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指的续集有较宽泛的含义,指所有与以前发行的影片之间在人物形象、故事发展、情节设计、制作人员、演员阵容等方面保持密切联系的电影。
近年来美国续集成风,大多还能再获观众青睐,以至于在年终的票房排行榜上,常见续集名列前茅。续集的存在前提是它所跟拍的首映片曾十分卖座,成功能够带来更大的成功,精明制片商拍摄续集的脚步是绝不会慢下来的。早在1972年法国新浪潮主将特吕弗就说过:一部电影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它就变成了一个社会运动,而它的质量问题倒成了次要的东西。电影不息,续集不止,研究续集这一普遍的社会运动现象,能更全面地认识美国电影的特征、本性。
续集家族极其庞大,三年两载后会很快刷新延长,我们把原创和后一部续集称之为续二,原创和后两部续集称之为续三,依次为续四、续五……
知名的续三有:《教父》、《鳄鱼邓迪》、《指环王》、《星球大战》、《星球大战前传》、《尖峰时刻》、《贝弗利山警探》、《黑客帝国》、《第一滴血》、《回到未来》、《谍中谍》、《非常小特务》、《终结者》、《圣诞老人》、《刀锋战士》、《王牌大贱谍》、《死亡之书》、《决战星球》、《白头神探》、《鬼玩人》、《谍影重重》、《加勒比海盗》、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杀人三部曲》……
续四有:《大白鲨》、《异形》、《美国派》、《致命武器》(《轰天炮》)、《侏罗纪公园》、《印第安纳•琼斯》、《小鬼当家》、《惊声尖笑》、《铁甲威龙》、《龙威小子》、《挑战者》、《驱魔人》、《死神来了》、《速度与激情》、《终结者》、《虎胆龙威》、《生化危机》、《史莱克》……
续五有:《超人》、《德州链锯杀人狂》、《肮脏哈里》、《X战警》……
此外《洛奇》、《蝙蝠侠》有6集、《警察学校》、《电锯惊魂》、《哈里波特》有7集、《万圣节复活》有8集、《粉红豹》、《十三号星期五》有10集,《星际旅星》有11集、007邦德系列(英国出品为多)自1962年已有22部拍竣。
新世纪里,高热不退、长盛不衰的美国电影续集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续集拍得更长、更密、更多。
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续集远不是停留在仅跟拍一集就戛然而止,往往续三、续四、续五……绵绵不断紧跟而来,直至观众厌倦,日渐式微,票房惨淡,方肯罢休收手。
以前一部影片票房成功后,倘若题材对路,续集再次搬上银幕的平均时间间隔,长则四、五年不等,短则二、三年,如今续集的跟进频繁多了,似有急不可待之势,影片首映后一年左右,就有熟悉的名字再现。有的大制作影片甚至在拍摄初期就有预谋,在情节上设下伏笔,吊足观众的胃口,诱使他们观看续集。如《鳄鱼邓迪》第1、2集分别拍于1986年、1988年,第3集却在2001年;《X战警》共3集,是在2000-2005年之间拍竣的,而《哈里波特》前后8集在10年内全部上映;《黑客帝国》也是一气呵成,1999-2003年内已全部完成……,周期之短,令人折服。
每年出品的续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成绩不差,占据票房前几位。
2000年入围美国年度票房前160位的影片中,续集片只占6部,仅有两部跻身前20名,其中第2名《谍中谍2》票房2.154亿美元和第16名《肥佬教授2》票房1.23亿美元、《夺命狂呼3》票房0.89亿美元……一时间,业内人事纷纷发出“好莱坞不相信续集”的评论。但此后续集明显发热,每年涨至十多部,且票房大幅增长,卖座片如表1所示。
第二,续集样式形同受欢迎的类型片,呈现出浓郁的商业性、模式化。
纵观近年美国电影续集,鲜有亚洲电影中贴近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现实主义影片、文艺片,鲜有欧洲悲天悯人、探询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哲理片、探索片,几乎都是当下流行、受欢迎的类型片样式及其杂合体,多为耗资巨大,有超级明星领衔的大场面、高科技、强视听的大片,注入多种商业元素拼成的大杂烩,融入打斗***战、恐怖灾祸、轻松幽默、搞笑噱头等佐料,辅以精心雕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炫目的特技,感官刺激力大、可视性强。
续集常见的样式有:动作片如《洛奇》、《致命武器》、《X战警》、《法柜奇兵》、《刀锋战士》、《速度与激情》等;科幻片如《星球大战》及前传、《黑客帝国》、《侏罗纪公园》等;神怪魔幻片如《哈里波特》、《指环王》、《木乃伊归来》、《蜘蛛侠》等;惊悚恐怖片如《德州锯链杀人狂》、《大白鲨》、《女巫布莱尔》、《异形》、《惊声尖笑》、《万圣节》、《惊心食人族》等;类似猫鼠游戏的警匪片如《007》、《警察学校》、《黑衣人》、《绝地战警》等;轻松幽默的喜剧片《美国派》、《肥佬教授》等;美梦成真式的青春片《公主日记》、《BJ单身日记》、《律师俏佳人》等;歌舞片《辣身舞》、《修女也疯狂》等;儿童片如《非常小特务》、《小鬼当家》、《天才宝宝》等。
第三,动画片也推出续集。
制片商们不再把动画片当作哄哄“蓬头稚子”、逗乐打发光阴的小儿科,而是精心打造成能吸引不同国度、年龄、层次观众的摇钱树和大片样式,他们苦心经营,让动画为其带来丰厚的票房和后产品收入――《狮子王》已创下的3.129亿美元的票房,梦工场的《史莱克2》总收益为2.677亿美元,《玩具总动员》和《阿拉丁》也分别有2.45和2.17亿美元的进账。因此动画续集也当仁不让纷纷出炉,继续成为赚钱机器,如《狮子王2》、《精灵鼠小弟2》、《灰姑娘2》、《森林王子2》、《马达加斯加2》、《冰河世纪2》、《加菲猫3》、《玩具总动员3》、《史瑞克4》。
