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国外文学作品《百年孤独》都达到了小说创作的巅峰。小说所营造的氛围亦真亦幻,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两位世界级巨匠在思想上的碰撞,其艺术魅力经久难衰。无论是小说的创作手法,还是作品中人物以及思想方面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 《百年孤独》 魔幻文学
引言
《百年孤独》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拉丁美洲,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作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巨著以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荣盛兴衰为背景,描述了拉美百年间的社会历史变化,得到了许多读者的一致好评,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红楼梦》是以几大家族中数百人的纠葛矛盾为主要内容,展现了几大家族的盛极一时和衰败。表面上看,《百年孤独》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好像是毫无关联,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也完全不同,并且两部作品诞生的年代相隔数百年,亦是相差甚远,但这两部巨著却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地域,显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表现了两位伟大作家之间的精神共鸣。
一、魔幻文学的创作手法分析
不管是情节构架方面,还是人物的言行举止方面,《百年孤独》中都充斥着神秘气氛。例如小说中人物奥雷良诺上校从小就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他能够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像食物的掉落,丽贝卡的到来甚至是父亲的死亡等他都能够预知。还有乌苏娅也具有这种超自然的能力,她能够看出事情发生的预兆。同样,拥有这种能力的还有佩拉达,她清楚地预知了丽贝卡的死亡。
不只是《百年孤独》中很多这种情景,《红楼梦》中也不乏这种例子。在作品的第九十四章节中,贾宝玉院里的海棠开了,许多人认为开的不是时候,预兆着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果不其然,在后面的情节中,贾宝玉的通灵玉丢失,元妃也过逝。作品的第一百章中王熙凤求的签也不是很好,果然,在后来的情节中凤姐的神态状况愈来愈差。从这两部巨著中,我们都能够看出其与民族神话的融合。
为什么这两部巨著中的魔幻特征这么强烈?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中国和拉丁美洲文化习俗方面的相似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供人们参考和回味,也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气息供人们采用。正是这种文化和历史的相似性才使得跨越百年的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出现了惊世的作品。即使这两部作品都存在着玄幻色彩,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两部作品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却是实实在在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作的《百年孤独》中,那些看起来比较“神奇而又玄幻”的事情,在时间上就是对当时拉美乡村现实的反映,也是当时拉美现实的写照。虽然夸张了一些,但是这“神奇而又玄幻”的事情并不是虚造的,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事实根据。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我的小说里,每一行字的描写都是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的。”《红楼梦》着重对几大家族的生活琐事进行描写,恰是这种描写深深地反映了清朝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脂砚斋等的评语中,都一再强调《红楼梦》并不是虚造而成的,作品中的故事有很多都是曹雪芹先生亲身经历的。
在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方面,《百年孤独》可以说是创造了一面镜子,从镜子中映照出了现实,而《红楼梦》则是利用夸张的手法编造了一场梦境,在梦境中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品中人物的“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作的《百年孤独》中人物是孤独的,每个人物身上都存在着孤独的痕迹。小说中阿玛兰塔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织裹尸布,日织夜拆,这正是她保持孤独的方式。在经历了坎坷的半生之后,奥雷良诺上校将自己关在了一个不见天日的小作坊里,每天重复着炼制小金鱼,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自己有预感,如果想要得到晚年的幸福,那么孤独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孤独成为了人们心灵庇佑的一种生活模式。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充斥着整部作品的每个角落,充斥着作品中每个角色的灵魂,孤独不仅存在于表面,深处更加孤独,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没有直接写明谁是孤独的,但是我们通读全文,发现作品的字里行间全被孤独占满,使得孤独萦绕在读者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红楼梦》中的人物繁多,个性大不相同,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家都各自为营,各自为阵,实际上,仔细对比,不难发现人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以《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塔和《红楼梦》中的惜春为例,她们给人的表象就是比较冷酷无情,实际上她们的内心却是极为孤独的,只是以冷酷无情来迷惑世人而已。又如热情的司棋与梅梅,虽然勇敢地追求过爱情,但是最终的结局也逃脱不了孤独的命运。
详细对比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现最为值得比较的是俏姑娘与林妹妹这两个角色。俏姑娘瑞美苔丝让人眼前一亮、光彩照人,同样的,林黛玉也会使人记忆深刻,这两个角色所具有的美丽都是别人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她们超凡脱俗。俏姑娘瑞美苔丝的魅力让人无法抵挡,她纯真、坦率、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用文中的话来讲就是“注定不会染上任何的弊病和恶习”,也因此她不可能完全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她做事全凭自己的喜好,不会有过多的思考,是一个唯美的女神角色。同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惹人怜爱,她纯真、率直,而且具有博大的才情,文中将她描述成“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这是她对当时封建社会文人庸俗的鄙视,对虚伪的八股功名的漠视,她经常会用一些比刀子还锋利的语言来揭露不合理的现象。
瑞美苔丝和林黛玉有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她们也有明显的不同。瑞美苔丝心中没有一丝一毫“世俗”的情感,她非常厌恶那些清规戒律,也不屑于别人的嫌恶和猜疑,她只会做她想做的,根本不会在乎周边人的看法和感受。这一点和林黛玉大不相同。黛玉也会对周围的环境有厌恶、有反感,但是她却做不到随心所欲,反而是“自矜自重”“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所以瑞美苔丝是真的活得自由自在,超出于世外,而黛玉却活得分外艰苦。这些不同之处使得她们的结局大不相同。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俏姑娘瑞美苔丝安排了一个非常广袤的未来,她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升了,而林黛玉的结局相对比较悲惨,她孤单地病死在了潇湘馆中,曹雪芹给黛玉安排了这样一个“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的结局,但是他却也点出林妹妹死的时候远远有音乐之声,暗示她也可能是来历劫的。这种结局反映了两位作家对于完美形象永存的不赞同,但是却又接受不了完美角色和凡人一样死亡的结局,因此,便编织一个模糊的结局让人们去自由想象。
结语
《百年孤独》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的趋同性主要是由于两位作者所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曹雪芹分别从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吸取到所需要的养料,赋予作品奇幻的色彩,呈现给读者亦真亦幻的氛围。两位作家都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内心强烈地希望出现新制度来代替腐朽的旧制度,这种要求在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孤独感的描述表达得清清楚楚。作品中都塑造了内心孤独、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也同样描写了从盛而衰的庞大家族,这正是两位作家在精神方面空前的思想共鸣,这也是文学创作内在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其题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在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就出现了较为相似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罗筱娟.《红楼梦》中的魔幻现实世界解析[J].语文建设,2013(06).
[3]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