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古镇牛栏山,水陆交通曾十分便利,商贸繁荣,山清水秀,地沃人杰,浓郁的酒香飘拂四面八方。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爷爷在京的生意萧条而迁到牛栏山。我跟随爷爷奶奶离开了憋闷繁杂的都市,来到了天蓝、水绿、草青青的广阔天地,在牛栏山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
繁荣的牛栏山镇
牛栏山镇子不大,四周有城墙围绕,东西南北各辟一城门,街道布局条理明晰。青石路黄土道在镇中心交合点,人们都叫十字街,南街开有百货、账册、照相馆,茶棚酒肆大饭庄,商家的大布幌子随风招展。东街有布匹鞋帽,绸缎首饰,染行药业,路北一侧店铺门前家家出廊,夏季遮阴冬避风,商缘人气红红火火。十字街往北除几家修理服务业外,镇公所设在北街,坐北朝南,道路贴它东墙通向北城门。十字街西侧有青砖拱券门牌楼一座,与西城门相对,西街多为仿效京城四合院式的民居,憩憩寂静,爷爷奶奶在西街为我筑起了温馨小巢。邻居姓张以农为主,闲做木工活计,经济殷实,为人忠厚,排行老二,我唤他二叔。二婶居家抚养一子一女,男婴牙牙学语,女孩小我两岁,都叫我大哥哥。两家关系和睦亲如一家人。
逢农历的一、三、七日为牛儿山(当地人习惯把牛栏山叫牛儿山)的集日。十里八乡远至口外(指古北口以北)的人们,骑着毛驴,赶着大车,牵着骆驼成群搭伙来牛儿山赶集。这时的商铺是最忙碌,最红火,最为兴奋的好时光,沿街两侧布满时令蔬菜、瓜果梨桃、鸡鸭兔羊、鱼虾鳖蟹,叫卖声不绝于耳,剃头、镶牙、看八字的,箍桶、锔碗、修搓板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看大牙计(今称中介人)在粮食市、牲口市上变法。买卖双方要价砍价互不相让,大牙计走过来拉过一方的手,往自己袖筒一吞,捏攥手指头时眉飞色舞,然后再和另一方捏攥几下,嘿――买卖成交啦!经大牙计一鼓捣,三方皆大欢喜。当时我真闹不懂大牙计施的什么玄机妙法。
牛栏山的神话传说
有关牛栏山的神话传说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牛村里的白胡子爷爷讲的――在很早很早以前,这地方一片荒凉,杳无人烟,往北是一脉大山,山里住着一位行满功圆、修炼成果的燕姓山大王。大王膝下有一聪明睿智的女儿,取名山妞妞,被视为掌上明珠。可山妞妞不甘心久居深山的寂寞,施法术把自居的妞妞山悄悄南迁。山大王察觉后劝阻,山妞妞痴心不改。山大王怒不可遏,派出金牛仙阻拦。但见金牛脖子一梗,前腿弓后腿绷,四蹄生风拦下了妞妞山。山妞妞怒气冲天,心想,你金牛阻拦我南迁,我妞妞也不让你金牛北归啦!口念仙诀,一道金光化为栅栏把金牛拦在山腰洞里。星转斗移,谁也说不清楚是金牛拦住了山,还是栅栏拦住了牛。天长地久,他俩下山食起了人间烟火,开荒引水变良田,人丁兴旺,牛栏山前就出了个金牛村。
金牛洞确实在半山腰间,洞口朝南,常见云雾在此缭绕,饮水槽就搁洞口,饮牛水常年不枯。出于年幼好奇,我曾和几个胆壮的童伴有过一次探穴进洞,沿坡下行十几步后越深越黑暗。我们手攥着手探步前行,唯恐谁失落在这漆黑的世界,步步如履薄冰,百十步过后被乱石阻拦,伸手摸摸探探,都是不规不矩的岩石。一童伴想测探个究竟,大吼一声,“啊!”随之传来噼里啪啦如塌似裂的怪声,令人毛骨悚然,紧跟着烟尘呛喉灌入呼吸道,吓得我们个个双腿酥软魂不附体,不约而同转身朝洞口爬奔。抬头望明亮处,只见几只飞禽拍翅飞出洞口,我们这才大松一口气。回到家,小妹在奶奶面前绘声绘色描述我探洞有为,奶奶听罢气得手发抖脸发白,说古论今地数落我个没完,直到我认错表示再也不为,奶奶才云开雾散给我去端菜盛饭,还嘱咐小妹不要在爷爷面前提及此事。我明白奶奶的用心,也感谢小妹的嘴紧,免去了爷爷对我轻则罚跪重则打板子的惩教。
碧霞春晓
望粮墩在西山头,为辽代所建,用于望从通州北上的粮船,曾被誉为当地优美的八景之一。历经沧桑过后,残墙断顶已不成模样了。
娘娘庙正名碧霞宫,建在东山之巅,香火极为旺盛,供奉着“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左右配祀着送子、催生、眼光、天花四娘娘。每逢四月十八,碧霞元君施恩布德,慈悲送子,虔诚的妇人们从山下的庙南门进入,攀登480级石阶,每三步一跪拜,九步一叩首,进殿敬香过后在送子娘娘脖颈上拴上红绒绳,喜盼紫气东来早降贵子。奶奶领我赶会没有沿阶拜叩,但在天花娘娘案前叨咕了几句之后,让我磕头祈求不出天花,不落麻子脸。出殿下山,赶会的人熙熙攘攘,卖货的摊位云集成巷,耍猴的变戏法的都各围成圈,各种小吃五味俱全。戏棚子里传出平戏(今称京剧)落子(今称评剧)及河北梆子的声腔婉转动听。奶奶为让我高兴,花了两千大票领我进戏棚听了《二进宫》《大登殿》《三娘教子》。我喜欢看戏中忠孝仁爱伸张正义的志士忠良,鄙弃那几个伤天害理的丑陋贪徒。待走出戏棚,天已过晌午,奶奶才想起爷爷的中午饭还没着落呢!
