人道化”。以上这些理念概括成一句口号,就是我们经常对外讲的:“打造新闻精品超市,满足读者高尚需求。”
在品牌培育方面,我认为培育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长期努力。我们这几年主要是围绕着三个重点展开工作:一是通过提高报纸质量来强化品牌的核心;二是通过搞好公益活动来强化品牌的形象;三是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来强化品牌的外延。这些年,省城济南乃至山东省的一系列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有相当比例都是由齐鲁晚报主办或参与举办的,像齐鲁春季房展、车展,秋季房展、车展,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评选,十大优秀学生评选,中国小说排行榜,世界华文作家笔会,国际象棋职业联赛,高考咨询活动,阳光助学行动,民工招聘会,爱心手术室,等等,每年有50个之多。其中仅助学活动,几年来共筹集资金达1600多万元,资助高校贫困学生超过万名。一些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在连续举办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聚拢人才,最终固定组织形式,从由我所办到为我所有,形成一大批子品牌,像我们的棋院、围棋甲级队、国际象棋队,我们的青年话剧团、艺术团、书画院,我们的律师团、调查公司、品牌运营中心,我们的手机报、矿泉水公司、房产电视频道,等等,这些子品牌发展得红红火火,对母品牌齐鲁晚报起到了众星捧月的良好效果。
这一系列的工作,充分体现了齐鲁晚报作为一个媒体强烈的服务读者、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而这种责任意识正是通过我们全体员工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来落实的。
事业靠品牌带动,品牌靠报纸支撑,报纸靠队伍打造,队伍靠领导率领。齐鲁晚报前十多年,一步好几个台阶地往前跑,因为发展很快,所以队伍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被掩盖了,现在搞文化建设,讲品位提升,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规矩多了,一些同志会有点儿不习惯,怎么办?一是建章立制并督导落实;二是教育引导大树正面典型;三是领导班子特别是总编辑要身体力行。
身体力行,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代价甚至是很高的。2003年,在任齐鲁晚报总编辑三周年时,我曾作诗一首:“莫道总编容易当,白发杂生遍体伤。临深渊处气自短,履薄冰时心亦凉;铁肩有力担道义,妙笔无胆著华章。回首三年如一日,恐慌恐慌恐而慌。”2006年,在担任齐鲁晚报与生活日报两报总编辑三周年时,我又作诗一首:“两报总编一人当,越是风光越恐慌。事有巨细心中系,责无大小肩上扛;电话最惧深更响,检讨何堪半夜忙。压抑个性谋全局,工作狂即自律狂。”这些诗的调子也许不够高,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的工作、生活甚至生存状态。
目前,齐鲁晚报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80多家晚报都市报中位列第三,发行影响力在世界日报100强中占有重要一席,是山东省连续三年唯一进入中国品牌500强的媒体,是全国新闻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是山东省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揭批“”,我们获得了山东报界第一个中国新闻一等奖;践行“三贴近”原则,我们的记者张刚又成为全国新闻界学习的典型……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齐鲁晚报对社会的较大奉献,才会有我和我的同事们个人价值的实现。在齐鲁晚报工作,收入高,心情好,有社会地位,家人为之自豪,个人的新闻理想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我们职工共同的感受,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感受更为珍贵呢?
当然,无论是报纸,还是品牌,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们的团队,比起兄弟新闻单位来,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今后,我们还要虚心向省内外的先进媒体学习。而且,随着报纸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总编辑获得韬奋新闻奖之后,读者对我们报纸质量所寄予的期望也更高了,对此,我们倍感压力。然而,我们相信,只有高标准,才会出精品;只有承担大责任,才能展示大价值。
编校:张红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在奉献社会中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