续集如此盛行不衰绝非偶然,背后必有根源,详细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长篇的原创作品改编时难用一部电影完成。
美国商业片往往以迎合大众为本,善于从文学名著、畅销小说、戏剧、流行文化样式如漫画、歌舞剧中取材再加以改编。一旦原著很长,演绎而来的电影自然有系列或续集。如《007》系列片改编自007间谍小说,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弗莱明写了14部(1953-1966);阿米斯写了1部(1967-1980);加德纳写了14部(1981-1996);本森已出版了3部(1997-2000)。有如此长篇巨帙,其电影系列也就绵绵不绝了。马里奥•普佐畅销的长篇小说《教父》反映了***的各种问题,激起了科波拉的巨大兴趣,才有了《教父》电影的问世,赢得了票房空前的成功和舆论的好评,对此后续集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国女作家罗琳风靡全球的科幻小说《哈里波特》已有7部,只要她愿意就可以继续写下去;牛津大学教授托尔金历时20年创作魔幻小说《魔戒》共3部;好幻想的迈克尔•克里奇顿写下了《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等……有了这些大作的滋养,才有续集的源源而来。《超人》、《X战警》、《黑衣人》、《蝙蝠侠》和《蜘蛛侠》都改编自多年来一直流行的长篇漫画。
第二,观众的欣赏惯性和好奇心使然。
首映电影能轰动、卖座决非偶然,必需建立在各地观众对其认可和喜爱基础之上,或者有意无意叩合了他们的喜好或潜意识。观众认同了影片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视听语言、演员阵容等等,看过之后仍意犹未尽,还希冀了解到人物日后的生活遭遇、未来命运的走向以及事件的发展……这种刨根问底的好奇心理和欣赏惯性往往会被片商和编剧抓住,他们充分利用了首映片的轰动效应和大量现有的观众群,投其所好、趁热打铁制作续集。
根据心理学认同理论,当观众从银幕上见到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规定情境时,下意识就会产生一种审美接受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看电影的过程中,不难揣测自己即将经受哪种类型的视听刺激和情感付出。
似乎又存在一个悖论――美国片常取材于畅销的小说、漫画,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已为人了解,再去观赏影片,悬念性、新奇性似乎已不复存在,何以吸引观众热情不减?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曾说过:电影的发明满足了人类自古以来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电影以其具体生动、形象鲜活的声画语言,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产生强烈的真实感。而文学创造的形象仅仅借助抽象的文字符号,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间接地感受。满怀期盼之心,看到熟悉的人物活灵活现的演绎,揣摩着编导们对熟知的故事、情节如何设计、建构,这也是种乐趣,也正是熟悉原著的人们仍然走向影院的原因之一。
只要成功地把握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在继承首映片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超越突破创新,增加新的看点、卖点,找新矛盾、新悬念、新进展,才不至于使观众望而生厌、“审美疲劳”,也许这正是大量续集能够再次获得成功的原因之所在。
第三,创新乏术、保守趋利之必然。
美国并不缺乏新剧本,享有“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美誉的剧作家罗伯特•麦基曾指出:1990年以来好莱坞的剧本开发成本已经攀升至每年5亿多美元,其中3/4都付给了作家去选定或改写一些永远不可能投拍的剧本;且每年在美国作家协会剧本登记服务处登录在册的剧本更是多达35万种。然而近年来美国电影年产量300部-500部不等,大制作公司出品200部左右,这与剧本数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原因何在?出于盈利目的――众所周知:投资越大,风险越大,就越是要大众化,保守求稳。大片的制作商们为了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增加保险系数,希望电影最大限度地吸引人,迎合大众口味,满足他们心理梦想和观影欲望,确保有利可***。为此,他们对原创题材的电影格外小心翼翼、唯恐有失,尽可能用小成本制作,而更多的是恋旧而非创新,求简而弃复杂――通常做法是:改编各国名著、畅销小说、流行读物等;让类型片卷土重来,不断添新加料,对经典老片翻拍整容;给国内卖座影片添加续集、跟拍佳作;对国外的优秀影片也格外情有独钟,大行“拿来主义”,购买其版权进行翻拍、跟拍,为其所用。
近年好莱坞目光东移,密切关注着亚洲影坛尤其是韩国原创影片的动静,跟风目标锁定在一些卖座影片上,如《我的野蛮网友》,大有袭用《我的野蛮女友》之嫌。由理查德•吉尔和珍妮弗•洛佩斯主演的《Shall We Dance》,乃翻拍周防正行导演的日本片《谈谈情,跳跳舞》,索尼公司因翻拍日本恐怖片《咒怨》尽挣1.1亿美元,并跟拍续集。