潮白河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从大山深处悄悄淌来,轻轻地擦抹着牛栏山的肌肤,把红墙绿树的碧霞宫映入波光之中。“碧霞春晓”***曾誉为顺义美景之一。怡人陶醉,她又悄悄向南潺潺而去,像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飘落在葱葱郁郁的锦绣大地之间。坐在她身边松软柔细的沙滩上,看渔翁泛舟撒网,观鱼鹰子潜入碧波透底的流水中渔猎,农夫们来往踏过原始状的木桥,日出而去耕耘禾田,日落而归口哼小曲,唱出他们丰收在望的喜悦。
牛栏山的名吃
四大烧锅远近有名。酿出的白酒柔和绵甜,品质上乘,相传在康熙年间(公元1664年)就有文字记载牛栏山的酿酒技艺,至今已近350年,但驰名天下则是乾隆皇帝的驾临。相传乾隆爷去避暑山庄,骑马路过牛栏山,微风习来闻有香气扑鼻,当即纵马随香气追寻,一追追到酒作坊才解香味之源,当即杯酒下肚,满口余香,龙颜大悦,传旨:赏!自此牛栏山的二锅头酒香飘四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乃至华夏之外,到牛栏山来贩酒的商客纷至沓来,牛栏山的客栈、商铺、饭庄也随之昌盛。我记得上世纪40年代初,四大烧锅的字号是公利号、富顺成、义公号和魁盛,都是前店后厂,院子里骡马成群,料堆如山,每家都辟开城墙一洞为自家便门,自家把守,便于进料和发货。当年牛儿山百姓哼一首小曲儿,“烧锅的门前后开,出城进城挺自在,百姓也想开扇门,官爷伸手拿钱来。”从中可听出烧锅和官府的关系非同一般。
牛栏山的“三味香”金翅鲤鱼、鸡头茨菰、芝麻烧饼也颇有名气。金翅鲤鱼是潮白河在牛栏山一带的特产,金鳞、金翅,金灿灿,曾是送皇宫的贡品。我们一家喜欢吃金鲤子,每当爷爷提溜金鲤回家,经奶奶去鳞破肚收拾后,一盘红烧金翅鲤鱼摆上餐桌,馋得我咂嘴垂涎。爷爷先夹一箸给我,嘿!入口醇香,鲜嫩细腻好吃极了。鸡头茨菰产自牛栏山北牛河湿地,那儿芦苇丛生,莲藕成片,茨菰随地可见,鸡头刺多扎手难采。每当夏季我放学之前,奶奶剥出紫色的鸡头米和茨菰一起煮沸盛在碗里,再撒上白糖凉凉,待我一进家门吃到嘴里,入口清香甘甜,爽!奶奶眯笑着双眼看我狼吞虎咽。当我看见奶奶的手被鸡头扎破了,才想起让奶奶吃,奶奶总哄我说:“我吃过了,你吃吧。”芝麻烧饼各地皆有,但牛栏山的烧饼绝,入口浓香酥脆。小店坐落在十字街口,门脸不大,但名声很响,供不应求。伙计一刀劈开刚出炉的烧饼,再夹上他家自制的猪头肉。爷爷常买回家给我当点心。一天,我和邻居小妹在南墙根逗蜗牛,唱着“水牛、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呵哦;你爹,你妈,给你送来了酱牛肉呵哦!”不知什么时候,爷爷站在我俩身后,看我们玩得惬意,从荷叶包包里拿出烧饼夹肉,给我俩一人一个。我急不可待,一口就咬出了个大月牙,小妹扑哧一笑,闹了我个大红脸。爷爷说:“别噎着,还有呢!”我这才像小妹那样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一同享受这芝麻烧饼夹肉的浓香美味。
八年抗战胜利后,处处呼唤和平,爷爷收敛起牛栏山的店铺,把精力转回京城。我耳边回荡起大集上的叫卖,戏棚里的音律,两人三足的呐喊,潮白河戏水的欢笑……小妹从大人相互寒暄的夹缝中挤过来问:“大哥哥,你们还回来呗?”凄凉的童声蕴含着希望、恳求、憧憬……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童年记忆中的古镇牛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