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摘得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简介】
王忠诚,1925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王忠诚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
握住这位84岁老人的手,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与他的年纪不相称的力度――这是一双神经外科大夫的手。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和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王忠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人,至今仍是世界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5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王忠诚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手术台,他坚守了半个多世纪。而今,84岁高龄的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亲自在手术台上救治病人,但只要需要,他仍然坚持为重症疑难病人会诊,坚持在手术台前督阵。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楼层,人们几乎天天能看到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穿着白大褂的身影。
这份坚守来自他的一个梦想――“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跻身于世界之林”。中国的神经外科起步艰难,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我国对脑外伤和颅内肿瘤的检测手段非常落后,确定脑肿瘤部位和性质,只能采用“开颅控查”的办法,手术死亡率高达24%。
当时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为了掌握这项技术,王忠诚在没有防辐射装备的条件下,成百上千次地作X光验证。他连续6次患上肺炎,有一次甚至胸腔积水危及生命。当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之后,他的白血球已经降到3000多,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至今也没有彻底恢复。
就这样,王忠诚用7年时间积累了2500份脑血管造影资料,于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这本中国神经外科史上里程碑式的专著,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
“生命”里的世界纪录
在医学界,大脑被称作“生命”。而在医学“吉尼斯纪录大全”里,王忠诚保持着成功切除直径9厘米以上巨大动脉瘤的纪录。
那是1985年7月30日,17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赵拴柱出现了预想不到的瘤体破裂出血险情。颅内动脉瘤是埋在人脑中的“定时炸弹”,出血就相当于引爆这颗“炸弹”。按国内外医学惯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放弃手术。可王忠诚果断地决定:“立即开颅!”
颅骨打开,鲜血喷涌而出,常规方法无法止住这样的大出血。王忠诚出人意料地将两个手指伸进颅脑,凭着经验和手感,准确探寻到破裂处,堵住了出血点。5个半小时后,一个9厘米、迄今仍为世界上直径最大、内无血栓的颅内动脉瘤被摘除了。
这只是王忠诚创造的无数生命奇迹之一。2001年,王忠诚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章”。
“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每天一大早,天坛医院灰色的门诊大楼前就聚集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脑瘤患者。他们大多是奔着王忠诚来的。
病人的安危是王忠诚心中的“晴雨表”,而让患者术后基本享有正常人的生活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他常说:“只要我拿起手术刀,就要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
王忠诚的学生刘佰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恩师在他第一次临床时跟他说的话:“你一定要爱护病人,要去理解他们的痛苦与渴求康复的心情,要把他们当亲人看待。他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甚至是生命才换来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们的神经外科。”
“面对成功和荣誉,他自己退到了后面”
在王忠诚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先后为全国培养了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王忠诚讲学的足迹遍及、***、宁夏、湖北、浙江、广东、福建,多次指导当地医院攻克难关,并在贵州建立起西部地区第一家脑外科专科医院。
血管内栓塞技术***脑血管病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门新兴学科。刚开始,这一学科在国内无人问津,进口的栓塞材料价格昂贵。王忠诚瞄准这个难点,成立课题小组,把攻关任务交给了博士生吴中学。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吴中学不负众望,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国产栓塞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后,为17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吴中学感慨地说:“王老师花费的心血比我多得多,只是面对成功和荣誉,他把我推在前面,自己退到了后面。”
(摘自1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为新华社记者)