对票房成功的影片跟拍续集往往能带来新一轮的利益,所引发出来的产业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制的理念也不失为各国所采用,但这种保守手法仍被一些影评家讥嘲为“熟悉的哀歌”,它会使电影变成失去灵魂和创新的工业化制作和复制式娱乐,导致电影僵硬和垂死,但制片商们乐此不疲,如法炮制,依然故我。
第四,追求最大利润之使然。
人们常用“狗尾续貂”来比喻续集的拙劣,难觅新意。然而无论其质量好坏,人们对其褒贬冷热,专家如何大加贬损,批得体无完肤,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少数续集如《生死时速2》、《女巫布莱尔2》、《修女也疯狂2》、《妙人妙事2》(The Odd Couple)、《蝙蝠侠5》、《大白鲨4》、《洛奇5》等被痛骂为烂片,票房不佳外,绝大多数续集能带来滚滚财源,钵满筐盈,使得续集仍绵绵延长,生命力旺盛。据1999年8月1O日《华盛顿邮报》统计,有史以来最受观众欢迎的186部影片中续集的成功率高达60%,而一般的影视作品的成功率却不到20%,且现在续集的成功率还在不断地上升!另据资料显示:美国电影史上共有474部影片超过1亿美元,仅续集就有96部,占20%左右。
续集具有如此巨大诱惑和盈利特效,对于素来把电影当作商品、娱乐工具的美国投资者来说,自然不会放过这有利可***的机会,尽力赚钱增值。惨烈残酷的竞争中,那些能从几百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卖座的原创影片,自然有其优良特质、成功之奥妙:它们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体、响亮的商品招牌、巨大的光环效应和影响力,精明的制片商原创影片利用优势,迅速组织人马趁热打铁、驾轻就熟,较之于另起炉灶投拍新片,自然安全保险得多,不必花费巨资来宣传,却有事半功倍之效。现在不仅拍续集,还把触角伸向前传,如《星战前传》、《沉默的羔羊》的前传《红龙》、《驱魔人前传》即为例证。另外,有计划地连拍多部续集还能极大地减少投资,据称三部巨作《指环王》的总成本为2.7亿美元,比分开来拍便宜得多。而另一影片系列《黑客帝国》,因第一部取得了巨大成功,华纳决定同时开拍两部续集以减少风险。为了削减成本,片商们甚至与演员签约时,在第一部影片公映之前便签订续集的合同。此举措是有效地锁定了演员的片酬,防止明星演员在第一部成功后对续集的片酬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电影续集也是一种世界现象,中国也有不少续集,如早期明星公司的《火烧红莲寺》共18集、友联的《荒江女侠》13集、天一的《乾隆游江南》9集,新时期以来有“阿满”系列、“二子”系列、《少林寺》系列、《红楼梦》等;香港更是盛产续集、系列,如《A计划》、《赌神》、《暗战》、《蜀山》、《英雄本色》、《黄飞鸿》、《方世玉》、《古惑仔》、《笑傲江湖》、《警察故事》、《倩女幽魂》、《国产凌凌漆》、动画《麦兜》等、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终于使中国近年来有难得一见的续集。日本电影系列有《寅次郎的故事》、恐怖片《午夜凶铃》、《姿三四郎》、《钓鱼迷日记》等;韩国续集有如《色即是空》、《梦精记》、《结婚是疯狂的》等;德国续集有《茜茜公主》、《困惑的浪漫》等;法国有《方托马斯》、《法国警察故事》、《安托万系列》(特吕弗导演)、《艳阳天》、《博萨利诺公司》、《甘泉玛侬》、《暗流》、《的士速逮》等;意大利有《镖客三部曲》(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澳大利亚的《疯狂迈克斯》(Mad Max)等。
美国电影续集明显具有“多、快、好、赚”的特征,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短期内续集的热潮还不会降温。研究、分析它对于了解美国电影特性、本质很有意义,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商业电影的经营也很有借鉴作用。
电影续集盛行是美国电影商业化、娱乐化的结果,是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工业化、标准化、流行化的必然,对电影的发展是福是祸,暂时还难以考量,但指望它对电影艺术和声画语言的带来变革和创新无疑是种妄想。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M].中国广播出版社,2004.
2、2000年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EB/OL].省略/boxoffice/yearly_show.asp?year=2000.
3、年度电影票房榜 YEARLY BOX OFFICE[EB/OL].省略/boxoffice/yearly.asp.
4、卢燕,李亦中.隔洋观景•好莱坞镜像纵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王炎.事不过三?――浅谈电影三部曲得失[J].大众电影,2004(11).
6、(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7、美国本土逾亿票房影片总榜[EB/OL].省略/boxoffice/domestic.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